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7-04刘耀兵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钟摆长方形正方形

刘耀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定义、法则等都是数学概念。许多老师认为,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只要简单“告诉”,让学生记住,并能运用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用概念而不能灵活理解、掌握概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领悟概念的内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数形结合,开阔思维的广度

所谓思维的广度,是指某些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范围。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教材,学一知一,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儿童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要有所感才能有所思,然后才有所知。

【案例1】《认识假分数》

(1)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上面的三个分数在这条直线上用点该怎么表示呢?

(3)结合上图想一想,与刚才所认识的真分数相比,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

我发现:

(4)像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作( )。

(5)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6)你还能任意写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的概念学习总是基于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而建构的,而这种数学建构活动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和直观材料。案例中,教师精细地组织好感知过程,不是简单地出示几个分数,比较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即得出假分数的意义,而是始终让学生依凭对图形的观察,对分子、分母的观察,对各分数与1的大小观察和比较,在对假分数的感性经验十分丰满后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动手操作,挖掘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考虑问题时,要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思考。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在实践操作中获知、明理、顿悟。

【案例2】《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生上台展示:

师:为什么画出的长方形、正方形大小不一样呢?

生1:因为是任意画的,有的大,有的小。

生2:没有规定大小,画出的图形只要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就行了。

师:看来,没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得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会不一样。

师:现在给你一条边,再试着画一画。

(2)根据下面的线段(略),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生画图,师行间巡视,收集孩子的不同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长方形还是有大有小,但正方形却惊人的一致,这是一种巧合吗?

生1:不是,因为题目告诉我们一条边是4厘米,那么正方形的其他三条边也都是4厘米,所以画出的正方形是一样大的。

生2: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知道一条边是4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就是唯一的了。

师:说得好,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一条边的长度就决定了正方形的大小,我们把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叫作“边长”。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生(齐):4厘米。

师:同样给你一条边,长方形的大小为什么还不一样?

生1:你只告诉我们一条边,但左边还不知道。

生2:长方形是对边相等,上边和下边我们知道了,是4厘米,但还有一组对边不知道,我就画了2厘米。

生3:我也是这样想的,上边和下边是4厘米,左边和右边我画了5厘米。

师:看来,只知道一条边的长度还不能确定长方形的大小,你们认为要知道几条边才行?

生:2条。

师:2条,是这样的两条吗?(师指上下两条或左右两条)

生:不是的,应该是相邻的两条。(生迫不及待地上台指)

师:我们把这相邻两条中较长的一条叫作长方形的长,较短的叫作宽。

师:说一说,你们所画的长方形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画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陶行知先生的“学、教、做合一”思想也认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统一的,都是以“做”为中心。书本上“长”“宽”“边长”这些概念是平面的,若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自然无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坚固基石。上述案例中,教者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三次画图。第一次任意画,在画图中进一步认识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次根据一条边来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所画的正方形大小一致,而长方形有大有小,进而引发冲突: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在揣度、思忖中感悟到正方形只要知道一条边就能确定它的形状和大小,而长方形却不行,需要知道两条相邻的边才能确定。此时,边长、长、宽的揭示水到渠成。最后,再让孩子画指定长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感觉和思维同步,在简单的概念教学中不断提升孩子思维的深度。

三、争辩质疑,提升思维高度

思维的高度是在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目的,综合一般性认识,达到两种境界,一是高度综合一般性认识,形成凝练的核心知识,二是超越一般认识,形成创新认识。

【案例3】《平移与旋转》

学生研究了缆车、小火车、旋转木马、摩天轮、滑滑梯、风车的运动方式,初步了解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出示下图)endprint

师:仔细观察,边看边做动作,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生快乐地做着动作,很快得出答案。

生1:拨珠子是平移,方向盘是旋转,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旋转。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要补充一下,第三幅图的钟摆是平移。

生3:我反对,我认为钟摆也是旋转。

师:看来,我们对拨珠、方向盘、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没有疑问,焦点在钟摆上。现在有两个观点,请各派一些代表上台辩论。

生1:我认为钟摆是平移,你看,旋转它要转起来,可钟摆没有转。

生2:反对,平移要沿着直线离开原来的位置,可钟摆它绕着一个点,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

教室里有人附和,更多的人在紧锁眉头思考着……

生1:(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你看,它不是在左右移动吗?

生2:平移是直直地行动,可钟摆动的时候划出的是一条弧线。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生3:可像风车、时针等要转圈圈才是旋转啊!钟摆没有转圈。

生4:(迫不及待,手中拿着一根橡皮筋,下面挂着一个笔套)老师,我有办法反驳他的观点了。如果我们让钟摆摆动的幅度大一些,你们看(学生边说边演示),它是不是旋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获得了概念的共同本质属性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有真正习得概念,因为概念习得的理想终点是学习者能利用所学的概念去做事,去解决问题,上述案例中,教师解放了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探索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旋转与平移”的理解,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争执、矛盾、反思、改变、修正……虽然是几个同学在争论,但他们带动了所有同学深入思考,经历的这个过程,正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过程,排除背景干扰,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最初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思想方法,指引思维远度

思维的远度是针对某一事项引入时间概念,从长远角度去思考发展性、变异性,从而补充和修正目前的认识或结论。

【案例4】《图形的密铺》

出示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圆。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几种平面图形,猜一猜,它们能密铺吗?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实践出真知,让我们通过操作来进行验证。

生操作,验证。

师:从特例中形成猜想,并进行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猜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正三角形能密铺。”那么,

生1:任意三角形都能密铺吗?

生2:任意四边形都能密铺吗?

……

师: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生验证、展示。

师:通过猜想、验证、新猜想、再验证,数学就是这样在不断猜想、质疑、验证中一路前行。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对学生而言,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记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处理图形密铺概念时,看到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背后,暗藏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先猜想、后验证,这是一切发明之道。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得出一些图形能否密铺后,在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新的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概念,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而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活知识、活概念。

郑毓信教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即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的教学。只有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具体的概念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看到数学思维的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到将数学概念“讲活”“讲懂”“讲透”。endprint

师:仔细观察,边看边做动作,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生快乐地做着动作,很快得出答案。

生1:拨珠子是平移,方向盘是旋转,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旋转。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要补充一下,第三幅图的钟摆是平移。

生3:我反对,我认为钟摆也是旋转。

师:看来,我们对拨珠、方向盘、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没有疑问,焦点在钟摆上。现在有两个观点,请各派一些代表上台辩论。

生1:我认为钟摆是平移,你看,旋转它要转起来,可钟摆没有转。

生2:反对,平移要沿着直线离开原来的位置,可钟摆它绕着一个点,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

教室里有人附和,更多的人在紧锁眉头思考着……

生1:(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你看,它不是在左右移动吗?

生2:平移是直直地行动,可钟摆动的时候划出的是一条弧线。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生3:可像风车、时针等要转圈圈才是旋转啊!钟摆没有转圈。

生4:(迫不及待,手中拿着一根橡皮筋,下面挂着一个笔套)老师,我有办法反驳他的观点了。如果我们让钟摆摆动的幅度大一些,你们看(学生边说边演示),它是不是旋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获得了概念的共同本质属性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有真正习得概念,因为概念习得的理想终点是学习者能利用所学的概念去做事,去解决问题,上述案例中,教师解放了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探索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旋转与平移”的理解,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争执、矛盾、反思、改变、修正……虽然是几个同学在争论,但他们带动了所有同学深入思考,经历的这个过程,正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过程,排除背景干扰,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最初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思想方法,指引思维远度

思维的远度是针对某一事项引入时间概念,从长远角度去思考发展性、变异性,从而补充和修正目前的认识或结论。

【案例4】《图形的密铺》

出示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圆。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几种平面图形,猜一猜,它们能密铺吗?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实践出真知,让我们通过操作来进行验证。

生操作,验证。

师:从特例中形成猜想,并进行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猜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正三角形能密铺。”那么,

生1:任意三角形都能密铺吗?

生2:任意四边形都能密铺吗?

……

师: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生验证、展示。

师:通过猜想、验证、新猜想、再验证,数学就是这样在不断猜想、质疑、验证中一路前行。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对学生而言,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记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处理图形密铺概念时,看到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背后,暗藏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先猜想、后验证,这是一切发明之道。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得出一些图形能否密铺后,在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新的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概念,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而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活知识、活概念。

郑毓信教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即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的教学。只有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具体的概念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看到数学思维的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到将数学概念“讲活”“讲懂”“讲透”。endprint

师:仔细观察,边看边做动作,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生快乐地做着动作,很快得出答案。

生1:拨珠子是平移,方向盘是旋转,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旋转。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要补充一下,第三幅图的钟摆是平移。

生3:我反对,我认为钟摆也是旋转。

师:看来,我们对拨珠、方向盘、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没有疑问,焦点在钟摆上。现在有两个观点,请各派一些代表上台辩论。

生1:我认为钟摆是平移,你看,旋转它要转起来,可钟摆没有转。

生2:反对,平移要沿着直线离开原来的位置,可钟摆它绕着一个点,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

教室里有人附和,更多的人在紧锁眉头思考着……

生1:(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你看,它不是在左右移动吗?

生2:平移是直直地行动,可钟摆动的时候划出的是一条弧线。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生3:可像风车、时针等要转圈圈才是旋转啊!钟摆没有转圈。

生4:(迫不及待,手中拿着一根橡皮筋,下面挂着一个笔套)老师,我有办法反驳他的观点了。如果我们让钟摆摆动的幅度大一些,你们看(学生边说边演示),它是不是旋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获得了概念的共同本质属性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有真正习得概念,因为概念习得的理想终点是学习者能利用所学的概念去做事,去解决问题,上述案例中,教师解放了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把探索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旋转与平移”的理解,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争执、矛盾、反思、改变、修正……虽然是几个同学在争论,但他们带动了所有同学深入思考,经历的这个过程,正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过程,排除背景干扰,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最初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思想方法,指引思维远度

思维的远度是针对某一事项引入时间概念,从长远角度去思考发展性、变异性,从而补充和修正目前的认识或结论。

【案例4】《图形的密铺》

出示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圆。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几种平面图形,猜一猜,它们能密铺吗?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实践出真知,让我们通过操作来进行验证。

生操作,验证。

师:从特例中形成猜想,并进行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猜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比如:“正三角形能密铺。”那么,

生1:任意三角形都能密铺吗?

生2:任意四边形都能密铺吗?

……

师:现在,同学们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这些猜想对吗?又该如何去验证呢?选择一个,用合适的方法试着进行验证。

生验证、展示。

师:通过猜想、验证、新猜想、再验证,数学就是这样在不断猜想、质疑、验证中一路前行。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对学生而言,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记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处理图形密铺概念时,看到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背后,暗藏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先猜想、后验证,这是一切发明之道。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得出一些图形能否密铺后,在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新的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概念,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而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活知识、活概念。

郑毓信教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即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的教学。只有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具体的概念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看到数学思维的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到将数学概念“讲活”“讲懂”“讲透”。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摆长方形正方形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钟摆
小长方形找朋友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为什么一面墙上的两个挂钟钟摆会同步?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钟摆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