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2014-07-07杨国文彭金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负相关亲子师生关系

杨国文 彭金玲

情绪管理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现实环境过程[1],使人的情绪反应具有适应性、能动性以及灵活性,快速而有效地适应社会情景,实现自身健康持续发展。情绪管理研究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2-3],首先应用于管理领域,随着情绪管理概念的快速普及,一些新的理念也逐步完善,许多学者做出了定义和解释。近年来国内学者才逐渐关注和研究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情绪管理研究方面少有涉及,相应缺乏有关理论和系统分析。通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一方面使社会和学校引起相关重视,认识到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使大学生了解自身特点,进而帮助他们进行情绪管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唐山某高校在校大

① 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太平路社区服务中心 064000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选取大一至大四3个系,所抽取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出问卷36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47份(96.37%)。实行问卷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分开的原则,每组问卷由2人核实。主要内容包括在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情绪管理等方面,男生160名,女生187名;年龄19~25岁,平均(21.3±3.1)岁。

1.2 方法 亲子依恋量表(IPPA)[4-5]:使用母依恋表和父依恋表,每个分量表共包含25个条目,每个表1~5等级计分,依恋程度同得分成正比,用以评定依恋品质。通过本次所得母依恋表和父依恋表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与国内相关研究母依恋表和父依恋表信度(0.82和0.78)相符。交往焦虑量表(IAS)由15个自陈条目组成,总分15~75分,应用Likert 5点评价,交往焦虑程度同得分成正比。通过本次研究交往焦虑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2。情绪管理量表(EMC)由10个条目组成,总分10~40,共分4个等级评价。情绪管理与得分成正比。通过本研究EMC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7。

1.3 施测 调查前对课题组主要实施测试成员(辅导员及部分在校老师)进行培训,在取得学生知情同意后,以专业为单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测试后调查人员当场收回问卷。

1.4 统计处理 使用EpiData 3.1软件输入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交往焦虑的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LSD检验;交往焦虑与亲子依恋、情绪管理采用Pes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在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师生关系不同程度和同学关系不同程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检验,师生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明显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P<0.05);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显著小于同学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P<0.05)。

表1 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单因素分析(±s)

表1 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单因素分析(±s)

项 目 n 交往焦虑得分F P 07 05女 187 42.34 ±8.83师生关系 较好 163 42.27±9.84 3.673 <0.05一般 174 44.57 ±8.87较差 10 46.27 ±9.84同学关系 较好 240 42.68±9.07 3.984 <0.05一般 98 43.94 ±9.36较差 9 46.52 ±8.性 别 男 160 42.56 ±9.78 0.048 >0.

2.2 大学生交往焦虑与亲子依恋、情绪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表2 大学生交往焦虑、情绪管理与亲子依恋相关性(r)

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P<0.05);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r=-0.301,P<0.05);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P<0.05),见表2。

2.3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交往焦虑与亲子依恋中介效应检验采用回归系数法对交往焦虑、情绪管理、亲子依恋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见表3。

3 讨论

交往焦虑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拒绝社会交往、对新环境难以适应、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交往焦虑会使得大学生消极对待与他人交往,成为威胁其人际交往的主要压力源。一旦交往焦虑得不到正确的改正和调节,可能会演变成社会交往焦虑障碍。国内相关报道显示[6]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发生率高达8.37%;研究证实家庭生活、自我情绪、认知模式等均与社会焦虑有明显的关系。亲子依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密感情连接,可以使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得到独立,是个体充分挥发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源泉。情绪管理是自我意识调节的主要组成部分[7],是个体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低情绪管理的大学生社会存在感和归属感均较弱,对积极的社会调节系统存在抵触情绪。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交往焦虑无性别差异,这与张梦菡报道结论一致[8]。这是因为男女大学生在校内有等同的社会交往机会,因此交往焦虑的水平差别不大。而交往焦虑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有关;其中师生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明显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这可能与师生关系欠佳的大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较少有关。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显著小于同学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大学生大多集体生活,当同学关系紧张时会被其他同学排斥,使其感情和交往均受到孤立,容易导致个体人际交往敏感和焦虑的情绪。黄雪梅在研究中也发现[9],师生关系良好的同学较少发生愤怒、敌对的情绪,能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对巩固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 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对情绪管理、交往焦虑、亲子依恋三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亲子依恋与交往焦虑负相关表明亲子依恋越高的大学生交往焦虑越低,这说明良好的亲子依恋可以稳定大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感情。大学生情绪管理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表明低情绪管理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较高,这与王永报道相同[10],说明低情绪管理者会降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社会回避、焦虑的行为。

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也就是说亲子依恋可以对交往焦虑产生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间接影响,说明了亲子依恋到交往焦虑的途径。情绪管理在母依恋、父依恋与交往焦虑的中介效应为42.56%和48.74%。这也证实个体与家庭稳定的情感依恋可以更好的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维持较高的情绪管理水平,也让大学生更加乐意与周围交往。

综上,改善大学生亲子依恋关系、养成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小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

[1]李小云,张静平,彭芳,等.认知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情绪管理及治疗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4-86

[2]Ali E.Akguen,Halit Keskin,John Byrne,et al.Organizational emotional capability,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26(3):181-195

[3]Holm A L,Severinsson E.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motional state and self- management of widows[J].Nursing &health sciences,2012,14(1):109-120

[4]张秀芳,张淑娟,张顺,等.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81-482

[5]陶琼霞.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10-411

[6]马长征.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7]Riza Yosia Sunindijo,Bonaventura H W,Hadikusumo,Stephen Ogunlana,et 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eadership style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7,23(4):166-170

[8]张梦菡,赵笑颜,孙易蔓,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对交往焦虑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39-41

[9]黄雪梅,黄乔.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近中期疗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00-702

[10]王永,王振宏,邱莎莎,等.情绪感染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59-63

猜你喜欢

负相关亲子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生与天气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