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07-05胡小刚
胡小刚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基本的汉字文化,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文学修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活水源头,对于听、说、写、背等环节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听说读写背各个环节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这些环节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只有学生能读,并且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学生才能学有所获。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探究了新形势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升 阅读能力 策略
一、考虑到学生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走进学生,掌握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课文和各类文章的阅读中,都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文章的生僻字和生词,并能理解和体会它们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才能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能分析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阅历较也比较肤浅,造成个性与思想都不成熟,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和感悟还不能很到位,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如果再出现生僻字词,那文章的意思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开展字词教学,让学生熟知字词的意思和读法,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辅助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效的语文阅读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更需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小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他们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学情,不可以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的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甚至还不知道如何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并针对阅读预习提出相应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了。如:熟读课文,实现有感情的流利朗读课文;查找生字词,解决不熟悉的句子;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思考,能了解文字背后的那些寓意;然后能有所感悟,提升自己相关方面的文学修养。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比如速读和精读,开展阅读比赛,集体阅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强化阅读训练,并且善于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激發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个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我们知道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多数是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没有考虑到学情和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充分的整合学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培养阅读个性,还要挖掘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四、鼓励大胆求异,抓住阅读争论的焦点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同一个阅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会产生争论,而争论的产生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入,有益于探究地进行。培养多角度思考,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是引导探究发展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前提。思维定势是学生探究能力难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比较经典的课文时,当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时,会发现学生具有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而且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是教师没有想到的。我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也体会到了作者呼吁人们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而且谈起环境保护,同学们都有亲身感受。那么,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与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你想到而作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既然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不是照样会越来越少吗?我认为课文对这句话阐述得不够清楚明白。”还有的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乡环境的破坏就是因为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我觉得,课文应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会造成森林、生物、大气等再生资源破坏来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展开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教材的限制,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随时闪耀出创新的火花。可见,如果教师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那么就无法实施真正意义的探究性学习。
由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抓住争论的焦点,引领学生反复读书、反复品味、不断争论,在探究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交流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内在的探究欲望,同时阅读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书华 .高年级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2012(21)
[2]张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