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工作投入与职业幸福感

2014-07-07王凤锦李同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

王凤锦 李同归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职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观心理体验,表现在对认知疲乏、从业动机、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和成效感等方面的积极评价[1]。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2],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从教师的工作压力[3]、工作投入[4]、职业倦怠[5]及社会支持[6]等方面进行调查。我国幼儿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是高应激状态下的职业,根据Bowlby的依恋理论,在应激情景下,最先激活的是人类的依恋系统。所谓依恋是指在婴儿时期与父母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他人和自我的一种心理表征。人类为了在一个“进化的适应性环境”中求得生存,生来就具有一种向最初的照顾者寻求和保持亲近的倾向,婴儿拥有一种能够促进与照顾者保持亲密的行为系统,即使在成人阶段,这个依恋系统仍然会起作用[7]。Bartholomew提出了4种成人依恋的“原型”,包括安全型(积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矛盾型(自我模型消极,他人模型积极)、轻视型(自我模型积极,他人模型消极)和害怕型(自我和他人模型都消极),后3者均为非安全型[8]。工作投入是指一个人对其本职工作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热爱程度[9]。Kahn最先工作投入定义为“组织成员控制自我以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结合”,后来进一步将工作投入分为生理、认知和情绪3个维度,认为个人的投入行为应该体现在3个方面,即身体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10]。Schaufeli等人将工作投入界定为“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圆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并将工作投入分为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11]。本研究试图从依恋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教师的成人依恋与工作投入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天津市实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214名幼儿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94.9%)。其中年龄范围在17~61岁,平均27.8岁;工作年限为0.5~40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02年。

1.2 方法 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及有无编制)以及4个量表:①关系问卷(RQ)中文版,含4段自陈式短文,分别描述了4种成人依恋类型的原型,即安全型、轻视型、倾注型和害怕型,要求被试对每个短文在7点量表上进行评价,并最后在4种依恋类型中确定哪一种最符合自身的依恋状况;②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中文版[5],包括36个自陈式条目,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对每个条目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可以在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上记分。以上两个量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成人依恋量表[12];③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11],该量表共17题,包括热情、奉献、专注3个分量表,也采用7点量表计分;④职业幸福感问卷[13],共18道题,在5个维度上进行计分。包括认知疲乏、从业动机、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和成效感。

1.3 研究程序 调查者事先与各园教师沟通好并以幼儿园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要求被试按问卷中统一指导语独立作答,并当场收回。

1.4 统计处理 将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幼儿教师成人依恋测量结果 根据关系问卷(RQ)的结果,203名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的有90人(44.3%),轻视型43 人(21.2%),矛盾型 35 人(17.2%),害怕型26人(12.8%),还有9人未报告自己的依恋类型(4.4%)。

2.2 幼儿教师的依恋维度、工作投入和职业幸福感的得分及相关分析结果 幼儿教师用ECR量表测得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以及3个工作投入维度得分与5个职业幸福感维度得分情况和相关分析,见表1。

从表1可见:依恋回避与工作投入的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职业幸福感中的“从业动机”“成效感”成显著负相关,而与“认知疲乏”、“人际关系”成显著正相关;而依恋焦虑则与工作投入中的“专注”成显著正相关,与职业幸福感中的“认知疲乏”、“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成显著正相关。

工作投入中的“活力”指标与职业幸福感中的“从业动机”、“身体健康”、“成效感”成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关系”成显著负相关;“奉献”指标则与“成效感”有显著正相关,而与“认知疲乏”、“从业动机”和“人际关系”成显著负相关;“专注”指标则只与“从业动机”、“身体健康”和“成效感”成显著正相关。

2.3 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在测量各指标上的差异 为了分析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依恋的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工作投入的各指标和职业幸福感各指标的得分是否有差异,把4种依恋类型作为自变量,把依恋的维度、工作投入各指标和职业幸福感各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测量各指标上的差异(±s)

表2 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测量各指标上的差异(±s)

两两比较成人依恋的测量 依恋回避 3.41 ±0.70 3.46 ±0.64 3.52 ±0.76 3.80 ±0.45 2.360 0.073 ① < ②、③、维 度 安全型①(n=90)轻视型②(n=43)矛盾型③(n=35)害怕型④(n=26) F(3,190) P④依恋焦虑 4.16 ±0.95 4.06 ±0.83 4.38 ±0.88 4.04 ±0.60 1.079 0.359工作投入测量 活 力 4.70 ±1.26 4.87 ±1.04 4.43 ±1.10 4.28 ±1.09 1.856 0.139奉 献 5.33 ±0.96 5.44 ±1.10 4.79 ±1.12 5.12 ±0.74 3.261 0.023 ① > ③④;① < ②专 注 5.24 ±1.03 4.94 ±1.10 4.63 ±1.21 4.67 ±0.83 3.761 0.012 ① > ②③④职业幸福感测量 认知疲乏 3.80 ±1.44 3.62 ±1.24 4.10 ±1.19 3.64 ±1.14 1.009 0.390从业动机 5.25 ±1.05 5.10 ±1.05 5.03 ±1.13 4.59 ±0.74 2.781 0.042 ① > ②、③、④人际关系 3.89 ±1.58 3.31 ±1.35 3.92 ±1.33 3.97 ±0.95 2.055 0.108身体健康 4.66 ±1.17 4.61 ±1.34 4.62 ±1.11 4.44 ±1.35 0.222 0.881成效感 5.38 ±0.94 5.17 ±1.01 5.15 ±1.12 4.98 ±0.78 1.359 0.257

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投入水平上存在差异,除活力(F(3,190)=1.856,P=0.139)外,安全型的被试在奉献(F(3,190)=3.261,P=0.023)和专注(F(3,190)=3.761,P=0.012)指标中均显著高于非安全型的被试。在职业幸福感的从业动机指标上(F(3,190)=2.781,P=0.042),安全型被试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安全型的被试,但其他4个指标上,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

2.4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分别用职业幸福感的5个指标作为被预测变量,以依恋维度、工作投入各指标以及被试的年龄、工作年限、编制情况和受教育程度作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

表3 用依恋维度指标、工作投入及被试的基本信息对职业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表3表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被试的年龄及工作年限、教育程度、编制状况等对职业幸福感的各个指标分别存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预测作用,对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均存在影响。

3 讨论

本调查表明,根据RQ关系问卷测得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占44.3%,轻视型占21.2%,矛盾型占 17.2%,害怕型占12.8%,这与先前已有研究结果一致[6]。从表1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依恋回避与工作投入的3个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依恋回避维度的幼儿教师个体的工作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依恋焦虑与工作投入中的活力与专注两个指标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高依恋焦虑幼儿教师个体的工作投入也较高。同时,依恋回避与认知疲乏、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3个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依恋焦虑与职业幸福感的5个指标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工作投入中的活力与职业幸福感中除人际关系以外的4个指标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对工作充满热情,投入精力越高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也越高;奉献与职业幸福感的认知疲乏、从业动机和人际关系3个指标中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奉献程度高的幼儿教师很难获得职业幸福感;而专注与职业幸福感5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对工作的专注度高,把工作与自己融为一体的幼儿教师更容易从职业中体验到其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从表2可见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投入的活力指标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奉献得分上,安全型幼儿教师明显高于倾注型和害怕型。可能的原因是倾注型虽然对他人有积极评价,但认为自己没有多大价值,所以不会对工作产生极大地奉献,害怕型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信赖的,在人际交往中严重缺乏自信,所以导致其奉献指标较低;有意思的是,在奉献指标上安全型幼儿教师的得分反而低于轻视型,这可能是由于轻视型的幼儿教师有较高的探索行为,这类个体希望通过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以此回避人际交往的需求,因此表现出奉献程度较高。在专注得分上,安全型幼儿教师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不安全型的幼儿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安全型幼儿教师更容易将工作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能够集中精力高强度地完成必要的工作所致。表2还显示出在职业幸福感各指标上,4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教师只在从业动机这个指标上存在差异,安全型幼儿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安全型。这可能是由于安全型的个体对工作的兴趣更高,认为自己的本身价值可以胜任工作,对工作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产生很强的工作动机,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安全型的幼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自信、独立、适应强等品质,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寻求社会及他人的支持,自我模型良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职业幸福感[4]。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幼儿教师自身及心理因素和幼儿园整体组织因素都会对她们的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幼儿教师的年龄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身体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因幼儿园工作内容及任务的繁琐和复杂性使得年龄稍大的幼儿教师无法胜任。身体健康是衡量幸福与否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幼儿教师工作投入程度的不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工作投入高的幼儿教师通常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更加满意,对组织更加忠诚,不会离开组织而选择其它工作;工作投入高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能够体会到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非常健康;工作投入高的幼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个体的首创性、主动行为和学习动机[14]。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程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幸福感,这同时也关系到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幼儿教师的依恋维度也是其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在人际关系、从业动机、成效感等几个指标上影响着幸福感的获得。高依恋回避反映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不善于处理应激事件,进而不能体验到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依恋焦虑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与紧张,高依恋焦虑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会因为幼儿的一些琐事或工作中的不顺心而感到困惑,在工作中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幼儿会出现一点问题,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所以经常不能感受到幸福。另一个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是是否有编制,这反映出不同组织特征的作用。虽然法律上规定了教师拥有教学自主的权利,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自主。这更多体现在无编制的幼儿教师身上,私立园所没有一个整合的教育体系,为了园所的生源不断要求教师做各种无用功,制作精美的园所坏境,设置各种活动,与园所整体步调一致,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任务,不留给教师创新的精力与时间,导致教师发现他们的教学工作受到越来越繁杂、越来越具有压迫性的控制,从而不断消减教师的幸福感。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职业幸福感,尤其是当下正是学前教育的空前发展时期,有关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更加受到重视。本研究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有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可能的中介变量,比如社会支持等因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1]Horn J E,Taris T W,Sehaufeli W B.The structure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A study among dutch 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4(77):365-375

[2]张晶晶,李佳孝.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3,34(8):74-76

[3]秦旭芳,闫荣林.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解析-透过158名幼儿教师看当前幼儿教师群体发展的障碍[J].学前教育研究,2007,21(9):42-45

[4]胡三嫚,刘明前.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工作投入度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47-49

[5]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等.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投入及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70-1671

[6]卢长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79-681

[7]李同归,李嘉.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631-635

[8]李同归,杜姗姗.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17-419

[9]王彦峰,秦金亮.幼儿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5):534-542

[10]方成燕.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状况调查-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31(12):32-35

[11]陈华奇,阮溶明,江水安,等.幼儿教师工作投入现状调查[J].台州学院学报,2013,35(2):55-58

[12]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13]刘颖丽.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14]盛建森.教师工作投入: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2):108-112

猜你喜欢

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