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探析

2014-07-09张杰

高教探索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费

张杰

摘 要: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经费政策为背景,以国立暨南大学等高校为个案分析了该时期学生组织经费的来源、分配和使用,并揭示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的特点。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

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治大环境的稳定。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系、桂系、滇系等军阀,北洋政府陷入派系纷争阶段。直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东北军阀首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高等教育发展上,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制订了教育宗旨,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法规,使得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的学生活动越来越丰富,学生组织数目也日渐增多。那么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高等学校的学生组织经费境况是如何的呢?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经费政策背景

在清末,由于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加之帝国主义的掠夺,高等学堂的经费时常不能得到保障。例如《申报》1912年4月20日载:“外间传言京师大学堂将以大学堂名义会同学部直接与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六万金作为开学费用已得袁大总统之批准。”①由此可见,连学校的开学费都尚需贷款,要想使学生组织经费得到保障就更难了。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深知封建专制教育的毒害,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办好教育才能健全人民的人格。他曾要求政府重视教育,多拨经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理念亦有较大影响。1931年5月,国民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关于教育方针政策的条文中,对于教育方面的经费和奖励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52、53和56条曰“中央及地方宽筹教育上必须之经费,其依法独立之经费,并予以保障”;“私立学校成绩优良者,国家应予以奖励或补助”;“全国公私立学校,应设置免费及奖金学额,以奖进品学并优,无力升学之学生”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11月,国民党迁都重庆。次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其中包含了该时期教育总纲。大会还通过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仍坚持以“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方针来维持正常教育秩序③。《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对教育经费的规定:“对于中央及地方之教育经费,一方面应有整个之筹集与整理方法,并设法逐年增加;一方面务使用得其当,毋使虚糜。”④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等教育在极端困难的大环境下,仍然得到了发展,学生人数比战前增加了两倍,家住敌占区而没有经济来源的专科以上学生还可以申请贷金,后来一律可以享受公费待遇,这样的学生每年大概有5到7万人。⑤

由此可见,相对于清末,南京国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搜刮,教育方针政策上比较重视教育经费,高等教育的环境也相对较好,即使在抗战艰难时期,也对教育经费有较强的政策支持。这样的教育经费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费的正常拨发,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催生了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下面主要探讨学生组织经费。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生组织经费概况

学生组织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作用。而经费是保障一个组织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主要围绕学生组织的“经费来源、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经费来源

从民国初年始,高等院校的学生组织日趋完善,学生组织主要由学生自治会和各种学生团体组成,学生团体种类多样,有学术性质的也有联络感情性质的。学生组织要正常运作,必须有经费保障。学生组织经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校拨款、学生缴纳会费和社会捐助。1949年,国立暨南大学“1949级级友会理事会”为印制毕业纪念册,学校财务委员会拨款进行了补助,此外各“系会”也获得了补助。⑥从私立大同大学学生会账单上,可看到校方多次进行了补助。⑦大夏大学“第一次地理论文竞赛”奖品则为社会捐助。“本校文学院毕业同学巴黎大学博士朱伯奇君,为奖励本校同学研究地理起见,特捐助地理奖金五十元,请教务处主办征集论文……”⑧ 国立交通大学则在新生入学时即收缴学生会会费,见表1。

表1 1936年国立交通大学学生每学期应缴各费列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档案馆藏,《1936年国立交通大学学生每学期应缴各费列表》,卷宗号Y8-1-317,第16-17页。

(二)经费分配

1930年国立同济大学支出经费表,显示当年全校支出俸给费、办公费、购置费、学术研究费以及特别费等总计878490元,其中大学生联合会费为1200元⑨,由此可计算出学生组织费用占总支出经费比例约为0.137%。1944年“国立暨南大学岁出预算分配表”,经计算可知当年全校支出俸给费、办公费、购置费、学术研究费以及特别费等总计3743598元,而学生组织活动费为26124元,占总支出经费比例约为0.69%。B10这两个表中的学生组织经费的上级目录都是学术研究费,虽然不是同一所大学在相同年份的数据,但可以大体推知,从1930年至1944年,高等学校的学生组织经费占整个学校经费的比例增加了。

从暨南大学学生课外活动调查表(1933年度上学期)(表2)可以窥探出学生组织经费的大体概貌。

表2 暨南大学学生课外活动调查表(二十二年度上学期)

资料来源:上海市档案馆藏,暨南大学学生课外活动调查表(二十二年度上学期),卷宗号Q240-1-622,第2392-2394页。

表2中,该学期学生组织共有会员人数2232人,经费共计1253元。学生自治会作为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最大学生组织,拥有最多的人数和经费,分别为865人和435元,其经费占所有学生组织经费的34.7%。由此可知,学生自治会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最大。

学生组织可分为三类:研究学术类(如中山文化研究会、经济研究会、会计学会、艺术研究会等),锻炼学生能力类(如学生自治会、演说会等)和联络感情类(包括同学会、级友会以及华侨会)。三种类别的学生组织经费分别为341元、735元和177元。它们的比例情况见图1。学生组织经费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锻炼学生能力、研究学术和联络感情。

图1 暨南大学1933年度不同类别学生组织经费比例图

(三)经费使用

从“大同大学学生会及各项福利行政事务帐”B11的个案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用途主要为:文体活动用品、车费、笔墨等文具用品、场地租赁费等。学生组织经费的管理则一般由学生会会计室负责账务记录,预算决算由学生会执行委员会议决。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的特点

从经费来源上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生组织经费逐渐呈现了“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学生缴费”的多渠道筹措途径。但社会捐助的来源仍占很小比重,例如1930年中央大学决算表B12显示,当年收入总额为2029848元,捐助款为4879元,政府拨款为1920000元,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24%和94.6%,而1931年该校的决算表中没有捐助款的项目;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收入总额为455480元,捐助款为37000元,政府拨款为377500元B13,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81%和82.9%。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在利用社会捐助款项的力度不够大,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生组织经费依靠社会捐助的情况可想而知。同时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的局限性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不完善性,还未能充分加强与学生家长、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感情联络,从而不能最大程度筹集这部分经费来源,以更好为学生组织的发展服务。

此外,从国立暨南大学三类学生组织经费的比重大小分析中,可以推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侧重点。首先注重以“锻炼能力类组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以“研究学术类组织”帮助学生研讨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深度和促进同学间的学术交流,“联络感情类组织”则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交往。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课余时间理应更多地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因此三类经费的分配权重还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基本上保障了学生组织的自我运转,是锻炼学生自治能力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学生团体组织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平台。

注释:

①《申报》,1912年4月20日。

②《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三章第20页。

③《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8页。

④《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9页。

⑤《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11页。

⑥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149,第130-138页。

⑦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⑧大夏周报,1939年第16卷,第3期。

⑨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Y8-1-305,第1-5页。

B10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81,第405-408页。

B11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B12《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4页。

B13《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7页。

(责任编辑 刘第红)

学生组织可分为三类:研究学术类(如中山文化研究会、经济研究会、会计学会、艺术研究会等),锻炼学生能力类(如学生自治会、演说会等)和联络感情类(包括同学会、级友会以及华侨会)。三种类别的学生组织经费分别为341元、735元和177元。它们的比例情况见图1。学生组织经费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锻炼学生能力、研究学术和联络感情。

图1 暨南大学1933年度不同类别学生组织经费比例图

(三)经费使用

从“大同大学学生会及各项福利行政事务帐”B11的个案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用途主要为:文体活动用品、车费、笔墨等文具用品、场地租赁费等。学生组织经费的管理则一般由学生会会计室负责账务记录,预算决算由学生会执行委员会议决。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的特点

从经费来源上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生组织经费逐渐呈现了“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学生缴费”的多渠道筹措途径。但社会捐助的来源仍占很小比重,例如1930年中央大学决算表B12显示,当年收入总额为2029848元,捐助款为4879元,政府拨款为1920000元,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24%和94.6%,而1931年该校的决算表中没有捐助款的项目;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收入总额为455480元,捐助款为37000元,政府拨款为377500元B13,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81%和82.9%。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在利用社会捐助款项的力度不够大,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生组织经费依靠社会捐助的情况可想而知。同时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的局限性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不完善性,还未能充分加强与学生家长、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感情联络,从而不能最大程度筹集这部分经费来源,以更好为学生组织的发展服务。

此外,从国立暨南大学三类学生组织经费的比重大小分析中,可以推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侧重点。首先注重以“锻炼能力类组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以“研究学术类组织”帮助学生研讨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深度和促进同学间的学术交流,“联络感情类组织”则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交往。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课余时间理应更多地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因此三类经费的分配权重还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基本上保障了学生组织的自我运转,是锻炼学生自治能力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学生团体组织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平台。

注释:

①《申报》,1912年4月20日。

②《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三章第20页。

③《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8页。

④《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9页。

⑤《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11页。

⑥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149,第130-138页。

⑦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⑧大夏周报,1939年第16卷,第3期。

⑨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Y8-1-305,第1-5页。

B10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81,第405-408页。

B11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B12《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4页。

B13《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7页。

(责任编辑 刘第红)

学生组织可分为三类:研究学术类(如中山文化研究会、经济研究会、会计学会、艺术研究会等),锻炼学生能力类(如学生自治会、演说会等)和联络感情类(包括同学会、级友会以及华侨会)。三种类别的学生组织经费分别为341元、735元和177元。它们的比例情况见图1。学生组织经费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锻炼学生能力、研究学术和联络感情。

图1 暨南大学1933年度不同类别学生组织经费比例图

(三)经费使用

从“大同大学学生会及各项福利行政事务帐”B11的个案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用途主要为:文体活动用品、车费、笔墨等文具用品、场地租赁费等。学生组织经费的管理则一般由学生会会计室负责账务记录,预算决算由学生会执行委员会议决。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的特点

从经费来源上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生组织经费逐渐呈现了“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学生缴费”的多渠道筹措途径。但社会捐助的来源仍占很小比重,例如1930年中央大学决算表B12显示,当年收入总额为2029848元,捐助款为4879元,政府拨款为1920000元,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24%和94.6%,而1931年该校的决算表中没有捐助款的项目;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收入总额为455480元,捐助款为37000元,政府拨款为377500元B13,这两项占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81%和82.9%。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在利用社会捐助款项的力度不够大,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生组织经费依靠社会捐助的情况可想而知。同时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的局限性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不完善性,还未能充分加强与学生家长、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感情联络,从而不能最大程度筹集这部分经费来源,以更好为学生组织的发展服务。

此外,从国立暨南大学三类学生组织经费的比重大小分析中,可以推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侧重点。首先注重以“锻炼能力类组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以“研究学术类组织”帮助学生研讨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课余学习的深度和促进同学间的学术交流,“联络感情类组织”则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交往。由于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课余时间理应更多地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因此三类经费的分配权重还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校学生组织经费,基本上保障了学生组织的自我运转,是锻炼学生自治能力的重要支撑,从而使得学生团体组织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平台。

注释:

①《申报》,1912年4月20日。

②《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三章第20页。

③《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8页。

④《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9页。

⑤《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第11页。

⑥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149,第130-138页。

⑦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⑧大夏周报,1939年第16卷,第3期。

⑨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Y8-1-305,第1-5页。

B10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0-1-81,第405-408页。

B11上海市档案馆藏,卷宗号Q241-1-644。

B12《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4页。

B13《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第一部分,《学校教育概况》,第37页。

(责任编辑 刘第红)

猜你喜欢

经费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远东运动会募捐机制探析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教学型实训室开放管理模式探讨
“营改增”试点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纳税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审计监督
收费制度下农业院校研究生经费资助途径拓展与优化
学生组织经费管理办法
刍议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行的主要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