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助出版的遗失

2014-07-07吕理哲

印刷经理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元素冲刺印刷

吕理哲

咫尺天涯,今天你我的距离差不多只是隔着一个屏幕,你看得到老板,他可以指着你的鼻子对你说,“胡子该刮了”。这是十年前只听得到声音的电话会议里,老板最失落的遗憾。更早以前就不用说了,那是你在外面鬼混还可以打电话唬家里的“领导”说,在公司里开会不回家吃饭都行得通的时代。

通讯技术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就一定会改变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

互联网出现以后,就有一群IT技术知识分子认为知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理由是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全人类历史的积累。

例如,周期表之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把当时已知的62种基本元素行列排列,当时还有一大半的元素没被发现,表上留下了一些空格,他大胆地预测会有新元素被发现,填补空格,甚至根据每一栏已知的元素来预测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密度和原子量,当某些预测成真以后,追猎新元素成为那时期化学家最时髦的课题。

20世纪的诺贝尔奖大多数颁给了新元素的发现者,发现新元素的过程打破了化学和物理的围墙,让人类不但了解了地球上所有物质的组成,甚至我们也有能力去推测那些人类到不了的其他星球是什么物质组成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因为硅的应用而变得智能,医学领域有了放射性材料的应用,核磁共振才能有效地追踪我们身体内部的病变。

没有人可以否认所有知识是前人努力的果实,以此论点来看,不管哪一项有利可图的专利都没机会反馈前人的贡献,知识不共享哪有天理?商业团体当然不愿意,利益所在嘛。所以今天知识可以免费,商品还得付钱。出版的内容算不算是商品?有了作者、编辑、美工和印刷厂的付出,当然无法免费。

有了方便通讯的工具,2009年开始就出现了一种叫Book Sprint的出版方法,Sprint是快跑冲刺的意思,一开始是一群开放源代码的软件高手,利用短短几天的时间聚在一起,讨论Firefox浏览器的技术,利用一种大家都能及时写作程序码,又可以相互修改编辑的工具Code Sprint(冲刺码),大家一起分享创作的乐趣。

当有人提议一起来写一本关于Firefox的书时,Book Sprint(冲刺书)的概念自然就形成了。

发展下来,Book Sprint成为一种快速出版的方法,约好同道中人,少则同一城市的两三人,多则跨几个国家上百人的例子都有。反正有了通讯的工具,大家就像面对面讨论一样,聚集几天(通常一个星期最理想)一起从一本书的主调和书名开始讨论,包括书的结构、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等,都定义好以后,大家分工各自负责一部分,写作中间还能相互讨论、校对、修正……这就像出版社里编辑和作者一起为一本书工作的场景,可以想象他们的忙碌。

当文字完成以后,编排也一起完成,有了Book Sprint的工具就有了各种书的编排式样,大家在设定好的式样中写作和编辑。

完成后输出PDF,电子书就大功告成了。就近找一家按需印书的服务商,真正的书立等可取,真是很方便。通常像Lulu.com这类的自助出版的网络书店是这类Book Sprint销售的渠道。

近几年,国内开始有一些自助出版的网站,可惜最后都转行变成相簿数码印刷服务,然而每一家相簿印刷网站都一样,提供了一大堆相簿样本,让人自己上传照片或写上几段文字,如此一来,自助出版的精神不见了。如果这样的自助出版网站一开始就投资了几台专业数码印刷机、几台裁切设备,但当自助出版的精神消失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一般的相簿印刷服务。

如果你到百度搜寻“相簿印刷”,就有835000多条链接可以让你去浏览,其中可能有50万~60万的相簿印刷服务商,没有自己的印刷机需要折旧、保养。这可能是国内自助出版网站还没成功的历史教训。

如果自助出版有了B o o k Sprint的架构,一条龙服务于一本书的写作、印刷、出版,让作者和其他人能方便互动,这对一个独立作者好像意义不明确,但是设计好相簿书的各种式样,让毕业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旅行的团员,一起学习书法、音乐、乒乓……的同学,分享成果照片和文字,把相簿当成书来创作,不但可以和835000个链接后面的相簿印刷服务区别开来,还可以通过自助出版的精神反过来刺激相簿印刷的业务。

如果出版社利用这个概念来服务作者,同时也把编辑和美工纳入网路体制,使用自动化的出版生产系统,同时和印刷厂联机顺畅的话,何尝不能变成线上自助出版和传统出版合二为一的出版社。

今天,任何行业都在思考未来几年的变化,出版也一样正在迅速变化中,昨天的新概念或新花样,可能成为今天的旧传统,Book Sprint冲刺书也不过是出版的一个新花样罢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元素冲刺印刷
冲刺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新元素从小培养奥迪车主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