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2014-07-04韩瑜
韩瑜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性迎合了数字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正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概念和产生的背景,发现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应用到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微课高职教学应用
微课(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主题,内容简短,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核心内容的小课程。微课的流行可以说是随着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TEDEd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时长约5-15分钟)学习资源的出现和流行而引发的一种教学形式的新探索。
微课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的良好效果,引发了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教学资源形式中,微课的“短、小、精、悍”特性迎合了数字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其中“短”指的是微课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5-15分钟);“小”指的是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精”指的是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指的是微课教学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从目前国内外的“微课”资源建设情况和应用进展来看,将微课引入高职教学将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一、微课的概念与背景
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学习期刊中关于微课文章的检索,可以发现,目前对微课有三种典型的观点:1、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Microlecture);2、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微课程(Microlesson或Minicourse);3、微课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活动(相当于Microteaching)。本文以目前接受度最高的第一种观点为研究对象。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已经使用Microlecture来描述简短的、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条理清晰的录像讲座材料,其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之内。在国外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材料多是作为针对外裔学生或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训练方面。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指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
在国内,微课应用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从业者的高度认同。随着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微课大赛”等一系列相关赛事的强力推动,微课在国内教育领域迅速升温。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要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他指出,微课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并希望推动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等问题,促进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二、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本科学生短,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岗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好的微课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教师要将微课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微课的内容设计
首先,高职教师要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即选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其次,高职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参与对视频的画面、内容等进行设计;最后,高职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人员的帮助下,选择录制的方式以及录制环境,并进行微课的录制与编辑。
(二)微课的内容呈现
优秀的微课在呈现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的声音的清晰度与感染力强;教师的体态语言具有丰富性和恰当性;教学内容的清晰完整性;整体教学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声音是否清晰和感染力,不仅与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微课的录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体态语言方面,录制教师不能过于拘谨,也不能过于懒散。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一个好的微课需要能够清晰地呈现教师所讲的所有教学内容,比如PPT、动画、视频、教师的操作演示等。除此之外,微课的整个呈现过程全部添加字幕比部分字幕,或者没有字幕的整体效果要好的多。在高职微课中,互动型的微课明显比讲授型的微课多,这可能与高职类的教学内容中技能类知识偏多有关。
(三)微课的配套资源
微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有特色的配套资源。国内外的微课配套资源,不仅提供视频资源,还需要配套练习,还有知识向导、学习反馈记录等特色化配套资源。配套资源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结
高职教学中,微课的整体设计与制作,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将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作为核心,以视频效果能否有效地传播教学内容作为前提。微课
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教学资源,至今并没有很丰富的理论基础去支持如何设计、制作好一门微课,因此要通过认真研究、多多通过实践总结来指导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做形成性的评估,如观察学生表现、记录教师的反馈,研究实际效果并反思影响因素,随后再根据这些研究的结果对教学设计和时间模式进行修改,如此迭代循環,持续对微课产品进行完善、精致。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开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及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
[3]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5]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