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湾滩涂粗养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2014-07-08房珍珍陈贤龙姚尔群施建忠

河北渔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房珍珍+陈贤龙+姚尔群+施建忠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2

摘 要:为研究滩涂粗养环境下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效果。采用传统及新兴的养殖技术方法,对杭州湾滩涂地区粗养殖塘养殖的水质、底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投饵进行定性、定量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寻找合适的滩涂粗养的养殖方式及对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进行分析验证。根据4个月1茬的养殖试验可知,本养殖模式能有效控制水体氨氮、溶解氧、pH等水质指标,同时,也证明了补偿生长的正确性。本研究将为滩涂环境下的水产养殖,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滩涂养殖;池塘养殖;杭州湾

我国现有沿海滩涂面积222万 hm2,其中环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滩涂分别占313%、26.8%,25.6%和16.3%[1]。沿海滩涂资源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然而,其土地含盐量大,矿化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难以利用,但较适宜用于海水种植、养殖等[2]。

我国滩涂池塘养虾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一是粗养塘(北方人称港养,南方人称鱼塭,为一般围基而成的池塘,缺少任何设施设备);二是半精养塘(无进排水设施、无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等);三是精养塘(具有进排水设施、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监控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这3种养殖模式中,粗养塘所占比例超过60%,而合格的精养塘却很少。

本文所涉及的滩涂为杭州湾慈溪市沿海滩涂,为挖土、推土围合而成的一个个大小约3.3~4 hm2大小的养鱼池塘和约0.67~0.8 hm2大小养虾池塘,水深1.0~1.5 m。无任何增氧、投饵、水质监控等设施设备,属于一般的粗养塘类型。主要靠潮汛进水,一般1个月进水2次。本研究选用其中2#塘作为试验对象,其面积约为0.8 hm2。本文选用在杭州湾慈溪沿海的滩涂上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滩涂养殖提供重要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1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情况

1.1 选苗

选用浙江三门县斌达育苗场供应的苗种(非一代、二代苗),进苗规格0.4~0.8 cm。于2013年5月10日开始投放苗种,总投放量50万尾,即62.5万尾/hm2。

1.2 投饵

投苗一个月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42.0%,粗纤维≤4.0%,粗灰分≤15.0%,钙0.8%~3.0%,总磷≥0.9%~145%,食盐0.10%~3.50%,赖氨酸≥2.1%,蛋氨酸≥0.6%,水分≤12.0%。

1.3 底改及水质控制

底改即底质改良。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底改和水质控制。选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EM菌、蛭弧菌等。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状况

通过合理的管控,2#塘水质保持良好,满足养殖对虾的正常生长。7月3日、15日、22日早、中、晚3次在2#塘4个测试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中pH值分别是8.51、9.22、8.52、9.12。溶氧值分别是4.52、4.11、4.65、3.91 mg/L,氨氮值分别是0.30、0.25、0.28、0.20 mg/L。从5月份到12月份分别检测的氨氮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5-12月份池塘氨氮值变化情况

2.2 养殖情况

试验检测了6月12日到8月20日共80 d的数据(图2),可以看出,在投喂人工饵料40 d时间里(6月27日—8月7日),虾体体长从5 cm增长到10 cm,而且从6月27日到7月9日的13天里,长了2 cm。说明,在当时26~32 ℃适宜的水温下,虾的生长与水质的好坏、水体天然饵料的多寡及投饵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图2 体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3 使用微生物制剂情况

由于通过潮汛进水,从杭州湾进来的海水大多数是黄色或者黄褐色,少数是黄浊或者是清淡水,显然这些水不适宜养虾。但进入池塘后,由于塘内植物草丛,水色比塘外水有些改色。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当体长<5~6 cm时,保持池内的清洁卫生,尤其要清除枯草烂叶。②当体长达到5~6 cm后,坚持底改,15 d左右1次。③当体长达到8 cm后,池塘水体杂质增加,透明度降低,而且生物体的排泄物和残饵发酵等有机质中有害物质增生。为了避免氨氮增值,在透明度<15 cm时,坚持15 d左右用EM菌和光合细菌协同作用。

6月份到7月上旬,基本是阴雨的黄梅天,用Vc解毒抗应激和增氧剂来缓和调控水体在其他区域病害伤亡困境下,未发现有死虾。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降解有害细菌;另一方面可以降解水中氨氮类有毒有害物质。3个月的养殖,2#塘无病害发生。说明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是合理可行的。

2.4 使用饵料情况

投苗后发现,水体中含有为数不多的野杂小白虾,以及丰富的枝角类等水生生物。考虑到其可能对南美白对虾幼苗造成“抢食”或“被食”现象,根据生长补偿的相关理论[3],采取了饥饿处理。在此后的检查中发现,南美白对虾苗已经茁壮生长,相反,大的野杂虾较少见到,1 cm以下野杂虾却很丰富。

养殖期间共用饵料2 830 kg(见表1),8月7日和8月23日两次试捕,2#塘共获虾(100尾/kg),500 kg+1 650 kg=2 150 kg。由此可得饵料系数为a=饵料用量(W1)/产出虾重(W2)=2 500/2 150=1.16。

表1 投饵情况

日期 日均用

饵料量/kg 共用饵

料量/kg 总计

/kg

6月12日—6月27日 20 320 —

6月28日—7月9日 30 360 680

7月10日—7月15日 30 180 860

7月16日—7月31日 40 640 1 500

8月1日—8月20日 50 1 000 2 500

3 分析探讨

3.1 滩涂粗养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比较优势

粗养塘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较多。仅河北唐海县,占该县40余万亩养虾面积的60%以上的是粗养塘养殖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富余劳动力就业起了缓解作用。由于粗放的特点,技术含量并不高,养殖户大多是从工农业领域转行不久的“门外汉”。

在东南部的厦门、霞浦、湛江、海南等地,已经逐渐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走向半集约化及集约化的模式,其年产量7 500~37 500 kg/hm2,甚至达75 000 kg/hm2。

在池塘硬件上,已有监测设施设备指导生产,池塘装备上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同时,操作者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其经济成本也在增加,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无法扩大规模。因此在当下及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滩涂粗养南美白对虾有其积极的意义。

3.2 精养鱼塘与滩涂粗养的比较

该公司全年用大棚(投资300万以上)控温和控水质来养虾,放养密度高达150万~300万尾/hm2。如东县年养殖1~2次,放养密度仅为150万尾/hm2。浙江慈溪市周港镇沿海无人工进水,无电力设施,土地粗养塘,放苗密度75万尾/hm2。结果两者产量相差10~20倍。前者可摆脱自然因素威胁,后者难以摆脱。但是,二者在调控水质时的最大差异是精养塘高产大棚室内养殖可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于粗养模式。

3.3 滩涂粗养模式的启发

在我国土地资源趋向紧张的前提下,从本试验中得知,利用沿海原始滩涂资源挖成粗养池塘是可行的,但是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位于大陆沿海,二是符合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海湾的定义。在上述条件下,养殖者应依据政府制定的海湾成因形态系数、开敞度等指标的了解,再依据开敞度系数、海湾状态,确定海湾的动力条件和海湾的水交换能力。

本文列举的慈溪市周港镇属于杭州湾泥涂带,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故可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开发滩涂粗养模式成功与否,除台风、连续阴天20 d以上等灾害外,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极力保护天然生物资源,从我们的实例可见,这是粗养高产池望尘莫及的。二是,政府要制定措施,要落实人力、物力、财力来保护海洋天然生物资源,避免破坏性地开发和下海。

参考文献:

[1] 何书金.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田娜.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1

[3] 林小涛,周小壮,于赫男,等.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及补偿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4,28(1):47-53

(收稿日期:2014-03-07)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2

摘 要:为研究滩涂粗养环境下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效果。采用传统及新兴的养殖技术方法,对杭州湾滩涂地区粗养殖塘养殖的水质、底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投饵进行定性、定量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寻找合适的滩涂粗养的养殖方式及对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进行分析验证。根据4个月1茬的养殖试验可知,本养殖模式能有效控制水体氨氮、溶解氧、pH等水质指标,同时,也证明了补偿生长的正确性。本研究将为滩涂环境下的水产养殖,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滩涂养殖;池塘养殖;杭州湾

我国现有沿海滩涂面积222万 hm2,其中环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滩涂分别占313%、26.8%,25.6%和16.3%[1]。沿海滩涂资源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然而,其土地含盐量大,矿化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难以利用,但较适宜用于海水种植、养殖等[2]。

我国滩涂池塘养虾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一是粗养塘(北方人称港养,南方人称鱼塭,为一般围基而成的池塘,缺少任何设施设备);二是半精养塘(无进排水设施、无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等);三是精养塘(具有进排水设施、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监控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这3种养殖模式中,粗养塘所占比例超过60%,而合格的精养塘却很少。

本文所涉及的滩涂为杭州湾慈溪市沿海滩涂,为挖土、推土围合而成的一个个大小约3.3~4 hm2大小的养鱼池塘和约0.67~0.8 hm2大小养虾池塘,水深1.0~1.5 m。无任何增氧、投饵、水质监控等设施设备,属于一般的粗养塘类型。主要靠潮汛进水,一般1个月进水2次。本研究选用其中2#塘作为试验对象,其面积约为0.8 hm2。本文选用在杭州湾慈溪沿海的滩涂上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滩涂养殖提供重要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1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情况

1.1 选苗

选用浙江三门县斌达育苗场供应的苗种(非一代、二代苗),进苗规格0.4~0.8 cm。于2013年5月10日开始投放苗种,总投放量50万尾,即62.5万尾/hm2。

1.2 投饵

投苗一个月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42.0%,粗纤维≤4.0%,粗灰分≤15.0%,钙0.8%~3.0%,总磷≥0.9%~145%,食盐0.10%~3.50%,赖氨酸≥2.1%,蛋氨酸≥0.6%,水分≤12.0%。

1.3 底改及水质控制

底改即底质改良。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底改和水质控制。选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EM菌、蛭弧菌等。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状况

通过合理的管控,2#塘水质保持良好,满足养殖对虾的正常生长。7月3日、15日、22日早、中、晚3次在2#塘4个测试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中pH值分别是8.51、9.22、8.52、9.12。溶氧值分别是4.52、4.11、4.65、3.91 mg/L,氨氮值分别是0.30、0.25、0.28、0.20 mg/L。从5月份到12月份分别检测的氨氮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5-12月份池塘氨氮值变化情况

2.2 养殖情况

试验检测了6月12日到8月20日共80 d的数据(图2),可以看出,在投喂人工饵料40 d时间里(6月27日—8月7日),虾体体长从5 cm增长到10 cm,而且从6月27日到7月9日的13天里,长了2 cm。说明,在当时26~32 ℃适宜的水温下,虾的生长与水质的好坏、水体天然饵料的多寡及投饵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图2 体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3 使用微生物制剂情况

由于通过潮汛进水,从杭州湾进来的海水大多数是黄色或者黄褐色,少数是黄浊或者是清淡水,显然这些水不适宜养虾。但进入池塘后,由于塘内植物草丛,水色比塘外水有些改色。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当体长<5~6 cm时,保持池内的清洁卫生,尤其要清除枯草烂叶。②当体长达到5~6 cm后,坚持底改,15 d左右1次。③当体长达到8 cm后,池塘水体杂质增加,透明度降低,而且生物体的排泄物和残饵发酵等有机质中有害物质增生。为了避免氨氮增值,在透明度<15 cm时,坚持15 d左右用EM菌和光合细菌协同作用。

6月份到7月上旬,基本是阴雨的黄梅天,用Vc解毒抗应激和增氧剂来缓和调控水体在其他区域病害伤亡困境下,未发现有死虾。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降解有害细菌;另一方面可以降解水中氨氮类有毒有害物质。3个月的养殖,2#塘无病害发生。说明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是合理可行的。

2.4 使用饵料情况

投苗后发现,水体中含有为数不多的野杂小白虾,以及丰富的枝角类等水生生物。考虑到其可能对南美白对虾幼苗造成“抢食”或“被食”现象,根据生长补偿的相关理论[3],采取了饥饿处理。在此后的检查中发现,南美白对虾苗已经茁壮生长,相反,大的野杂虾较少见到,1 cm以下野杂虾却很丰富。

养殖期间共用饵料2 830 kg(见表1),8月7日和8月23日两次试捕,2#塘共获虾(100尾/kg),500 kg+1 650 kg=2 150 kg。由此可得饵料系数为a=饵料用量(W1)/产出虾重(W2)=2 500/2 150=1.16。

表1 投饵情况

日期 日均用

饵料量/kg 共用饵

料量/kg 总计

/kg

6月12日—6月27日 20 320 —

6月28日—7月9日 30 360 680

7月10日—7月15日 30 180 860

7月16日—7月31日 40 640 1 500

8月1日—8月20日 50 1 000 2 500

3 分析探讨

3.1 滩涂粗养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比较优势

粗养塘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较多。仅河北唐海县,占该县40余万亩养虾面积的60%以上的是粗养塘养殖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富余劳动力就业起了缓解作用。由于粗放的特点,技术含量并不高,养殖户大多是从工农业领域转行不久的“门外汉”。

在东南部的厦门、霞浦、湛江、海南等地,已经逐渐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走向半集约化及集约化的模式,其年产量7 500~37 500 kg/hm2,甚至达75 000 kg/hm2。

在池塘硬件上,已有监测设施设备指导生产,池塘装备上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同时,操作者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其经济成本也在增加,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无法扩大规模。因此在当下及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滩涂粗养南美白对虾有其积极的意义。

3.2 精养鱼塘与滩涂粗养的比较

该公司全年用大棚(投资300万以上)控温和控水质来养虾,放养密度高达150万~300万尾/hm2。如东县年养殖1~2次,放养密度仅为150万尾/hm2。浙江慈溪市周港镇沿海无人工进水,无电力设施,土地粗养塘,放苗密度75万尾/hm2。结果两者产量相差10~20倍。前者可摆脱自然因素威胁,后者难以摆脱。但是,二者在调控水质时的最大差异是精养塘高产大棚室内养殖可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于粗养模式。

3.3 滩涂粗养模式的启发

在我国土地资源趋向紧张的前提下,从本试验中得知,利用沿海原始滩涂资源挖成粗养池塘是可行的,但是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位于大陆沿海,二是符合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海湾的定义。在上述条件下,养殖者应依据政府制定的海湾成因形态系数、开敞度等指标的了解,再依据开敞度系数、海湾状态,确定海湾的动力条件和海湾的水交换能力。

本文列举的慈溪市周港镇属于杭州湾泥涂带,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故可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开发滩涂粗养模式成功与否,除台风、连续阴天20 d以上等灾害外,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极力保护天然生物资源,从我们的实例可见,这是粗养高产池望尘莫及的。二是,政府要制定措施,要落实人力、物力、财力来保护海洋天然生物资源,避免破坏性地开发和下海。

参考文献:

[1] 何书金.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田娜.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1

[3] 林小涛,周小壮,于赫男,等.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及补偿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4,28(1):47-53

(收稿日期:2014-03-07)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4.012

摘 要:为研究滩涂粗养环境下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效果。采用传统及新兴的养殖技术方法,对杭州湾滩涂地区粗养殖塘养殖的水质、底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投饵进行定性、定量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寻找合适的滩涂粗养的养殖方式及对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进行分析验证。根据4个月1茬的养殖试验可知,本养殖模式能有效控制水体氨氮、溶解氧、pH等水质指标,同时,也证明了补偿生长的正确性。本研究将为滩涂环境下的水产养殖,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补偿生长;滩涂养殖;池塘养殖;杭州湾

我国现有沿海滩涂面积222万 hm2,其中环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滩涂分别占313%、26.8%,25.6%和16.3%[1]。沿海滩涂资源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然而,其土地含盐量大,矿化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难以利用,但较适宜用于海水种植、养殖等[2]。

我国滩涂池塘养虾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一是粗养塘(北方人称港养,南方人称鱼塭,为一般围基而成的池塘,缺少任何设施设备);二是半精养塘(无进排水设施、无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等);三是精养塘(具有进排水设施、增氧设备、投饵设备、监控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这3种养殖模式中,粗养塘所占比例超过60%,而合格的精养塘却很少。

本文所涉及的滩涂为杭州湾慈溪市沿海滩涂,为挖土、推土围合而成的一个个大小约3.3~4 hm2大小的养鱼池塘和约0.67~0.8 hm2大小养虾池塘,水深1.0~1.5 m。无任何增氧、投饵、水质监控等设施设备,属于一般的粗养塘类型。主要靠潮汛进水,一般1个月进水2次。本研究选用其中2#塘作为试验对象,其面积约为0.8 hm2。本文选用在杭州湾慈溪沿海的滩涂上进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滩涂养殖提供重要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1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情况

1.1 选苗

选用浙江三门县斌达育苗场供应的苗种(非一代、二代苗),进苗规格0.4~0.8 cm。于2013年5月10日开始投放苗种,总投放量50万尾,即62.5万尾/hm2。

1.2 投饵

投苗一个月后,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42.0%,粗纤维≤4.0%,粗灰分≤15.0%,钙0.8%~3.0%,总磷≥0.9%~145%,食盐0.10%~3.50%,赖氨酸≥2.1%,蛋氨酸≥0.6%,水分≤12.0%。

1.3 底改及水质控制

底改即底质改良。主要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底改和水质控制。选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EM菌、蛭弧菌等。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状况

通过合理的管控,2#塘水质保持良好,满足养殖对虾的正常生长。7月3日、15日、22日早、中、晚3次在2#塘4个测试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中pH值分别是8.51、9.22、8.52、9.12。溶氧值分别是4.52、4.11、4.65、3.91 mg/L,氨氮值分别是0.30、0.25、0.28、0.20 mg/L。从5月份到12月份分别检测的氨氮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5-12月份池塘氨氮值变化情况

2.2 养殖情况

试验检测了6月12日到8月20日共80 d的数据(图2),可以看出,在投喂人工饵料40 d时间里(6月27日—8月7日),虾体体长从5 cm增长到10 cm,而且从6月27日到7月9日的13天里,长了2 cm。说明,在当时26~32 ℃适宜的水温下,虾的生长与水质的好坏、水体天然饵料的多寡及投饵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图2 体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3 使用微生物制剂情况

由于通过潮汛进水,从杭州湾进来的海水大多数是黄色或者黄褐色,少数是黄浊或者是清淡水,显然这些水不适宜养虾。但进入池塘后,由于塘内植物草丛,水色比塘外水有些改色。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当体长<5~6 cm时,保持池内的清洁卫生,尤其要清除枯草烂叶。②当体长达到5~6 cm后,坚持底改,15 d左右1次。③当体长达到8 cm后,池塘水体杂质增加,透明度降低,而且生物体的排泄物和残饵发酵等有机质中有害物质增生。为了避免氨氮增值,在透明度<15 cm时,坚持15 d左右用EM菌和光合细菌协同作用。

6月份到7月上旬,基本是阴雨的黄梅天,用Vc解毒抗应激和增氧剂来缓和调控水体在其他区域病害伤亡困境下,未发现有死虾。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降解有害细菌;另一方面可以降解水中氨氮类有毒有害物质。3个月的养殖,2#塘无病害发生。说明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是合理可行的。

2.4 使用饵料情况

投苗后发现,水体中含有为数不多的野杂小白虾,以及丰富的枝角类等水生生物。考虑到其可能对南美白对虾幼苗造成“抢食”或“被食”现象,根据生长补偿的相关理论[3],采取了饥饿处理。在此后的检查中发现,南美白对虾苗已经茁壮生长,相反,大的野杂虾较少见到,1 cm以下野杂虾却很丰富。

养殖期间共用饵料2 830 kg(见表1),8月7日和8月23日两次试捕,2#塘共获虾(100尾/kg),500 kg+1 650 kg=2 150 kg。由此可得饵料系数为a=饵料用量(W1)/产出虾重(W2)=2 500/2 150=1.16。

表1 投饵情况

日期 日均用

饵料量/kg 共用饵

料量/kg 总计

/kg

6月12日—6月27日 20 320 —

6月28日—7月9日 30 360 680

7月10日—7月15日 30 180 860

7月16日—7月31日 40 640 1 500

8月1日—8月20日 50 1 000 2 500

3 分析探讨

3.1 滩涂粗养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比较优势

粗养塘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较多。仅河北唐海县,占该县40余万亩养虾面积的60%以上的是粗养塘养殖模式。这对促进我国富余劳动力就业起了缓解作用。由于粗放的特点,技术含量并不高,养殖户大多是从工农业领域转行不久的“门外汉”。

在东南部的厦门、霞浦、湛江、海南等地,已经逐渐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走向半集约化及集约化的模式,其年产量7 500~37 500 kg/hm2,甚至达75 000 kg/hm2。

在池塘硬件上,已有监测设施设备指导生产,池塘装备上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同时,操作者素质也不断提高。然而,其经济成本也在增加,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无法扩大规模。因此在当下及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滩涂粗养南美白对虾有其积极的意义。

3.2 精养鱼塘与滩涂粗养的比较

该公司全年用大棚(投资300万以上)控温和控水质来养虾,放养密度高达150万~300万尾/hm2。如东县年养殖1~2次,放养密度仅为150万尾/hm2。浙江慈溪市周港镇沿海无人工进水,无电力设施,土地粗养塘,放苗密度75万尾/hm2。结果两者产量相差10~20倍。前者可摆脱自然因素威胁,后者难以摆脱。但是,二者在调控水质时的最大差异是精养塘高产大棚室内养殖可以抵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于粗养模式。

3.3 滩涂粗养模式的启发

在我国土地资源趋向紧张的前提下,从本试验中得知,利用沿海原始滩涂资源挖成粗养池塘是可行的,但是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位于大陆沿海,二是符合联合国海洋公约对海湾的定义。在上述条件下,养殖者应依据政府制定的海湾成因形态系数、开敞度等指标的了解,再依据开敞度系数、海湾状态,确定海湾的动力条件和海湾的水交换能力。

本文列举的慈溪市周港镇属于杭州湾泥涂带,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故可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开发滩涂粗养模式成功与否,除台风、连续阴天20 d以上等灾害外,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极力保护天然生物资源,从我们的实例可见,这是粗养高产池望尘莫及的。二是,政府要制定措施,要落实人力、物力、财力来保护海洋天然生物资源,避免破坏性地开发和下海。

参考文献:

[1] 何书金.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田娜.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适宜性评价—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1

[3] 林小涛,周小壮,于赫男,等.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及补偿生长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4,28(1):47-53

(收稿日期:2014-03-07)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双茬温棚对虾养殖新模式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数据分析研究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pH值对南美白对虾虾苗成活率的影响
聚维酮碘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毒性试验
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特点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