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题对旅游英语的文化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4-07-07霍妍如

考试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霍妍如

摘 要: 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新增的段落翻译题型内容均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据媒体的初步调查,考生对翻译的作答不尽如人意。此现象揭示了现行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旅游英语,作为培养中国旅游文化传播使者的重要工具,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分析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等的思考。

关键词: 旅游英语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旅游文化翻译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新改革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而旅游英语课程的设计是为培养跨文化的高级旅游人才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中国文化翻译的恰到好处,不仅体现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还担负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本文简单分析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现有问题,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展望旅游英语的教学改革。

二、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改革

2013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焕然登场。其中一个最重大的调整是取消完形填空,把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在原先的CET6大纲中,翻译题型旨在考核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改革后的CET6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完形填空的分值分摊到翻译中,由此,翻译的分值比例提高到15%。这一改革让众多依赖完形填空题型猜答案的学生,或者只顾“点”不顾“面”的学生难以接受。

2013年12月的CET6的翻译题使大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多题多样的考试形式分别考到“中秋节”、“丝绸之路”和“中国园林”的段落翻译,其中涉及诸如“农历”、“四大发明”、“寿福和”、“丝绸之路”等多个不同方面的中国文化体现。媒体的相关报道表明,许多参加考试的学生对此次考试感到爱莫能助,更出现一批考生翻译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版本在网络上流传。这一代考生,从幼儿教育开始就接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英语教育模式,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给中国英语教育体系敲响警钟,也给为培养高素质领军接班人才的高校进行深刻反思的机会。

三、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旅游与英语的错综复杂关系

旅游英语属ESP(专业英语)范畴,主要体现为酒店英语和导游英语。酒店英语包含酒店各个职能部门实际操作中使用的英语。从酒店前台的礼宾接待,到餐厅服务的礼貌用语,再到酒店管理的市场营销,等等,无不体现酒店从业人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跨国文化的理解。导游英语的覆盖面之广不容忽视,除了接机、欢迎词、欢送词等相对固定的英语讲解模式之外,沿途讲解和定点导游包括乡土人情、工艺美术、节庆风俗、自然地理、历史典故、工程建筑、宗教信仰,等等,每一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诠释。这就要求导游从业人员在众多交叉学科的矛头指向英语时,需要大量的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翻译的储备,具有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学术精神,尤其对于表面字词无法解释含义或暗藏玄机的讲解内容。在这种相互交融的学科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是英语到底是学习旅游专业的载体,还是旅游专业知识是为学习英语服务的。

(二)旅游英语教学体制的灰色地带

我国开设旅游英语涉及的院校层次较多,中专、大专高职和本科均有该课程。中专、大专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设置课程上以职业为明确导向。区别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色决定了本科院校的旅游英语既要培养职业英语具备的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学术英语的研究能力。然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安排上,其难以体现完善的实训体系。缺乏实际操练的工作环境,无法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事倍功半。

(三)旅游英语与传统英语学习观念的代沟

旅游英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在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少讲,多讨论,多听,多回馈”的教学形式,遵循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原则,极力设计一个有双边或者多边利益关系的现场,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和生动活泼的英文交流环境氛围。然而在现行的教学中,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很难实施。学生经过多年中国式学习,早已养成了英语课上忙于机械式地记笔记、记单词、记语法的习惯,而不善于动脑子、动嘴巴,也形成了随大流、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他们常常对开放式课堂做出麻木的回应。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也非单独的课程所能影响的,要求学生“放得下、放得开”,需要整个教育体系达成共识。

(四)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的误解

从当当或亚马逊等图书专卖的网站上搜索,有相当比重的旅游英语教材强调或首选培养学生的“视听说”技能,而“阅写译”技能的地位远不如前者。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众多学者认为强调“阅写译”是落后的、老套的教学模式。但是,冯郑凭(2008)在华南师范大学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翻译在旅游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翻译是一切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基础,包含口译和笔译。口译是听力的保障和口语的体现,笔译为写作和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不管从哪个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其在步入社会之后都需要基层的锻炼。作为一位在基层直接与旅客接触沟通的专业人员,其英语语音或语调上的小小瑕疵就像不同地区人们交流的口音差异一样,无妨大碍的表达不伤大雅。但是,如果在介绍本土旅游文化时出现错误,往往就难以被他人接受,甚至会被质疑专业能力。因此,文化传递的有效性要求导游从业人员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用以传达文化的英文翻译能力。过于强调“视听说”的课堂容易造成乌鸦学舌、生搬硬套的结果。学生对视频和听力内容进行瞬间的记忆与模仿,活跃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表面的良好效果,但是长期的教学经历表明,学生在脱离课堂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五)旅游英语教材内容的片面性

现行的旅游英语教材难以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而且现有的教材不是全国通用性的,缺乏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带有较多的主观倾向,缺乏既能系统地普及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又突出当地本土文化的特色;既有精密的理论支撑,又结合适用于行业实际操作的手册。endprint

(六)旅游英语师资的尴尬

笔者认为旅游英语师资储备面临两个矛盾。首先,我国高等院校对教师的选拔具有中国特色的招聘体制,其首要制约是对教师学历的严格把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英语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高校中历经多年爬完象牙塔,符合高校选拔制度的高学历学术人员缺乏在市场运作的经验,对现实的问题很难切身处地地讲授透彻。在旅游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员往往欠缺学术的基底,难以将宝贵的行业经验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各个高校在职旅游英语教师的行业活动区域局限在课堂,并非具有导游资格证书,更从未亲临过导游现场,备课所用的课件是从网络上东拼西凑的,缺乏旅游行业的职业素质,难以言传身教。

其次,大多高校的旅游专业是从其他学科专业中衍生出来的,如常见的有地理专业、英语专业、管理专业等。对旅游英语教师的配置采用就近取材的方式,英语专业的教师调转为旅游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但缺乏旅游专业研究、旅游文化、旅游美学、旅游心理等一系列学科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浅谈略描,不足以体现旅游文化的魅力。原先地理专业或管理专业的教师学术功底足够,需要时间驾驭语言中跨文化的奥妙。

四、旅游英语教改启示

(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著名的Maslow需求层次理论展示了人们在满足个人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的精神需求。旅游正是通过游客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形式。英语导游发挥着民间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这个职业传递的是华夏五千多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旅游从业人员理当不断积累旅游文化知识储备,旅游英语课程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课内和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节课设定一个文化主题,借助多媒体网络、视频影像的帮助,教师使用角色扮演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当讲到中国传统节日时,首先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习俗的影视,其次分组讨论此传统节日的特色和如何讲解解说词,最后请若干同学进行导游和游客的角色扮演,扮演游客的同学可提出若干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扮演导游的同学需要以职业的态度想方设法应对旅客的需求。

(二)形成以“译”为基底的教学模式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主要体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削弱纯粹地营造课堂气氛,加强建立以“译”为核心的模式。首先,通过训练翻译的技能,使学生勒于动脑,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推荐一些风土人情、大好河山的英文美文散文诗歌,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多尝试多推敲翻译在美学中的运用,不断通过练习把旅游文化的优美文雅表达得淋漓尽致。由此,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但扎实英语语言的功底,有效地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通过亲身接触,更容易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在学生受益于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笔译和口译的能力。笔译为写作奠定基础,需要细腻的斟酌表现文字的美感,搭配大量的旅游文化相关文献书刊的阅读。口译在翻译文字的基础上,结合听力和视觉效果,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增强语音语调的渲染力。“祖国大好河山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以生动的语言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深厚教师的专业功底

旅游学是尚未成熟的新型学科,旅游英语教师的配置需要师资储备系统不断地完善和反复地验证。对于跨学科的转行教师来讲,旅游文化相关学科的补充或英语语言文化功底的炼造都是必备的工作重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利用寒暑假期到旅游行业相关部门挂职,或多参与社会民间组织的相关协会、讲座,从实践中找出自己知识的欠缺,发展教学能力。

(四)完善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教材的改革意义重大,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笔者认为教材的改革需遵循几点原则。首先,教材的更新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况。例如,现行的全国通用教材中有带团购物的章节,而新旅游法的出台,显然需要对此章节进行调整。其次,例如,海南地区,在建立国际型旅游休闲圣地的利好环境下,要突出跨文化的特色,杜绝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多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或期刊,真实有效地体现跨国的文化交流。另外,教材的编写或选用建立在突出国家旅游文化的普及性又不失地方特色的针对性的基础上。

五、结语

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与英语交织并融的新型学科,需要经过时间的历练,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继承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扬语言翻译的跨文化美观,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敏.旅游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语文学刊,2013(2):149-150.

[2]代国忠,王会鹏.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1):33-35.

[3]王凌.浅谈旅游英语课堂如何为本地旅游文化服务——以海南为例[J].海外英语,2013(4):92-93.

[4]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2002,21(2):99-101.

[5]冯郑凭.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6):65-68.

[6]黄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J].商业现代化,2007(4):387-389.

[7]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7,21(5):61-6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