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学生展示环节之我见

2014-07-09甘凤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写学案题目

甘凤萍

我校施行有效课堂改革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我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著名的教育家窦桂梅说:“教师的进步不在于经验的积累,而在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在过后的工作中作为理论依据来指导。”因此,我认识到课后的自我总结对于教师的自我提高显得很重要。现在,我就自己两年来在施行有效课堂改革中摸索到的一些关于展示环节方面的经验写下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根据学情选择展示问题

我们一开始以为,展示就是根据自己设计的导学案的顺序,把导学案中的“探究质疑”和“拓展提升”部分的问题作为展示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任务,从而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了。可实际并非如此,相反,一个月下来,学生却成了做导学案的奴隶了。预习是为了完成导学案,展示也是完成导学案的问题,甚至很多学生的导学案写得满满的,可语文书却是空白的。这样,与之前所说的 “题海战术”没什么区别。这样也完全背离了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或指导学生选择需要展示的问题。你班的学生朗读能力差你多做朗读的展示;你班的学生有很多拼音不过关,你也可以让学生展示每一课中的“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总之,所选的展示问题,一定要是你班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后认为重要的、难解决的或有争议却又能够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开发潜能的问题。

二、 任务分配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课堂展示活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展示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或教师指导学习小组组长分配展示任务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如果是小展示的话,上台展示的学生在台上展示,教师则对下面的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做好点评的准备。如果是小组展示,那么,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假如一个小组的学生有6个人,该组分配到的展示内容是赏析一个句子。你可以指导学生做如下分工:(1)抄题目、答案;(2)开场白;(3)读题目、答案;(4)解答疑难;(5)拓展质疑;(6)总结。假如一个小组有9个成员。该组分配到同样的展示任务,那么,你又可以作如下分工:(1)抄题目;(2)抄答案;(3)责任校对;(4)开场白;(5)读题目;(6)读答案;(7)解答疑难(8)补充质疑;(9)总结。总之,无论展示什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这学习活动的主人。任务分配还需要灵活多变。首先是角色要转换。今天你负责抄题目,那么明天你负责开场白或其他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其次是人员要变换。今天是每人负责一个任务,明天可以是几个人合作完成。就拿解答疑难来说,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能解决与小组问题有关的疑难,只是分到任务的同学作主陈述人而已。进行小组展示时,教师就指导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请小组内的任何一位同学来回答。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学生养成我完成我的个别任务,其他的就不关我的事的习惯。这样变换不但可以避免展示形式的枯燥乏味,还可以补薄弱学生展示的欠缺。我们分学习小组时,应该是好、中、差的学生的组合,应是性格互补的学生的组合。如果今天轮到你组中平时说话都很小声的同学来负责开场白,那么你可能只见他的嘴巴在动,却听不到他说的内容。这时候,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可以考虑组内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任务。当然,应事先写好统一的开场白稿。

任务的分配一开始可以由教师具体分配,然后由教师指导小组长进行,看小组长或科代表的能力,还可以放手让科代表和小组长全权负责。

三、展示形式要丰富多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展示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拿煮菜来打个比方:你要你的孩子吸收猪肉的营养物质,如果你每次都是拿猪肉放点酱油炒一炒就让孩子吃,不用五餐,孩子看到猪肉就会反感。如果你稍作变化就不同了。今天青椒炒肉丝,明天莲藕蒸肉饼,后天弄个扣肉……这样一来,孩子不但把肉吃进去了,他还会夸你厨艺好呢。同样道理,如果你要让你的学生完成一个学习目标,你必须变换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这一板块中,为了实现“掌握文言字词”这个学习目标,我曾设计了如下几种展示形式:(1)参看注释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小组展示后一起反复读一读,之后再进行随堂检测。(2)让学生自己试着参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然后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要求下面的学生做好点评准备,教师或组长随机抽查点评。(3)一条龙服务。即将一篇课文的几个段落分到几个小组,该组的同学派代表把该段课文抄到本组黑板上,然后由该组同学上台展示解答该段落中的所有字词理解问题,随时接受下面同学的提问。(4)一对一翻译。(5)一段话有几句话就让几个人每人在黑板上抄一个句子,然后请其他几个人每人口头翻译一句,再让另外的几个解释老师画出的句中的文言实词或者虚词………

四、教师的点拨、引导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但并不是教师的作用就削弱了。相反,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更考验教师的点拨、引导机智。教师通过课堂点拨、引导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让自己的点拨、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点拨、引导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学生发言偏颇时“点一点”。当你发现学生展示的内容与问题或语文学科有偏颇而其他学生也迷在其中时,教师要及时点醒学生,让他能及时“走上正道”。如果是题目与内容有偏离,你只要点一点,问他题目是问什么的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抑或是让他想想看,我们之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帮助。如果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人提出与语文课堂关系不大甚至是要由其他学科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点醒他:“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可是我们语文课的时间有限,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请教××科老师或自己查资料解决,好吗?”这样,我们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生物或其他的课了。(二)学生发言有创意时“推一推”。在展示过程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发言有创意时,我们要快速地在脑子里总结有创意的地方,如果学生的发言是形式上有创意,教师要加以推广,让更多的人以后学习。如果学生的发言在内容上有创新,教师要顺势利导加以拓展,让更多的学生从此得到知识的升华。我和学生学习《理想》这首诗时,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怎样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上台展示的学生正在说他们的看法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奥巴马是不是一个大写的人?”这可把台上的学生吓住了,这一组的几个学生都不知道奥巴马是谁?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把问题抛回提问的学生,因为我知道他是故意设疑,他肯定对奥巴马熟悉。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位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奥巴马是美国现在的总统,他在2009年就任美国总统后就开始逐步实现他在参加竞选时制订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他这种树立了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就是大写的人。”等这位学生说完,我顺势问大家:“×××同学让我们认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甲说:“我以后要多看新闻,多关心国内外大事。”乙说:“我知道了‘大写的人不仅是中国有,外国也有。”丙说:“‘大写的人不分国界,不分肤色。”……我们平时说要搜集课堂生成的资源,这不就是学生在展示、讨论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吗?(三)学生的发言肤浅时“扶一扶”。比如,学生的发言内容方面不够全面,你可以提示他,:“这问题你回答还不够深入,你是自己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还是需要寻求帮助?”

总之,在展示课堂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真搜集来自学生展示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看哪些信息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哪些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影响的。然后及时地、适度地进行点拨、引导,让展示课更有效、更高效。

五、坚持评价奖励机制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到:“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必须坚持执行评价奖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出每周或每月课改之星和先进小组。如果学校有奖励更好,如果没有,你哪怕是在班上口头表扬,学生都有成就感。评价可从三大方面考虑:(一)课堂纪律评价。好的纪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条件。合作学习小组刚刚组建初期,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特别要重视课堂纪律评价。(二)团结合作能力评价。课堂展示需要组内所有同学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展示,才能提高展示问题的正确率;如果遇到特难的问题还需要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才能把问题解决。因此,让学生慢慢学会合作也需要评价奖励制度来推动。(三)展示效果评价。语文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生问题答案正确与否,很需要学生和老师通过评价来判断。

下表是我设计的语文展示课堂评价表:

___中学语文展示课个人评分细则、红黑点统计表

班级: 第 组 姓名:

猜你喜欢

大写学案题目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大写加粗
“大写”与“大些”
大写的“荷尔蒙”拯救“累觉不爱”的少女心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个大写的pink 该入手的都来了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