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角色定位,彰显习作评语有效性

2014-07-04王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评语习作作文

王军

习作是小学生个体生命意蕴的彰显和表达,无论其习作的水平和能力如何,都在习作语言文字的表述中倾吐了心声,表露了情感,彰显了生命的气韵。作为小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教师对于习作评语的撰写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中,教师的作文评语总是存在着模式雷同、语言简单;用词宽容,缺乏宽容,舍本逐末的现象,使得原本应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拔节的教师评语反倒成为了学生发展提升的瓶颈。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语撰写应该凸显三种角色——

一、共鸣角色:摒弃评判后做纯粹的阅读者

小学生的习作创作是学生表达自我的途径与方式,是学生自我感受世界、体验自然与社会之后的反照行为。正所谓: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不管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怎样的质态,其文字中必定包含着属于小作者自身特有的情愫与价值信息。教师阅读学生习作时,首先应该摒弃传统意义上评判者的角色,而要潜心阅读,透过学生简单甚至稚嫩的文字读懂学生的内心,做学生心灵层面的知音。

1.基于儿童本位,与习作共融共生

教师做学生习作纯粹的阅读者,就必须蹲下身子阅读学生的作文,将教师自身的心灵与意识回归到儿童时代,站在儿童本位立场,看待学生的习作。只有这样,教师的心灵才能与学生的生命律动处于同一节拍中,才能真正触摸孩子特有的语言韵律,读懂孩子的语言。

这也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过程中,一定要摒弃成人化的特有言语逻辑,摆脱模式化的固有语言套路,运用儿童式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此刻,教师的评语既是教师阅读学生习作之后的心灵感悟,也是对学生习作内容的二度补充,教师的评语与学生的习作融为一体,为小作者与教师心灵交流搭建对话平台。

例如在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三年级习作中,教师在学生描写景物的语言旁写下了这样的眉批:“你笔下的星星就是会发光的花朵。哦!老师在你的描写中闻到了鲜花的香味,听到了小草的心跳。”

教师这些富有童心童趣的评语,是教师自身基于儿童立场下对学生习作纯粹阅读后的感悟批注,同时教师的评语即便嵌入学生原本习作中,也是对原文自然而适切的补充。所以,学生对于教师评语的阅读与悦纳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也一定能够因拥有教师这一“文字知音”而备感温馨。

2.基于情感立场,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

古语云: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习作中的语言蕴含着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师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理应成为学生习作倾吐的首席对象。因此,教师要洞开自身情感的大门,在学生的语言世界中体悟学生、揣摩学生,做学生情感之水的贮存器,与学生同呼吸,同命运。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评语的撰写真实地表达自身的想法,用心与学生交流,传递真情,表达实感。

例如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记叙了自己和妈妈在清明节为去世的父亲扫墓的过程,整篇文章表达了思念与难过。如果教师此时还以固定式的评语模式对此文加以评判,则显得不太合适。此时,教师只要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聆听”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学生内心话语。笔者阅读后久久不忍下笔,深思熟虑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爸爸的离去,让你过早地感受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老师同情你的遭遇,但你不能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相信妈妈,相信亲人,相信老师和同学,改变自己,你还会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重新快乐起来,好吗?我相信,这也是你爸爸所期盼的。”

做学生习作纯粹的阅读者,实际上就是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高高在上般审判者的角色。教师在评语中注入的温情与童真,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拥有鲜明的对象意识。因为他知道,他写下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有一个真正的知音等待着阅读。

二、欣赏角色:认可赏识中做虔诚的膜拜者

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曾经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拥有无限可能性。”儿童以自身特有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很多旨趣观点与成人大相径庭,但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这就要求教师放弃成人的权威,以一个膜拜者的姿态阅读并评价学生的习作。

1.欣赏以尊重与理解为基础

做学生习作的欣赏者,就要尊重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与路径,更要尊重学生特殊的语言表达规律。教师只有拥有这种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才能让学生在表达创作过程中不至于背负过大的压力,做到大胆言说,随心表达,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让习作承载更多属于学生生命个体的经验与感受。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批改三年级作文时,发现这么一句话:“今天,我们学校来了法国客人,其中有一位女阿姨。”显然,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有重复的嫌疑。但斯霞老师并不愿意做任何改动,她认为:“阿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一位女性,再依据其年龄才最终确定了‘女阿姨的称呼,这完全契合学生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方式。”这就是一种尊重与理解,如果斯老师为了所谓的规范而加以改动,甚至批评的话,学生在创作中必定畏首畏尾,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表达,就得不偿失了。

2.欣赏以认同与赏识为关键

被赏识和认可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有言: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童。习作是学生生命价值的结晶,更是其辛苦的劳动成果。每一篇习作即便不够成熟,教师也应该将其视为学生用自身的生命气韵凝结而成的艺术品来欣赏。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学生的习作时,一定要改掉传统习惯中“挑刺”的毛病,坚定不移地用欣赏的眼光寻求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

一位教师批改主题为“我和祖国”的作文时,一个学生写道:“祖国是母鸡,我愿是一粒米。”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母”字蕴含着学生独特的价值认知和深厚的情感元素。于是在这个字的下面打上了大大的五角星,并在眉批中写道:“一个‘母字写出了你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是老师读到的最精彩、最迷人的比喻句!”endprint

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被这位老师特有的敏感意识挖掘出来,学生读到这样的评价怎么可能还会害怕作文呢?正因为学生的习作天然去雕饰,很多的精彩都大道无痕地蕴藏在语言之中,需要教师具备匠心慧眼才能发觉,因而教师需要斟词酌句地细致阅读,发现学生习作之美,毫不吝啬给予认同和欣赏,以此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兴趣。

三、展望角色:温情建议中做睿智的建议者

教师阅读并评价学生的习作还应该以教学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更多的建议与鼓励,引领学生在人格形成、身心健康、习作水平等方面快速发展。

1.关注习作能力持续提升

小学生写作文毕竟是初出茅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借助评语提出建议,表达出相应的要求。但这一过程,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工整——为学生树立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榜样;注重语言的浅近温和——让学生易于懂得教师的意思,知道自身问题所在和明确努力的方向。整个评语要力求避免模式化、刻板化的说教,以此将评语嵌入学生的心里,流淌在其血液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例如在批改主题为“身边的小能人”的习作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选择的小能人都是司空见惯的“数学王子”“小小百灵鸟”“小小书法家”等,教师则在评语中提出了期望与要求:“你们所写的小能人,王老师在做学生时就写过了,10年前可以写,20年前也可以写,我们这里可以写,天南海北的孩子都可以写。习作要做到选材新颖,再想想,能不能写写我们这个时代和地区特有的小能人呢?”二度复写之后,教师惊喜地看到学生笔下的小能人满富时代气息与地域特色:电脑杀毒能人、图书跳蚤市场的推销高手、扬州评话小大师、中国结编织巧手、博客小达人、家庭管道工、为布娃娃量体裁衣的小裁缝……教师的一句评语打开了学生原本逼仄的思维闸门,让众多各具特色的小能人跃然纸上。

2.关照思想品质永久锻造

学生的习作状况不仅仅是其习作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人生观和思想道德发展的体现。语文教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育人,培育能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智能人,更培育人格完备的健全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单一地关注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工具性层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人生智慧加以鼓励和启迪,对其思想价值加以引领与指导。这也是语文,尤其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如一个学生在《我的遗憾》的作文中,历数了他同桌的种种劣行,并表达了不愿与之同桌的想法。教师通过调查发现,这位同学与其同桌相处并不融洽,经常发生矛盾。于是教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要尝试着发现别人的优点,有时也需要反观自己的不足。人非完人,试着原谅别人,你一定能够收获一份快乐的友谊。下一篇作文,希望能读到他的另一面。”果然,在一次周记中,这个学生写了一篇《他的另一面》表扬了这位同桌积极为别人捐款献爱心的行为。教师继续撰写评语加以启迪:“你看,换一个视角,你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宽容会让你拥有更为广阔的天空,不是吗?”

好的评语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田,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重新燃起学生创作的希望,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多一份情感的共鸣、多一份真切的赏识、多一条温情的建议,让我们的评语成为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语习作作文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