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菊花杆种植白参菌研究

2014-07-08程远辉郝瑞芳陈志星赵建明徐中志

中国食用菌 2014年6期
关键词:玉米芯菌丝体培养料

程远辉,郝瑞芳,陈志星,赵建明,徐中志*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 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3.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1700)

菊花杆种植白参菌研究

程远辉1,郝瑞芳2,陈志星3,赵建明3,徐中志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 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3.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1700)

为了探索采用菊花杆为主料种植白参菌的可行性,设置了3个配方和1个对照进行栽培试验,并采取两头开口和脱袋周身出菇2种出菇方式,结果表明配方1采取脱袋出菇方式的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生物学效率高达41%,仅次于CK的42%,与其余各配方相比,配方1为较好的白参菌栽培料配方。

菊花杆;种植技术;白参菌

白参菌,植物学名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Fr.),又称树花、八担柴,是1种食(药)用菌,幼时质嫩,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浓郁香味,在云南省是有名的食用菌[1]。 白参是1种中温型木腐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在含有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基质上生长良好[2]。国内关于白参菌栽培研究报道较少,郝瑞芳、陆志敏等[3,4]栽培试验研究发现,白参菌单产一般较低,生物学效率只有30%~40%,培养料配方优劣是影响白参菌产量的重要原因,其所用的培养料配方一般以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加入麦麸、米糠、石灰和少量微量元素。

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是以菊花鲜切花种植和出口为主的私营企业,每年菊花的茎杆下脚料达 40 t 左右,为了废物利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近年来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合作探索采用菊花杆为主料种植白参菌,以期有理想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2011年8月采自丽江市狮子山公园的野生驯化种(LJGSS-LZJ063)。

1.2 供试培养基质

母种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一般采用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15 g,水 1 000 mL,pH自然)。

栽培基质试验设3个配方和对照CK,分别为配方1:菊花杆40%、玉米芯50%、辅料10%;配方2:菊花杆50%、玉米芯40%、辅料10%;配方3:菊花杆60%、玉米芯30%、辅料10%;对照CK:玉米芯90%、辅料10%。

上述辅料均为麦麸8%、蔗糖1%、石膏1%。各种材料新鲜,无霉烂,无害虫,菊花杆常规粉碎处理,玉米芯粉碎成 0.5 cm 大小的颗粒。

1.3 栽培方法

采用 17 cm×33 cm×0.04 mm 聚乙烯袋,每袋装干料 0.5 kg,3种配方各制500袋,对照处理100袋,共 1 600 袋,常压灭菌。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时套上塑料颈圈并盖上无棉盖,放入室内自然发菌培养,待栽培袋长满后移入室外栽培场内。栽培场所应选择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下,黑暗或弱光的菇房中培养 25 d 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菌袋。转入出菇阶段后,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温度17℃~25℃,90%左右的空气相对湿度及适当的散射光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白参菌菌丝体生长情况

不同栽培配方,采用同样的单头接种方式,定量接种,记录白参菌菌丝体生长速度,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配方白参菌菌丝体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对白参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影响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平均生长速度快慢依次为配方1≈对照CK>配方2>配方3,故采用菊花杆作为栽培白参菌的配料,选取比例在40%时,不影响白参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如若添加比例增大则对白参菌菌丝体生长有所影响。

2.2 不同栽培料配方和不同出菇方式对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将3种栽培配方和对照采取两头开口和脱袋周身出菇2种方式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料配方和不同出菇方式对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出菇方式对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影响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两头开口出菇方式生物转化率均低于脱袋周身出菇方式;不同培养基配方采用脱袋周身出菇生物转化率大小依次为对照CK>配方1>配方2>配方3,与对照CK相比,产量最高的是配方1,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1%。

3 小结与讨论

白参菌菌丝适应能力强,对培养料营养要求不高,其在配方1菊花杆栽培料上生长较好,不需要添加加富培养基培养。

试验表明,白参菌出菇方式以脱袋周身出菇为最好,配方1培养料的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为41%,与其余各配方培养料及对照CK相比,配方1为较好的白参菌栽培料配方。

本试验中,白参菌生物转化率较低,但其经济价值高,本地鲜销最低价为40元·kg-1,按配方140%生物转化率计算,平均每袋产菇 0.2 kg,销售收入为8元,减去成本2元,纯收入6元。按公司年产菊花杆废弃物 40 t 估算,年可生产销售白参菌鲜货约100万元。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另外生产白参菌的废弃菌棒又可经粉碎还田,作为肥料使用。

[1]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9.

[2]赵琪,袁理春,李荣春. 裂褶菌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4,11(1):60.

[3]郝瑞芳,李荣春.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裂褶菌的试验[J].食用菌,2007(2):25-26.

[4]陆志敏,陆北路. 白参菌特性与人工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1,19(1):49-50.

Study on Using the Substrates of Chrysanthemum Stem to CultivateSchizophyllumcommuneFr.

CHENG Yuan-hui1, HAO Rui-fang2, CHEN Zhi-xing3, ZHAO Jian-ming3, XU Zhong-zhi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Alpine Economic Plant,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ijiang Yunnan674100; 2.Academy of Forestry Profession&Technology of Shanxi, Taiyuan Shanxi030009; 3.Kunming Hongzhihua Limited Company of Gardening, KunmingYunnan651700)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ultivatingSchizophyllumcommuneFr.using chrysanthemum stem as main material, three formulas and a control test were formulated to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Schizophyllumcommunetaking two ways of open-ended and no-bag for studying its frui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ula 1 with no-bag fruiting was the best way,and using this way the yield of fruitbody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SdchizophyllumcommuneFr.was highest.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41% after the CK (42%). Formula 1 was the best formula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formulas.

SchizophyllumcommuneF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hrysanthemum stem

程远辉(1981-),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及药用真菌的驯化栽培研究。E-mail:chengyuanhui168@163.com

2014-09-04

S646.9

A

1003-8310(2014)06-0038-02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玉米芯菌丝体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不同产地玉米芯的持水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得闲爱搓玉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