浅谈故事在哲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4-07-09丁丽娟
丁丽娟
曾有个母亲带着她9岁的儿子去见爱因斯坦,向他讨教如何让她的儿子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爱因斯坦说:“给他讲故事吧。”这位母亲不明白,依然缠着爱因斯坦讨教。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他拥有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几乎都不喜欢老师讲大道理,而故事却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在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哲学课中如何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哲学课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人生智慧、管理方略及致思取向,如“自相矛盾”“塞翁失马”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更有许多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在微言大义中可寻求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在哲学课堂中善于合理运用这些充满哲学思想的小故事,可以使我们的哲学课堂更加的丰富和丰满。
在学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笔者讲了一个邓析“操两可之说”的故事:郑国夏季境内常洪水泛滥。有一富人被洪水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死者家属得知后,想出钱赎回尸体。但得尸者要价太高。富人家属便请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安心等着吧。那尸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觉得有道理:对,我是那尸体的唯一买主,我若不买,得尸者便一无所得!而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来赎尸,尸体眼看就要腐烂,情急之下也去请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安心等着吧。死者家属只能到你这儿来买尸体,不可能到别处去买。”得尸者觉得没错:是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卖主,死者家属迟早会来的。
学生通过分析邓析的做法,从而领会到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事物,即要对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进行全面的思考。如果死者家属和得尸者也懂得“两面思维”,每一方都既看到自己有利的一面,也看到自己不利的一面,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坐下来认真谈判,寻求合理的解决矛盾的方法,结果就会是“双赢”而不是“双输”了。
二、选择有思考余地的故事,体验哲学思辨
要发挥故事在哲学课堂的作用,就需要教师精挑细选,选择那些既符合课程内容,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对学生有启发的故事。
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位工作人员到某贫苦山区去调研,在路上碰到一个本该在学校学习的放羊娃,他们便问那个放羊娃:“你为什么放羊?”“为了挣钱。”“挣钱干啥?”“盖房,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这件事被登在报纸上,一个中学生看到这篇报道后,认为自己也处于一种简单的循环中,好好上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再娶个好媳妇生个好儿子,再好好上学……他觉得这种循环毫无意义,最后自杀身亡。这个故事实际探讨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不是每个学生的观点都会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正面的结论。
三、 以故事还原生活,用智慧指导生活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但生活中若具备一些哲学的思维,人们会生活得更加充实,也会更加聪慧。我们教学哲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善于运用这些哲学智慧,使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小故事中蕴含着大智慧,尤其是与学生熟悉的人或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学习“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时,笔者给大家讲了原巨人集团总裁现巨人网络(征途网络)创始人史玉柱的故事。史玉柱曾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后因管理不善,巨人集团倒闭,负债累累。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后来凭“脑白金”产品东山再起,还清了欠下的1.5亿元负债后又重返IT行业,凭借自己创建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征途网络大获成功。史玉柱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从富翁到“负翁”,但他却能顶住压力,东山再起,从他的故事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他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适时地进行了品德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