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课堂亮点 突破教学重难点

2014-07-09李秋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例重难点课堂

李秋平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要上的课可以说是无法计算的,如果一节课有突出的亮点,这节课就能给学生留下特别的印象,就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便达到了。

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本科目的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只有把握好每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才能想方设法、巧妙构思,以突破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也就意味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研究。笔者在从教期间,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重难点加以突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和思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突破重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选用典型生动、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创设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情境,从而更好地阐释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感悟提供真实的现实依据,进而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加以突破。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教学难点是“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教学重点是“发挥网络的优势”。这节课要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可以采用分组辩论的方式。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网络交往利大于弊;反方观点,网络交往弊大于利。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论据的收集准备工作。由于该论题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辩论开始后,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个人的经验、体会、认识,积极踊跃地发言,正反双方都有精彩的发言。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认真投入,积极思考,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网络交往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而回归教材,突破重难点。

【课例2】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该课的要求是“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重点落在“行”上,也就是要切实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传统的由教师展示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再归纳的方法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效果不一定好。若要推陈出新,这时可采用场景模拟的方式来促进课堂资源的生成。教师预先准备一些道具(合格的商品中掺杂一些问题商品),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几个学生扮演消费者,两三个学生扮演导购员(口齿伶俐地尽力推销问题产品),一个学生扮演商场经理(比较不讲理)。其余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作为消费者,他们有哪些可取或不可取的做法?购物应注意些什么?2.当商场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后,请你为他们出谋划策来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样在课堂上自然地展示生活场景,学生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也会更集中,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思考回归教学内容,总结维权的有效方法,进而突破重点。

在教授八年级下册法律部分知识时,模拟法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平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学生自编自演小品、观看视频影片等方式,从而较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热情。

二、反复练习,多角度、多层面练习巩固,从而突破重难点

对于概念性、知识性比较强的教材内容,要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可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比如借用智力冲浪的计分方式进行小组竞赛,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必答题以及选答题,可以安排以下几个环节(环节1:明辨是非——判断题;环节2:最佳选择——选择题;环节3:思考抢答——问答题)。这种竞赛活动,学生的参与面较广,有助于活跃课堂,且比较好操作,可根据教学内容加以运用。

三、设计别出心裁的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突破难点,一些别出心裁的小设计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例3】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的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男女生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友谊”,其实就要让学生明白在男女生交往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但是怎么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地展示出来呢?这时候笔者设计了个竞赛环节——吹气球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比如两三分钟内),请几名学生比赛吹气球,看哪个学生气球吹得大,而其他学生在旁给他们加油助威。在兴奋的加油声中,参赛学生全情投入比赛,不一会就有学生把气球给吹爆了,为此,马上有学生调整了比赛策略……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课堂进行小结——男女生的交往要把握一个度,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过度了,对彼此的正常交往会产生不利影响,就像一个过度膨胀的气球,脆弱易破。

【课例4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时,会发现这类未成年罪犯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并且没有及时修正自身的问题,最后陷入犯罪的泥沼。简单来说,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教师就要展示出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试管滴入红墨水,让学生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并请学生谈谈看完这个实验的感受。正像实验展示的一样,一个人的品行一开始像是无杂色的水,但是一旦他出现不良的行为或者是沾染了不良的习气(被滴入了红墨水),这个人就开始发生变化,如果放任不管,行为继续变化(不断滴入红墨水),最终可能就无法回头了(溶液已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像做游戏、实验这类教学形式,本身就深受学生的欢迎,易于营造出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佳记忆效果,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有所感悟。对于易操作的实验或活动,在教师演示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加深他们的印象。有时候,教师说再多遍不如学生自己做一遍。

总之,一节课要上出质量,上出新意,关键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一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多交流,定能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例重难点课堂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课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写字大课堂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