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4-07-05田造宇

成才之路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田造宇

摘 要: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当前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关键环节,需要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样才与振兴民族工业距离不再遥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建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决议》。与此同时,在2005年至2006年又提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每年扩招18万人,到2010年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中央政策的扶持,对职业教育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抓住人才培养这一环节,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就业工作形成一个链条,达到为市场服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不足。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即强调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能为用人单位所用,学习过程应以实训操作为主。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专、职业高中、技校)普遍是从普通高中转型过来的,偏文化课轻专业课,作为中等学校应围绕专业为就业服务,应是就业教育而不是升学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还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大力提倡升学率。

(2)双师型教师匮乏。据调查,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占57.4%.不对口率50%,双师型教师占35%(较宽的评价标准),教师来自企业不足10%,90%以上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因为大部分职业高中是薄弱高中转型出来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教授文化课,因此专业领域的教学出现了人荒。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需求,许多教师都不得不转行,结果出现语文教师讲文科类的专业,数学教师教计算机,许多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可以说根本不懂行,更谈不上了解市场;学生学得没劲,教师教得很累,更谈不上与市场紧密结合;让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技能水平高的学生,那是不可能的。

(3)与企业合作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来对口的是就业单位,最直接受益的也是就业单位,从学校办学之初就没与企业沟通,更谈不上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就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完全是一种封闭的办学模式,与就业为导向办学模式背道而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合企业的需要,导致就业不顺畅,这样就出现职业学校为了学生的就业而在用人单位面前变得非常被动,甚至有些学校还要倒贴钱,各个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合作也往往只停留在企业向学校要人这一简单层面上,没有真正发挥办学中的就业导向作用。

(4)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信息不灵活,思路不清晰,专业开设缺乏调研。中等职业学校往往为地方经济服务,在专业的设置上,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市场的需求出发。然而许多学校往往以家长的需求出发,专业开办搞短、平、快,国家说闹“技工荒”,就上机加数控,其结果必然造成实训设备落后,专业师资匮乏。

(5)就业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够。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来源都应以就业为导向,应为就业服务,许多中职学校的校长把精力着重放在招生上,因为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提出招生工作是重中之重,生源也是一个学校办学规模的标志,至于最后学生的就业如何全然不顾,就业指导中心只行使其安置功能,导致学生择业、就业后出现许多后遗症。

(6)办学失去特色。不计教育教学成本,什么专业火就办什么专业,专业求新求全,最后使许多学校的专业成了“大拼盘”,逐渐失去了特色,一些短、平、快的专业在知识的传授上只能涉及皮毛,这样教出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影响到就业的质量,更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出现恶性循环。

二、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当前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操作人才每年需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30万人,护理人员15万人,但这些领域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必须靠职业教育来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而在国内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始终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劳动大军,“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但远没有像“德国制造”那样享誉世界,这就需要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这样才与振兴民族工业距离不再遥远。

三、培养模式探索

(1)打破传统人才认定模式。关于“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一句堪称经典的话:“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类型和每一类型人才的不同层次,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劳动,而对于专门从事技术劳动的技术工人及体力劳动者觉得是没有出息的。当今社会舆论的导向是大学生才是天之骄子,报考普通高中上大学才觉得有面子,而上职高、技校则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才去的地方,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质量,这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需要新闻媒体造声造势,为职业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2)给技能人才重新定位。目前社会在用人的标准上往往是以研究生、大学本科来衡量,并给予一定的薪酬标准,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则很低,晋升的机会也很少。而市场的需求却不是这样,笔者曾经遇见这么一件事情:一家五星级的酒店招聘前台服务员,前来应聘的报这个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达 200多人,而人力资源部却没有要,都从中专生中选定了,这件事让许多人诧异,后来得知,许多企业都觉得这种技能的工作,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往往能做得更好,待遇要求还不高,思想稳定。而大学毕业生技能水平不高,还好高骛远,企业用着很累。这说明什么?市场急需技能型的人才。在国外,高水准的服务将得到很高的报酬,手工技术的产品能卖出较高的价钱。以餐饮服务为例,一提到当服务员,许多人都觉得掉价,而人们到酒店就餐,都需要高水平的服务,目前在沈阳的一些酒店每月4000元包吃住都招不来服务员,一些星级酒店也在闹用人荒,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更应给技能人才一个较高的定价。在眉山市一民营机械厂以月薪 6000元的价格,连续参加十多场招聘会,也没有招到能操控大型机械的数控技工。好技工比研究生还要难找,产品需要学历高的人把它设计出来,也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能最终生产出来。在经济型社会,技能型人才工薪的上涨,将会提高中职生的地位,也会促使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在认识上有所转变。

(3)国家应倡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我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技术工人的管理,更便于掌握人才资源,让受益的企业买单或者是主动与学校合作,提供实训设备,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凡是经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培训的人才能获得就业资格并持证上岗。对于企业来说,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在企业将得不到聘用。这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合理就业的重要保证,也是制约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它使人们由被动地学习专业技能变为主动地学习专业技能,使职业培训变成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促使人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更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问题。

(4)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培养人才提供给企业,企业使用人才创造价值,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学校和企业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学校和企业能磨合得很好的并不多,往往是“一头热”。沈阳市现在为了加强中职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成立了九所职业教育集团,让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受益,使学校、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学校和企业建立人员互派制度,学校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环节,并渗透企业文化,企业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员工一样,学生也能从思想上受到企业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5)行业参与办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就业服务,必须与行业密切联系,各行业协会应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的指导,在教材的编写、教学实训、考核内容、成绩评价、发放毕业证上都应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不是像现行的与行业脱节的培养模式。为了鼓励行业参与,可以在税收等方面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提高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6)成立中等职业教育研发机构。遵照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加大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成立职能部门,以为地区经济服务为宗旨,进行市场调研。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上,严格审核,将同等专业学校进行资源重组,突出特色,避免资源的浪费;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调控,发布信息,避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及资源浪费。

(7)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职教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设计方面存在许多矛盾与困惑,迫切需要前程的自我设计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中心应引导学生正确设计自己的前程。首先,在入学之初就要让他们了解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再次,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正确设计职业生涯。职业不仅是理想的载体而且是陌生的手段,还是成就事业的场所。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就业应对能力,使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范美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J].职业,2011

(36).

[2]郭红,马飞.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09(12).

(辽宁省服务学校)

(选自中国知网)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