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简介

2014-07-07陈永勤

考试周刊 2014年40期
关键词:贝多芬笔者课文

陈永勤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课堂导入,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它虽然很简短,不过三到七分钟,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课堂导入好比课堂的一座大门,优秀的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进入门内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语文课由于其文化性、综合性的特点,更需要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那么怎样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笔者虽然教学经历尚浅,但平时很注意这方面的搜集和整理。笔者认为课堂导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做文本式导入,一种是多媒体式导入,现分别向大家简单地进行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他们的知识积累是个递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有大的跳跃。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比如在讲授鲁迅的《孔乙己》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故乡》、《社戏》等,简单的回忆可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风格,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新课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再如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一首词时,先让学生回忆有关月的诗句。笔者是这么设计导语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月抒怀。它可以让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曾经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代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月亮来。现在,我们一起回忆有关月的诗句。”学生快速调动自己的积累,回忆学过的有关月的古诗句,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复习原来学过的古诗词,又自然地与将学习的课文联系起来,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笔者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能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故事导入法

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比如在讲述《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让学生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提问在诗人的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从而导入课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故事导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四、解题导入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例如教学《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时,笔者就从题目入手,问道:“这是什么实验呢?是谁做的呢?结果如何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解题导入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历史事件导入法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涉及历史事件,由历史事件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由2003年的“非典”导入《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由抗日战争导入《纪念白求恩》;由“普法战争”导入《在莫迫桑葬礼上的演说》。

六、“直观演示”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卖油翁》一课时,笔者就拿着一瓶油、一个漏斗、一个空瓶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七、情境导入法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笔者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祟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更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八、疑问导入法

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笔者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胡锦涛同志亲切慰问:“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齐声高呼:“为人民服务!”那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今还回荡在耳畔。那么,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

这种疑问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导入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双边活动,强化授课效果。

猜你喜欢

贝多芬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亦远亦近贝多芬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