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O/CFO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文献综述

2014-07-09刘建伟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特质盈余

刘建伟

(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Hambrick 和Mason(1984)[1]较早建议展开对管理者特质的研究,他们提出“高层梯队理论”,认为公司高管的人力资本特质属性会影响个体的领导行为和决策活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的创新活动、成长性与业绩。因而,作为掌控公司运营和最终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承担受托经营责任的执行总裁(以下简称CEO)与财务总监(以下简称CFO),他们个人的人力资本特质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决策制定并引发何种经济后果(如财务报告质量),自然也就成为近几年会计和财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管理者特质对相关决策经济后果的文献大多借鉴Bertrand 和Schoar(2003)[2]的研究方法,即通过追踪管理者公司——年份差异,将管理者效应与公司效应分离开来,关注管理者固定效应对企业各项决策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影响,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公司战略。基于CEO/CFO 位处高管队伍的核心地位与在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性,笔者在遴选现有管理者特质文献时,特别关注CEO/CFO 个人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的部分,并按照个人特质类型(显性与隐性特质)将文献分为两个分支。显性特质指那些容易在公司相应信息披露(如年报)中直接观察得到的性别、学历、资格、经历等特质属性;隐性特质指个人内敛的特质,如过度自信、自恋情结(Narcissism)、管理风格、风险偏好等不够透明或较难察觉,或者需要借助外界媒体、机构等鉴别出的诸如社会地位、声望来表征的特质。笔者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文献梳理以期为我国管理者特质研究指引方向;另外也有助于实务界加强认知人力资本特征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强化核心高管遴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对监管层为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设计相关治理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有警示意义,即若忽略CEO/CFO的特质属性将可能无法取得既定结果。

一、CEO/CFO 在财务呈报中的地位作用

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认为,管理者之间是无差别的,也即在面临相同的经济环境时,不同的管理者也会做出相同的理性选择(Bertrand和Schoar,2003)[3]。相反,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管理者之间并不能有效的替代(Hambrick和Mason,1984)[1],该理论认为管理者的经验、价值观和个性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并反过来影响他们的抉择。这一方面,已有较多的会计研究探讨管理者特质对自愿性信息披露(Bamber et al,2010[3];Davis et al,2013[4])、盈余质量(Demerjian et al,2012[5];Ge et al,2011[6])与避税策略(Dyreng et al,2010)[7]的影响。而CEO 与CFO 作为管理层团队中的核心高管,直接影响下属经理层做出的与财务相关的决策,并最终对财务呈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承担受托经营责任。因而,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多地是由CEO 和CFO 共同决定的而非整个管理团队。Bamber et al(2010)[3]发现CEO/CFO 的风格与公司发布盈余说明的意愿和特征密切相关,Davis et al(2013)[4]也发现CEO/CFO 在向外界传递盈余公告的会议(电话)基调中有其独特风格。Ge et al(2011)[6]也给出经验证据显示CFO 个人的固定效应在会计实务惯例选择中有系统的影响。

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CFO 的职能角色被社会赋予更多的期望,已经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向价值创造、战略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全面信息化等更高层面延伸。特别是SOX 法案颁布后,CEO 和CFO 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如SOX 302 条款要求:CEO 和CFO 在定期报告上签署承诺函,确保本公司定期报告所含财务报表及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因实质性违反监管法规而被要求重编财务报表时,CEO 和CFO 必须返还由于其行为不当而获取的奖金、红利或权益性报酬;如果公司CEO/CFO 事先知道违规事项,但仍提交承诺函,最多可以判处10年监禁以及100 万美元的罚款;对于故意做出虚假承诺的,最多可以被监禁20年并判处500 万美元的罚款。另外,已有研究显示,虽然CEO 并不直接参与财务报告的编报,但CFO为CEO 的下属,CFO 的职业生涯和薪酬契约受CEO 的影响,CFO 的决策体现了CEO 的意志。CEO 为了业绩目标能达到或超越市场预期,会对CFO 施压迫使其卷入财务欺诈(Feng et al,2011[8];Mei et al,2011[9])。CEO/CFO 与财务欺诈的相关研究如表1 所示。

表1 CEO/CFO 与财务欺诈相关研究节选

相关研究 范 围 发现(摘录节选)Armstro 等(2011)[11],“CEO 股权激励与会计违规”,《会计研究学刊》2001年至2005年间出现财务报表重述、会计违规相关诉讼或受SEC惩处的公司。并没发现CEO 股权激励与会计违规正相关的证据,相反,经验证据显示在CEO 薪酬组合中股权激励比例相对较高的公司,发生会计违规的可能性更低。Cohen 等(2010)[12],“后SOX 时代的公司治理:审计师的观点”,《当代会计研究》对30 个国际四大合伙人和经理的访谈数据在被问及审计客户中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与解聘的影响最重要时,有53%的访谈对象认为是CEO/CFO,而认为是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为41%。

二、CEO/CFO 显性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

显性特质,泛指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军队行伍背景与资历政绩表现等,这些特质属性容易在公司相应信息披露(如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直接识别或观察到。

1、CEO/CFO 性别与财务报告质量

在最近二十年中,随着公司高管队伍中女性比例显著提高,开始涌现较多的研究性别多元化构成对公司投融资决策、兼并收购、董事会治理等影响的文献。Gul et al[13](2011)主张在董事会中应当加入女性主要有两种理由:一方面,从道德层面和平权角度出发,让女性参与决策符合社会大众呼声;另一方面,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这样做也会增进股东价值。因为组织行为学相关解释认为,男性主导的同质性董事会往往难以意识到思想和行为的趋同性,女性的参与能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不同的建议,能适当缓和董事之间的个人冲突和消除男性董事缺席会议问题,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这方面得到了Adams 和Ferreira(2009)[14]的印证,他们的研究发现女性董事比男性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次数更多,更可能在行使监督职能的审计、提名和治理委员会中充任董事,女性董事比例的提高可以增加CEO 替换的绩效敏感度,股票价格的市场反应更为敏感,更具信息含量。

相较于大多数文献得出的性别差异对董事会建设有正面影响的结论,性别差异对公司会计决策制定的经验证据是有限的,也未能取得一致结论。虽然已有大量的社会学和商业伦理学文献研究表明在面临道德判断时,男女性别差异在价值观、兴趣与采取不道德商业行为的倾向上表现出较大差异。男性对经济利益与事业成功更为感兴趣,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成功,更可能打破规则。而女性更注重于营造和谐的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氛围,采取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更低。但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是否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呈现显著差异并没形成一致的结论。如Gul et al(2011)[15]发现董事会构成里有女性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应计项目质量和较低的利润操纵倾向。但Ge et al(2011)[6]并没发现CFO 性别会影响应计盈余质量的证据,Dyreng et al(2010)[7]也没有发现性别差异会影响公司的避税行为。

单独考察CFO 性别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文献更为稀少,目前查到的就4 篇。Peni,Vahamaa(2010)[16]和Barua et al(2010)[17]检验CFO 性别与应计盈余质量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均发现,在控制影响应计项目的其他因素后,CFO 为女性的公司相比匹配公司有着更低的操纵性应计盈余与绝对应计盈余误差,公司盈余质量更好。Francis et al(2013)[18]进一步发现CFO 为女性公司相比CFO 为男性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更高,高管薪酬组合里股权激励等基于权益支付的比例较低,公司总体风险较低,有形资产比重较高,股利支付水平较低,他们将这一系列经济后果归因于女性CFO 更为规避风险。而Huang,Kisgen(2013)[19]研究视角更为特殊,他们研究CFO 变更前后的财务呈报策略以及市场反应,结果发现,前后任CFO 性别差异会显著影响公司的财务呈报策略与投融资决策行为。前后任CFO 为男性——女性的变更相比男性——男性变更,变更后的财务呈报更为稳健,债务融资与并购活动等决策表现更为谨慎,相应的债务融资规模与兼并收购活动也更少。但若发生并购活动,男性——女性CFO 变更的公司在并购公告日当天的异常收益率更高。

2、CEO/CFO年龄与财务报告质量

已有大量的社会和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差异可能会产生代际差异(generation difference)。代际差异通常源于迅速变化的政治、文化和时尚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实际中的工作和管理者的道德价值观(work and ethical values of managers)。年龄特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个人决策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到财务呈报: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个体的处事行为更趋为稳健。众多心理学与实验经济学证据表明,相对于年龄较小的管理者,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会收集更多的信息、花费更长时间,由此减少在决策时所产生的判断偏差。如Hambrick,Mason(1984)[1]指出,年长的管理人员不太可能采取风险策略,因为他们要产生新的创意想法的能力较差,更关心的是未来的财务安全。Malmendier,Tate(2011)[20]发现那些成长于美国大萧条时期(1933-1934)的CEO 惧怕外源融资中的负债融资,更依赖内部融资。在最近的一篇研究中,Yim(2013)[21]的研究也发现,CEO 的职业生涯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所在公司发生收购的倾向将下降,在位20年以上收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平均会下降接近30%。稳健的融资与投资可以大大降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从而增进财务呈报的稳健性、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年龄可以是道德行为的一个有效预测因子。年长的人由于长时间接触传统文化和习俗,他们的道德品行会较好,因而发生败德行为的可能性更小。相应地,有较多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人成为CEO 时年龄越大,采取不道德行为如激进的盈余管理手段从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低下的可能性也会降低。Hirshleifer(1993)[22]提出年轻的CEO 可能出于急于在公司中树立威望的原因会过多关注短期目标,容易采取激进的盈余管理手段。Huang et al(2012)[23]利用2005-2008 的3413 家企业作为样本,检验了CEO年龄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年龄与财务报告质量间有正相关关系,特别是CEO年龄与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财务重述负相关。Lin et al(2013)[24]利用4374 个ExecuComp 数据库中非金融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按CEO年龄分为三个代际:静默的一代(1943年前出生)、婴儿潮一代(1944–1960)与X 一代(1961–1980)①,结果显示,相较于沉默的一代,X 一代对内控重大缺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婴儿潮一代与内控重大缺陷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这些结果初步显示CEO年龄与财务报告质量有负相关关系。但也不乏相对的研究观点,如Davidson et al(2007)[25]检验了CEO 职业生涯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却发现那些CEO 临近退休年龄所在公司在CEO 更替当年的操纵性应计项目较高,盈余管理程度反而更高。

3、CEO/CFO 资格资历与财务报告质量

在公司财务长期实践中,具备某些专业认证资格和拥有审计、投行、私募、风投与管理咨询等工作经历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具备管理者才能(managerial talent)的标识。特别是在2002年SOX 法案颁布后,CEO/CFO的财务呈报责任加大了,CEO/CFO 拥有的会计与财务专长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如Cullinan,Poush(2011)[26]发现SOX 法案颁布后新任CEO 中拥有会计与财务背景的比例较颁布前有了显著提高。普遍认可的是,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拥有会计和财务专长(专业资格和财务工作资历)有助于CEO/CFO 做出更为精确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减少盈余噪音从而提高盈余质量(McNichols,2002)[27],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可能性更低(Aier et al,2005)[28],内部控制审计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也更低。会计和财务专长的界定通常都引用美国SEC 的解释,即如果简历里显示他/她至少拥有以下资格或资历,如CPA、ACCA、CFA 等会计和财务专业资格,充当过CFO、会计主管、主计长、审计经理等职务。另外,Matsunaga et al(2013)[29]的研究视角更是特殊,他们收集2003-2009年美国标普1500 家公司的CEO 变更信息,考查了此前拥有CFO 资历的新任CEO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和避税策略的影响,他们认为,此前在任CFO 时积累的在公司内部和外部投资者的频繁沟通经验使他在接任CEO后更能理解公司会计策略的重要性。进而,拥有CFO 资历会让他在会计事项上倾注较多的精力,与现任CFO 由于拥有相同的背景,更容易彼此沟通从而共同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他们的经验证据支持了这一论断,拥有CFO 资历的CEO 在上任后公司的会计和信息披露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CEO/CFO 隐性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

相较于显性特质,过度自信、盲目乐观、自恋倾向、管理风格等隐性特质不易察觉与鉴别。现行有关经理人隐性特质的研究文献得益于近几年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蓬勃发展,通过观测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表现,借助或构建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声誉(reputation)等指标来表征和计量过度自信等隐性特质。

1、CEO/CFO 过度自信与财务报告质量

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是个体的两种认知偏差。过度自信泛指个体在做决策时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偏差,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高估决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并低估与决策相关的风险。过度自信源于“好于平均”效应,会影响个体的因果归因,即往往把成功的结果归咎为自身能力,而把失败的结果归咎为坏的运气。盲目乐观是指个体夸大自己对命运控制能力的倾向,低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其结果往往会使个体低估外在环境出现“不好的”状况之可能性,从而造成更大的风险。但在行为公司财务研究中,学者对这两种认知偏差通常并不加以严格区分,可以交互使用。现有大量的心理学文献显示经理人特别容易过度自信,可能原因有三个:高度自信的管理者最有可能被提升为CEO(Goel &Thakor,2008)[30];过去的成就产生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 bias),比如在公司层级中最终攀爬到CEO 位置的成就(Billett & Qian,2008)[31];控制幻觉(illusion of control)。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那些不太自信的同行任期也更可能被提早结束(Campbell et al,2011)[32]。

相较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融资行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CEO/CFO 过度自信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是围绕盈余质量与CEO 声誉、盈余质量与“明星”CEO 的关系等展开,也没有得出一致的见解。Francis et al(2008)[33]依据契约有效与合同寻租检验CEO 声誉对盈余质量的作用,结果支持了后者。有效的合同假设提出CEO 声誉与盈余质量之间的正向关联关系,原因是具有较好声誉的CEO 不太可能操纵会计信息以免日后事发会导致自己声誉受损,而寻租理论提出的见解恰恰相反。Malmendier 和Tate(2008)[34]的研究里检验了“明星”CEO 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他们以是否新近获得如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时代等媒体杂志颁布的著名商业奖项来表征“明星”,结果发现“明星”CEO 公司随后的业绩与历史业绩和匹配未获得奖项CEO 所在的公司的业绩相比,都出现了下滑,但获得了更高的薪酬,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

Hribar 和Yang(2013)[35]显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采用更多地增进盈余的应计项目操纵,并且倾向于发布更多乐观的盈利预测,结果又会促使他(她)进一步操纵盈余以实现预期盈余基准。Schrand 和Zechman(2012)[36]也发现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从事财务欺诈活动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基于以下观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低估未来时期需要管理盈余的必要性,这样到期为实现原先的盈余预测水准,可能会迫使他们采取必要的财务欺诈手段,相应因在会计与审计违规受司法监管机构惩处的危险也提高了。Habib et al(2012)[37]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策略的影响,以及这些策略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是否有所改变。他们的经验证据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不太自信的管理者会使用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策略和更少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策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

2、CEO/CFO 自恋与财务报告质量

自恋(narcissism)是一种人格属性,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它的特点是自我爱慕和以自我为中心②。过分彰显自恋属性的人常常只专注于自己的事,相信自己是出众的、特别的,或者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期望他人也这样看待自己,沉浸在无止境的对成功、权力和美貌的幻想中③。自恋和过度自信,这两个概念是相关的,因为自恋的人也可能有对自己的能力有夸大的估计,可能会过度自信,但事实上两者含义相差悬殊。自恋者一个显著特征是个体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和赞赏,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膨胀的自我意识,他会加倍努力。而过度自信却是个人对特定结果发生的主观概率估计过高。对此,Campell et al(2011)[38]指出自恋与过度自信的差异,提出“可以认为自恋者认可为了提高自我重要性(尤其是地位和自尊)的积极努力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生活就是朝向这个目标。自恋者对于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同和赞许有迫切的需求,而过度自信的人在此方面表征并不明显”。另外,随着任职时间的上升,个体可以从过去经营管理决策中收集更多新信息,不断修正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高估而产生的偏差,从而过度自信表征会减弱,但是自恋过度的表征却可能增强。

有关CEO 自恋与公司财务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在2010年前几乎空白,直接涉及财务呈报的目前也就两篇。Amernic 和 Craig(2010)[38]提出财务会计的某些特性会加剧那些自恋倾向CEO 的自恋程度,提醒大众注意极端自恋CEO 公司的财务报表表述方式,它可能是财务欺诈的先兆,但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会计语言叙述方式与结果会导致极端自恋的CEO 采取不道德行为的证据。基于此,Olsen et al(2013)[39]通过选取1992-2009年财富500 强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CEO 自恋与财报披露的EPS 的关系。他以CEO 图像(个人独照还是与他人合照)是否呈现在公司年报中和图像占当页篇幅大小(半页以内、以上还是整页)来表征CEO 自恋程度。选取EPS 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原因在于:股东在众多会计数字中最关注EPS;在商业领域报导里EPS 指标最广为人知;EPS 指标会频繁更新,如每季度或半年度;计算EPS 的利润指标容易受管理层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来操纵;CEO 业绩考核指标通常都涵盖EPS 指标。以上五个原因可以使EPS 成为自恋型CEO 通过或操纵该指标来获取他人赞美和肯定以支持其膨胀的自我意识的一个潜在途径。他们的研究发现CEO 自恋程度与EPS 正相关,表明自恋的CEO能从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如EPS 高于同业)中获得的赞誉得到正面反馈。但Olsen 并没有解释CEO 自恋与EPS 的因果关系,也即CEO这种自恋的人格属性是否会增进公司的业绩,还是CEO 的自恋人格会驱使他利用会计数字游戏来操纵盈余,亦或这两种因素都可能存在。

四、结语

笔者回顾了西方CEO/CFO 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文献,并按照特质类型将文献区分为两个分支,分别探讨性别、年龄、资历等显性特质和过度自信、自恋情结等隐性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加深了对CEO/CFO 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他们的个人特质对财务呈报策略影响的理解。笔者也提醒后续研究者注意,个体的显性特质与隐性特质有时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正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拥有的专业资格越多、资历越丰富,越可能产生自恋情结。另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也可能表征出过度自恋。因而,在研究CEO/CFO 特质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内生性问题,也即CEO/CFO 不是随机分配给公司;相反,他们的选择可能是人格特质更匹配公司特点或所处的生命周期。最后,借用Bimberg(2011)[40]的结语,虽然行为会计研究在近几年中已经意识到管理者特质差异的作用,但在回答其对会计决策制定上是否会表现出显著差异仍然是个空白,笔者因此呼吁后续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注 释】

①美国人常以某一特定称谓泛指某一时代出生的、有着诸多共性和整体影响的人群。Silent Generation(静默的一代)的成长经历美国的大萧条与二战时期,生活与精神物质条件比较贫乏,比较节俭与较真。Baby Boom Generation(婴儿潮一代),泛指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父母此前参军服役,无暇顾及自己的婚姻大事,此后纷纷组建家庭,生儿育女。Generation X(X 一代)指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的美国人,这批人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冷漠和物质主义等特点。

②“自恋”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一名俊美的希腊青年那耳喀索斯(希腊语:Ν ρκισσο)拒绝了女神厄科(eco,是一名有漂亮嗓子的女神)的求爱,恋上自己倒影,最后变成了一朵以他命名的花——水仙花(Narcissus)的故事。而它作为心理病理概念却起源于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是自恋的。

③自恋的人经常会被外界的人认为虚荣、傲慢、自私、利己主义、野心和缺乏同情心。

[1]Hambrick,D.C.and P.A.Mason.Upper Echelons: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Managers[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1984,(2):193-206.

[2]Bertrand M,Schoar A.Managing with style:The effect of managers on firm polici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4):1169-1208.

[3]Bamber,L.S.,Jiang,J.,and Wang,I.Y.What’s My Style?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rs on Voluntary Corporate Financial Disclosur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4):1131-1162.

[4]Davis,A.K.,Ge,W.,Matsumoto,D.,and Zhang,J.L.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 Style" on the Tone of Conference Calls[R].Working paper,2013.

[5]Demerjian,P.,Lewis,M.,Lev,B.,and McVay,S..Managerial abi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R].working paper.Emory University,2012.

[6]Ge,W.,Matsumoto,D.,and Zhang,J.L.Do CFOs have styl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CFOs on accounting practic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1141–1179.

[7]Dyreng,S.D.,Hanlon,M.,and Maydew,E.L.The Effects of Executives o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4):1163-1189.

[8]Feng,M.,Ge,W.,Luo,S.,and Shevlin,T.Why do CFOs become involved in material accounting manipul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1):21–36.

[9]Mei,F.,Ge,W.,Luo,S.,and Shevlin,T.Why do CFOs become involved in material accounting manipul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1–2):21–36.

[10]Beasley,M.S.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1998-2007:An Analysis of US Public Companies[C].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2010.

[11]Armstrong,C.S.,Jagolinzer,A.D.,& Larcker,D.F.Chief executive officer equity incentives and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0,(2):225-271.

[12]Cohen,J.,Krishnamoorthy,G.,& Wright,A.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Auditors’Experienc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0,(3):751-786.

[13]Gul,F.A.,Srinidhi,B.,and Ng,A.C.Board gender diversity and the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1,(3):314–338.

[14]Adams,R.,and Ferreira,D.Women in the boardroom and their impact on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94):291–309.

[15]Gul,F.A.,Hutchinson,M.,and Lai,K.Gender diversity and properties of analysts forecast[R].Working paper.Monash University,Sunway,Malaysia.2011.

[16]Peni,E.,and Vahamaa,S.Female execu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Managerial Finance,2010,(7):629–645.

[17]Barua,A.,Davidson,L.F.,Rama,D.V.,and Thiruvadi,S.CFO gender and accruals quality[J].Accounting Horizons,2010,(1):25–39.

[18]Frances,B.,I.Hasan,J.C.Park,and Q.Wu.Gender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making:Evidence from accounting conservatism[EB/OL].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Forthcoming.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1471059,2013-7-10.

[19]Huang J,and Kisgen D J.Gender and corporate finance:Are male executives overconfident relative to female execu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3):822-839.

[20]Malmendier,U.,G.Tate and J.Yan.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e,2011,(5):1687–1733.

[21]Yim,S.The acquisitiveness of youth:CEO age and acquisition behavio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250-273.

[22]Hirshleifer,D.Managerial reputation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decisions[J].Financial Management,1993,(2):145–160.

[23]Huang,H.W.,Rose-Green,E.,and Lee,C.C.CEO ag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Accounting Horizons,2012,(4):725-740.

[24]Lin,Y.C.,Wang,Y.C.,Chiou,J.R.,and Huang,H.W.CEO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13,(1),24-42.

[25]Davidson,W.N.,III.,Xie,B.,Xu,W.,and Ning,Y.The influence of executive age,career horizon and incentives on pre-turnover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7,(1):45-60.

[26]Cullinan,C.P.,and Poush,P.B.Has the likelihood of appointing a CEO with an accounting/finance background changed in the post-Sarbanes Oxley era?[J].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2011,(23):71–77.

[27]McNichols,M.Discussion of‘‘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61–69.

[28]Aier,J.K.,J.Comprix,M.T.Gunlock,and D.Lee.The financial expertise of CROs and accounting restatements[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3):123–135.

[29]Matsunaga,S.R.,Wang,S.,and Yeung,P.E.Does Appointing a Former CFO as CEO Influence a Firm’s Accounting Policies?[R].Available at SSRN 2206523.2013.

[30]Goel,A.M.,and Thakor,A.V.Overconfidence,CEO selection,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2737-2784.

[31]Billett,M.T.,and Qian,Y.Are overconfident CEOs born or made?Evidence of self-attribution bias from frequent acquir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8,(6):1037-1051.

[32]Campbell T.C,Gallmeyer M,Johnson S.A,et al.CEO optimism and forced turnov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3):695-712.

[33]Francis,J.,A.H.Huang,S.Rajgopal,and A.Zang..CEO reputation and earnings quality[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25):109–147.

[34]Malmendier,U.,and Tate,G.Superstar CEO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4):1593–1638.

[35]Hribar,P.,and Yang,H.CEO Overconfidence and Management Forecasting[J].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Iowa and Cornell University.2013.

[36]Schrand,C.M.,and Zechman,S.L.C.Executive overconfidence and the slippery slope to financial mis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1–2):311–329.

[37]Habib,A.,Sun,J.,Cahan,S.,and Hossain,M.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bal financial crisi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Windsor,University of Auckland,and Curtin Business School,2012.

[38]Amernic,J.H.,& Craig,R.J.Accounting as a facilitator of extreme narcissism[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1):79-93.

[39]Olsen,Kari,Kelsey K.Dworkis,and S.Mark Young.CEO Narcissism and Accounting:a picture of profi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forthcoming papers,2013,(5):46-59.

[40]Birnberg,J.G.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behavioral accounting research[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11,(1):1-43.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特质盈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构建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