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涵建设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2014-07-05杨磊周恩远孙佳鑫

经济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杨磊周恩远孙佳鑫

高校内涵建设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杨磊1周恩远2孙佳鑫3

文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高校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视角下,我国高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沿袭西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进行重构,从而解决该领域的现实问题。

内涵建设 职业生涯 教育体系

未入大学前,大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基本来自于家长、亲戚、朋友等,是一个比较模糊和笼统的印象,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常充满了幻想,而与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品质及能力素质并不能够匹配。因此,大学生亟需此方面的专业化学习和实践锻炼,以其了解自身个体特征,掌握职业规划、选择和管理的方法,最终助力职业梦想的实现。同时,随着90后大学生步入校园,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高校教育者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方式、教育体制和教育定位进行重新思考,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路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专业性和系统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与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意在“秉持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力求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更接近求职者个人和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该理论不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国外理论界先后涌现出了诸如“发展历程论、个人特质论、决策历程论”等。目前,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变化及激烈的人才竞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度引起关注,理论也逐步得到完善。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提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还要重视人格培养”;它的出现替代了职业指导,并以心理学为支撑,在思维上超越它们,成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综合概念。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毕业生包分配的人才使用制度,使得很少有人去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相比国外研究和实践的如火如荼,我国则显冷清。直到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高校才开始重新关注,其实践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并初步形成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雏形。学者罗双平曾对整个职业生涯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系统的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意义,并分析了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外因素、指导原理及职业选择。学者沈之菲创造性地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心里咨询教育完美融合,创新地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的概念、实施方式、咨询方法等。我国在此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整个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同时,也应该明确的是,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教育理念,在学习的同时必须要不断加以改革和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问题

1.西式辅导工具偏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中国化实际。沿袭国外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方法流程等过于工具化、理论化,而对中国大学生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经济条件、就业政策少有涉及,职业价值观导向具有一定的西方化倾向,有悖于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西式的职业生涯辅导工具运用,虽然可对自身的兴趣、人格和能力进行科学的探索,但又忽略了对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激发,以及对社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2.讲授平台单一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推进。目前,部分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进《就业指导》课程,只少数高校单独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即便是后者也仅限利用课堂为平台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之外的科研、文化、素质活动的平台没有得到充分融合,无法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合力。同时,由于课程被固定在某个年级阶段,导致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始终处在一个静态的过程,在其外界因素纷繁复杂的变化下,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特点而做出及时的调整。

3.传统教育模式束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堆砌层面上,对大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指导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教育手段不科学、教育方式单一和僵化,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缺少身边实际案例的教育,而任课教师则处在空中楼阁式的说服教育阶段和模式,无法提供丰富的并具有“榜样式、启发式、体验式”的事迹材料,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程安排缺少实际指导意义和正向激励作用。

二、高校内涵建设视角下的教育体系构建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文章将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界定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以及科研成果数量的增加等”。加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职业与自我定位、规划、发展的方法,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职场适应中少走弯路。鉴于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视角出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结合教育工具的开发、教育平台的拓展、教育手段的创新,对引自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体系进行重构,具体组成见图1。

1.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宏观环境分析,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具。西式辅导工具坚持的是个人价值观不干预原则,而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明确要求下,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和改造。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帮助大学生树立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价值观取向,并将其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使其起到正面的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和导向功能。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深化变革、中西思潮碰撞的背景下,加强以职业宏观环境分析为导向的探索教育,使其能够适应多方面变化、消除多因素影响,深谙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趋势,认识职业内涵、科学探索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目标、实现就业创业。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组成

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整合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且有待进一步整合,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诸如学风表彰、科研宣讲、事迹报告、典型交流等活动,其主要汇报者、受表彰者均为专业或院系或年级中较为优秀的学子,其成功经验和曲折经历更容易触动身边的大学生,而第一手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料也让大学生感觉更为真切、更为真实。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有利于克服课堂教育设置的时限性,它可贯穿于大学四年;大学生通过借鉴与吸收,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就业目标,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受教育过程。

3.以案例式教育为主,以探索式教育为辅,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一是在教育内容上,精炼纷繁复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简明扼要,重在实用;引入大量的经典案例资料,尤其是丰富的学生工作一线事迹的凝练和总结。二是在教育理念上,以案例教育为研究切入点,形成系统化的“榜样教育、成功教育、启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更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书本式”的教育理念。三是在教育手段上,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以“导入案例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教育手段、以“理论测评和自我探索”为辅助教育手段,不断强化教育的针对性。

三、结语

作为承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高级人才的单位——高等学校,通过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自身和所学专业特点,有效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创新教育内容、理念和手段,使受教育者更贴近身边的榜样,更清晰理解成功的故事,更方便掌握基本的理论,更正确形成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学业完成、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实现”中,注重思学结合、知行统一、榜样示范,增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提升。

[1]杨磊,姜海洋,刘星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程[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张革华,彭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审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3]余华银,宋马林,金露,杨烨军.我国高等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一个共词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3(2)

(作者单位:1、2.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3.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责编:吕尚)

F272,G645

A

1004-4914(2014)04-192-0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