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
2014-07-07倪燕燕
摘要: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一产三产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的心情日渐迫切,都市型观光农业对都市居民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分析了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为滨城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观光农业 发展趋势 基本对策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都市型观光农业需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进而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整合,使其具备生产性的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
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
1.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以现代化的城市为市场核心,通过对城市中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在农业生产、艺术加工过程中与游客融为一体,在现代城市农业区域组织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和现代农业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市型观光农业具备一定的高效性、城乡互动性,是一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同时能够促进城郊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发展阶段 从历史发展来看,都市型观光农业为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早期萌芽,属自发式,旅游主题不明确,市场供求关系比较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初级经营,属于自主式,其中中小旅行社也参与经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产品为导向;第三个阶段为租赁阶段,属于开发式,有明确的主题和策划活动,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主要的投资与经营主体,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图1 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阶段模式分析
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在都市型观光农业方面,我国起点低、起步晚,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开始举办荔枝节,通过观光农业的方式进一步拉动招商引资。在我国距都市型观光农业仅有20多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都市型观光农业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得到快速的发展。
2.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滨城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蓝”两区叠加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交汇点。城市西区和城市东区已初具规模,“四环五海”、“三十六桥”、“七十二湖”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城区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形成了“四环五海、和谐生态”的现代滨州。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滨城区将黄河、农业、旅游、都市这几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梁才、市中、市西为中心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陆续开辟出市西都市型小街、梁才大高采摘、市中黄河洗浴、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带动了南部大批餐饮、娱乐、宾馆、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都市型娱乐生活,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途径,以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滨城区的观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总体来看,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
2.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目前我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总体上规模还不大、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二是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三是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许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并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 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环境优美、资源独特、人情浓郁的沿黄生态农业旅游是今后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黄河生态农业开发,依托沿黄休闲小街、黄河温泉度假村,打造黄河文化休闲观光绿色走廊。
3.2 向乡村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方向发展 都市型观光农业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习俗,合理科学地对其进行开发设计,可形成丰富的参与和体验旅游。
3.3 向品牌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积极打造三河湖风景区品牌,引进商贸、娱乐、餐饮、宾馆等配套项目,培育旅游产业优势,融入省际旅游线路,形成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商贸服务组团式发展,打造滨城旅游新品牌。
3.4 向产业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立足实际,积极建设禾香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绿洲养殖、隆达蔬菜绿色生态基地,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果蔬种植、生态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打造滨州城市后花园。
4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在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加强科学论证和宏观调控,合理布局,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从而使都市型观光农业走上一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 坚持以市民、农民“两满意、两高兴”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致富农民的基本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 做好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的都市型观光农业新体系。
4.2 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
4.3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观光农业中,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得到重视,进而创造出观光农业产品,营造美丽的农业自然景观,观光者充分享受返朴归真、身临其境的美感,观光者在获取足够乐趣的同时,并提升了文化素质。
4.4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性作用 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利用社会集资,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通过良好的项目、宽松的政策等吸引民间资本,保障景区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包雅妮,王先杰.北京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
[2]张建龙,范存会.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2008.
[3]熊丙全,李谦,刘益荣.浅析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J].四川农业科技,2010.
[4]孟铁鑫.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产业,2009.
[5]杨炳照.闽北地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1.
[6]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
[7]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
[8]曹艳英,马润花,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建地理,2004.
[9]古红梅.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以北京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旅游学刊,2004.
作者简介:倪燕燕(1981-),女,山东淄博人,经济管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品流通运行。endprint
摘要: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一产三产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的心情日渐迫切,都市型观光农业对都市居民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分析了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为滨城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观光农业 发展趋势 基本对策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都市型观光农业需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进而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整合,使其具备生产性的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
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
1.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以现代化的城市为市场核心,通过对城市中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在农业生产、艺术加工过程中与游客融为一体,在现代城市农业区域组织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和现代农业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市型观光农业具备一定的高效性、城乡互动性,是一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同时能够促进城郊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发展阶段 从历史发展来看,都市型观光农业为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早期萌芽,属自发式,旅游主题不明确,市场供求关系比较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初级经营,属于自主式,其中中小旅行社也参与经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产品为导向;第三个阶段为租赁阶段,属于开发式,有明确的主题和策划活动,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主要的投资与经营主体,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图1 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阶段模式分析
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在都市型观光农业方面,我国起点低、起步晚,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开始举办荔枝节,通过观光农业的方式进一步拉动招商引资。在我国距都市型观光农业仅有20多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都市型观光农业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得到快速的发展。
2.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滨城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蓝”两区叠加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交汇点。城市西区和城市东区已初具规模,“四环五海”、“三十六桥”、“七十二湖”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城区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形成了“四环五海、和谐生态”的现代滨州。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滨城区将黄河、农业、旅游、都市这几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梁才、市中、市西为中心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陆续开辟出市西都市型小街、梁才大高采摘、市中黄河洗浴、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带动了南部大批餐饮、娱乐、宾馆、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都市型娱乐生活,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途径,以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滨城区的观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总体来看,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
2.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目前我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总体上规模还不大、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二是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三是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许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并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 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环境优美、资源独特、人情浓郁的沿黄生态农业旅游是今后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黄河生态农业开发,依托沿黄休闲小街、黄河温泉度假村,打造黄河文化休闲观光绿色走廊。
3.2 向乡村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方向发展 都市型观光农业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习俗,合理科学地对其进行开发设计,可形成丰富的参与和体验旅游。
3.3 向品牌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积极打造三河湖风景区品牌,引进商贸、娱乐、餐饮、宾馆等配套项目,培育旅游产业优势,融入省际旅游线路,形成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商贸服务组团式发展,打造滨城旅游新品牌。
3.4 向产业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立足实际,积极建设禾香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绿洲养殖、隆达蔬菜绿色生态基地,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果蔬种植、生态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打造滨州城市后花园。
4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在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加强科学论证和宏观调控,合理布局,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从而使都市型观光农业走上一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 坚持以市民、农民“两满意、两高兴”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致富农民的基本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 做好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的都市型观光农业新体系。
4.2 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
4.3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观光农业中,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得到重视,进而创造出观光农业产品,营造美丽的农业自然景观,观光者充分享受返朴归真、身临其境的美感,观光者在获取足够乐趣的同时,并提升了文化素质。
4.4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性作用 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利用社会集资,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通过良好的项目、宽松的政策等吸引民间资本,保障景区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包雅妮,王先杰.北京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
[2]张建龙,范存会.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2008.
[3]熊丙全,李谦,刘益荣.浅析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J].四川农业科技,2010.
[4]孟铁鑫.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产业,2009.
[5]杨炳照.闽北地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1.
[6]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
[7]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
[8]曹艳英,马润花,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建地理,2004.
[9]古红梅.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以北京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旅游学刊,2004.
作者简介:倪燕燕(1981-),女,山东淄博人,经济管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品流通运行。endprint
摘要: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一产三产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的心情日渐迫切,都市型观光农业对都市居民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分析了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为滨城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观光农业 发展趋势 基本对策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都市型观光农业需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进而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整合,使其具备生产性的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因此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
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及发展阶段
1.1 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涵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都市型观光农业是以现代化的城市为市场核心,通过对城市中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在农业生产、艺术加工过程中与游客融为一体,在现代城市农业区域组织开展农业旅游活动,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和现代农业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市型观光农业具备一定的高效性、城乡互动性,是一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同时能够促进城郊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发展阶段 从历史发展来看,都市型观光农业为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早期萌芽,属自发式,旅游主题不明确,市场供求关系比较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第二阶段为初级经营,属于自主式,其中中小旅行社也参与经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产品为导向;第三个阶段为租赁阶段,属于开发式,有明确的主题和策划活动,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主要的投资与经营主体,以项目投资为导向。
图1 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阶段模式分析
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在都市型观光农业方面,我国起点低、起步晚,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开始举办荔枝节,通过观光农业的方式进一步拉动招商引资。在我国距都市型观光农业仅有20多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都市型观光农业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得到快速的发展。
2.2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现状 滨城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蓝”两区叠加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交汇点。城市西区和城市东区已初具规模,“四环五海”、“三十六桥”、“七十二湖”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城区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形成了“四环五海、和谐生态”的现代滨州。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滨城区将黄河、农业、旅游、都市这几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梁才、市中、市西为中心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生态采摘、自耕园及沿黄旅游,陆续开辟出市西都市型小街、梁才大高采摘、市中黄河洗浴、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带动了南部大批餐饮、娱乐、宾馆、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都市型娱乐生活,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途径,以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滨城区的观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总体来看,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
2.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目前我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总体上规模还不大、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和特色。二是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三是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许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并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
3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 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环境优美、资源独特、人情浓郁的沿黄生态农业旅游是今后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市西、市中、梁才办事处为主体,结合黄河生态农业开发,依托沿黄休闲小街、黄河温泉度假村,打造黄河文化休闲观光绿色走廊。
3.2 向乡村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方向发展 都市型观光农业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习俗,合理科学地对其进行开发设计,可形成丰富的参与和体验旅游。
3.3 向品牌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积极打造三河湖风景区品牌,引进商贸、娱乐、餐饮、宾馆等配套项目,培育旅游产业优势,融入省际旅游线路,形成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商贸服务组团式发展,打造滨城旅游新品牌。
3.4 向产业化旅游方向发展 滨城区立足实际,积极建设禾香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绿洲养殖、隆达蔬菜绿色生态基地,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果蔬种植、生态采摘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打造滨州城市后花园。
4 滨城区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在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加强科学论证和宏观调控,合理布局,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从而使都市型观光农业走上一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力 坚持以市民、农民“两满意、两高兴”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致富农民的基本理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 做好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构建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的都市型观光农业新体系。
4.2 深入挖掘农业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达到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
4.3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观光农业中,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得到重视,进而创造出观光农业产品,营造美丽的农业自然景观,观光者充分享受返朴归真、身临其境的美感,观光者在获取足够乐趣的同时,并提升了文化素质。
4.4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性作用 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利用社会集资,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通过良好的项目、宽松的政策等吸引民间资本,保障景区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包雅妮,王先杰.北京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
[2]张建龙,范存会.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2008.
[3]熊丙全,李谦,刘益荣.浅析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J].四川农业科技,2010.
[4]孟铁鑫.都市型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产业,2009.
[5]杨炳照.闽北地区发展都市型观光农业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1.
[6]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出版社,1995.
[7]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
[8]曹艳英,马润花,徐民英.论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福建地理,2004.
[9]古红梅.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以北京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为例[J].旅游学刊,2004.
作者简介:倪燕燕(1981-),女,山东淄博人,经济管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品流通运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