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2014-07-07张记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椎动脉主动脉螺旋

张记伟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张记伟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自近两年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 通过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内窥视镜等多种方式重建及观察血管,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56例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4.6%。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 能够对解剖细节、主动脉夹层等进行全面显示, 在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确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差,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尽早的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1]。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使用的有效手段,为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5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男30例, 女26例, 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1.68±5.55)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口角歪斜、偏身感觉障碍、眩晕及言语不利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motion16层CT机,扫描电压120~140 kV,螺距1.375~1.75, 电流240~300 mA,矩阵512×512, 层厚7.5 mm, 重建层厚0.625~1.25 mm。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造影剂100~120 ml注入肘正中静脉, 速度为3.5~4.0 ml/s。团注实时示踪方法对延迟扫描时间进行明确, 将升主动脉作为感兴趣区, CT值达到60~80 Hu后手动进行扫描, 对胸腹持续扫描, 自主动脉弓上1.0 cm至髂嵴连线下2 cm作为扫描范围, 主要包括主动脉弓上三大分支至髂总动脉分支。将所的图像输入ADW4.2工作站, 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内窥视镜等方式重建。对原始横轴位图像中主动脉管壁、(钙化、内膜破口、血栓、真假腔、撕裂内膜片)等腔内结构、血管分值受累情况置入支架的形态、位置等进行观察记录。

2 结果

56例患者中共检出6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7例动脉M1段狭窄, 8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3例闭塞, 6例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 7例脑动脉广泛不规则狭窄, 4例右颈内动脉分叉起始部闭塞, 2例考虑弥漫粥样硬化, 4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 3例右颈总动脉起始部狭窄, 2例原始三叉动脉, 1例AVM, 3例患者未见明显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检出率为94.6%。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及肥胖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增加,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2]。传统临床诊断中多采用经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 然而作为有创性诊断方法, 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诊断操作难度较大, 所需时间较长, 诊断风险明显增加, 尤其是病症危重患者, 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探讨安全性更高的诊断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TCD仅能对血管狭窄中度、重度患者的血管狭窄信息进行显示, 在斑块阳性及轻度狭窄患者的诊断中, 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严重闭塞或狭窄后侧支循环建立等病症的诊断中使用[3]。CT血管造影是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能够对脑血管状况进行清晰准确评价, 对脑动脉狭窄部位及发生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清晰观察侧支循环的情况、血管及其与毗邻骨关系、结构等。16排螺旋CT能够在瞬间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重建, 同时血管成像范围广、原始数据采集范围广等, 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 尤其是颅内脑动脉、椎动脉闭塞、狭窄、颈动脉狭窄闭塞及多种颅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

16排螺旋CT支架旋转速度及探测器排数能够提供更高的纵向空间分辨率及快速大容积扫描, 在20 s左右扫描整个胸腹段的主动脉, 同时图像高纵向分辨率基本不会受到外界影响, 因此在对主动脉夹层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CT血管造影作为快速、无创性、大容量扫描方法, 具有无痛、安全、检查时间短等优势, 原始图像能够反复处理, 患者无需反复接受检查, 有效减少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同时减轻患者经济压力。CT血管造影能够对病变血管全貌进行显示, 有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病变的诊断中, 其特异性、敏感性分别在90%、94%左右, 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然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对血流的实时情况准确反应, 同时扫描最佳延迟时间掌握难度较大, 当椎动脉出现慢性闭塞性代偿或者椎动脉细小时, 重建难度较大, 颅底骨头较多时切割难度较大, 后期处理时较为复杂, 个别时候可导致病变的夸大等。

本次研究中, 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 共检出53例病变, 检出率为94.6%, 由此可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 16排螺旋CT血管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1] 李皖生.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 2010(03):526.

[2] 李天平.16排螺旋CT头颈部SCTA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重庆医学, 2011,40(02):202.

[3] 董海波.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诊治中的价值.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8,24(06):413.

2014-04-24]

466200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椎动脉主动脉螺旋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