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014-07-07李秋霞
李秋霞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受关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敢于尝试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地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育强调“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因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创新教育无疑可以成为高中地理课改的有机载体。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十分符合新课标所说的“在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的要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谈谈看法。
一、科学的分组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合作小组人数大多以四人为一组就近开展合作学习,一般学期初就可以把学生按照不同特质就近安排座位。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展示探究成果和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整个小组的协调发展。教师按照学生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因为组内存在差异,这为各个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提供了可能,而小组间近似又为各小组间的竞争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例如:为了研究地震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进行分组模拟实验活动,一般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在观察时很容易忽视细节。所以可以把这类学生与心细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互补,从而促进双方发展。
其次,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基本保持稳定,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情况的不断变化,各小组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小组间总会出现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调整或重新搭配各个小组的成员组合,适时改变学生合作的对象,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关于组内成员分工的问题,我认为在布置学习探究的题目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各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的人任务职责并形成长效机制。而且这种分工并不是长期的、固定的,组内分工要每隔一段时间交替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提高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合理的任务
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到底哪些情形适合小组合作研究呢?在教学中,围绕一个问题或话题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学生在学习选修六环境保护时,围绕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班级里自然会产生多种不同观点。针对不同看法,教师不能放任自由,要引导学生尽早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分工合作收集各种资料。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地理教师只是扮演类似于顾问、协调员之类的角色,这样各小组可以按照科学的步骤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而且教师不要随意地确定研究方式或计划,也不可把研究结论暗示或间接告诉给学生,否则那不是研究,只不过是纯粹的活动而已。关于研究的对象,必须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发现问题。教师在指导小组开展研究时总要首先想到:各个小组的成员是否已经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是不是已经把握了这个问题所涵盖的各因素,然后考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哪些信息,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获取这些信息,并拟出建议书。另外,研究结束后要抓住研究的结论,分别解决了哪些问题,怎样合理地得出结论。
三、激励性的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传统的评价体系重“筛选”轻“引导”,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存在明显区别。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关注个体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即名次。这种带有强烈竞争性的评价有诸多局限,它把是否“优秀”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相违背。在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下,可以取得好名次的只有部分学生,因为他们获得了分数意义上的领先,一切围绕分数转,教学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终极目标,而大多数学生只能“被认定”为学习的“失败者”、“落后者”,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没有促进作用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把“每个人的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目标和境界,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追求。合作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考核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以及健康的心理、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各方面的发展。
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时,我先将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发给每个小组,然后请各小组讨论几个问题:1.什么原因使得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2.什么原因使得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3.甲、乙两地当前面对哪些环境问题?
经过合作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都给出了一些答案,教师根据结论的正确率给每个小组打分。用小组计分替代个人计分,用小组之间的竞争替代个人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的表现作为小组成员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向大家合作进步转变。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合作与竞争,最后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会受到老师的奖励,取得明显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