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丰富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内涵

2014-07-04李雅萍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内涵民族传统

李雅萍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民族文化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

关键词:丰富学生阅读传统文化内涵契合点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还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民族文化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当前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那么,怎样丰富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内涵呢?下面浅谈几点思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们在语文阅读中欣赏美,感受爱。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们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一种美好的东西来享受。在学习诗文过程中,学生们欣赏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如:我在讲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夏季景物时,让学生联想四季的魅力所在。学生就说出:美丽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红叶遍地的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雪皑皑的冬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在诗文中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和壮观,字里行间渗透着美和爱。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激励口语交际,丰富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儒雅气质,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表达、敢于表达、能够表达。让学生在表达中,一方面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一方面不断吸收来自大众的、民间的健康、活泼、生动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陶冶民族的、传统的情致。

我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至今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国家如此,作为个人也不例外。现在整个社会融为一体,个体就如同一张网上的结,丝丝相连、息息相关。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田中播下一颗礼仪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灿烂的文明之花。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甚至班级之间。在交际语境中要培养文明儒雅的气质,强调使用文明用语,使用适当的语气、语调,使用得体的肢体语言。例如:在学校应有得体的穿着;课堂上应有端正的坐姿,身正背直;致谢要真诚,问候要含笑……文明的言行,优雅的气质,可以培养学生谦逊温和的性格,形成对人尊重的态度。当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形成习惯时,就会成就学生的基本礼貌和修养,成为其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课堂教学中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我们的一些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以后的精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更多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在这些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去探究。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祖国经典著作进行推荐和引用,是丰富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内涵的一个最好途径。

四、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

《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欢看的一部影片,影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提到三国,同学们就会兴致勃发。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自己讲赤壁之战,重点了解周瑜这个人物,同学们很感兴趣。有的同学查资料圈圈点点,在文中旁注,有的同学借光盘来重温刀光剑影沙场,课上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加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那一刻,我激动不已,也一起融进了那热烈互动的气氛中。这样,课堂上立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景象。这种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切身的体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找准传统文化和语文阅读的契合点,活化传统文化的内涵。

语文课要大张旗鼓地讲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精神文化,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在民族语文阅读的百花园中,盛开着民族智慧之花。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那些赋有传统文化内涵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的作品,不失时机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增加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活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古代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古代的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古代的诗词(唐诗宋词),风景名胜,例如《黄山奇石》、《爬天都峰》、《迷人张家界》。艺术与文化交流(《长城》、《赵州桥》、《颐和园》。名人故事,例如《司马光》《孔子拜师》。节日民俗等方面。例如《北京的春节》、《难忘的泼水节》、《五十六民族》。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教师的梳理,设计、汇总,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民族文化教育的序列。有张有节,循序渐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让他们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之中去体会美丽的生活情趣。让学生们在丰富语文阅读的同时,,更增加了传统文化内涵意蕴。在新课标地指引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从而把语言文学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让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光大。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神奇和美妙。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丛书 》(2011版)四川大学出版社李彗生主编。此书结合系列故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法宝.[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内涵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