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4-07-04付伟霍晓萍冯佐海刘希军王葆华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诚信研究生学术

付伟 霍晓萍 冯佐海 刘希军 王葆华

摘要:诚信缺失问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环境外部因素和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方面分析了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论文提出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建议健全研究生诚信教育机制、重视对研究生诚信的引导和发挥研究生辅导员作用等。

关键词:研究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发生了明显变化。200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人,201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人数为47.2万人。自2009年起,对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同时逐年增加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减少学术硕士指标,计划到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招生比例各占一半。对研究生实行扩招扩大招生规模的现象改变了原先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时的状况,直接造成高等教育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的道路,这种模式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人文素质变得参差不齐,精英教育所附着的荣誉感也不复存在。研究生诚信缺失在这个阶段表现的更为突出,如学术作假、考试作弊、随意变换就业单位、人际交往互相欺骗、忽视社会不诚信现象等方面。

一、研究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诚信的缺失

研究生考试诚信缺失是当前研究生诚信缺失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一些大型考试前夕,如高考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都会有大量的研究生替考的信息装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研究生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给别人充当“枪手”和“帮手”。这些研究生以替他人考试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物质形式,却未意识到这既是一种道德诚信缺失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部分研究生不进行系统学习,不勤奋刻苦,而投机取巧,在一些大型考试中购买所谓的答案;在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中携带相关资料或互相抄袭;更有一些研究生雇佣他人为其学习和考试。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校园风气。

2.经济诚信的缺失

经济诚信缺失是研究生们在与自身相关的经济领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如欠贷不还等。我国近年来对高校学生从各方面加强了经济支持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们在校期间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以支付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还可以享受资助优惠政策,保障学业顺利完成。研究生申请助学贷款时无需抵押,在校期间政府会对其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国家给予的优惠助学贷款政策并未使研究生对其权利和义务认识清楚,反而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频频出现。如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现象在高校中表现的极为突出。有关的研究表明,研究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并未考虑到还款问题,很多研究生认为只要能贷到款就行,其他一系列后续问题再说,也根本不关注“个人资信制度”的问题。部分研究生为达到贷款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出具虚假经济困难证明,故意隐瞒家庭真实经济情

况。有的研究生伪造了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获得了国家的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有的研究生拖欠学费和住宿费,直到快要毕业时才不得不上交,严重扰乱了学校的财务管理秩序,还有的研究生毕业后不按规定还款造成了不良信用记录。

3.学术诚信的缺失

学术诚信的缺失也称为学术不端行为,200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文件,指出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抄袭、剽窃、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侵吞或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未参加创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等行为。此外,一稿多投、论文重复发表、考试作弊、杜撰参考文献、代写论文等行为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而这些行为在研究生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研究生的学术研究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调查和精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但部分研究生不能脚踏实地地从事学术研究,不能深入地分析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风气和诚信教育环境。

4.就业诚信的缺失

就业诚信的缺失指研究生在就业时采用虚假的工作和学习履历。研究生在求职就业中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他们不实事求是地填写毕业生推荐表,而是修改成绩单、伪造各类奖励证书等。同时,在获得各就业单位的offer后,进行“优中选优”,签订多份就业协议,浪费就业资源和损失学校信誉。现在,各种媒体不断地曝光了研究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研究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二、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诚信缺失现象体现了社会和高校在教育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也折射出教育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环境外部因素和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1.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也被称为国家信用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机制。从全国来看,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及市场基础都存在着一些漏洞。一些公民意识到不守信用的人照样能获得同等收益,因而不愿意采取会支付更多成本的守信用方式。社会诚信不良的大环境必然影响高校研究生在获取利益时的诚信抉择。我国高校大多没有设立对研究生信用评估和失信惩罚的应对机制,相应的信用保障体系也并不完善,仅靠一些道德说教来约束研究生的诚信行为显然是收效不大的。

2.社会大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趋功利性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特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又有别于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诚信道德原则。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普遍趋功利性。这种大背景使得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领域中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近年来的扩招,没有工作经历而直接从本科考取研究生的考生在录取人数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例,这些同学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很容易被外界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同时,就整个就业市场而言,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能力、过分重视各类文凭和证书,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关注很少。

家庭教育中也是过份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培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研究生不以真诚的心态对待学术,而以浮躁之心岌岌于功名。

3.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重“能力”而轻“素质”,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偏重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研究生品德方面的教育。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程,但目前的体制使高校研究生并不重视这类课程的学习,课程论文大多是从期刊网下载文章进行拼凑完成的。这类课程在推行的过程中并未达到它们的设计初衷。另一方面,高校对研究生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还没有形成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监督的体系,尽管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但这只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不能真正有效的预防诚信缺失问题。学校在设置研究生课程和毕业要求的时候,过分关注科学研究论文,同时也没有有效的针对研究生诚信缺失行为的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研究生失信行为的产生。

三、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研究生诚信教育机制

维护诚信首先应该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进行规范。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诚信守信的社会大环境,建立相应的诚信法律。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研究生们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必将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他们认识到不守信用带来的风险会远远大于诚信的风险时,他们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建立公正透明的研究生诚信档案,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任何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被如实记录,坚决杜绝研究生在学术论文、考试等的作弊现象,杜绝研究生在就业履历上的投机取巧行为。对考试作弊、学术造假和履历造假等的行为要严格惩罚直至开除学籍,研究生的诚信档案要作为其应聘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将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才能促使研究生加强诚信意识,发展诚信行为,形成诚信习惯。

2.重视对研究生诚信的引导

重视对研究生诚信的引导,主要是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发挥导师导向作用,将诚信原则贯穿于教学科研活动中。当前研究生诚信缺失与高校诚信教育和导师教育有着必然关系,导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对研究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诚信文化氛围在高校校园的构建和导师教育的重要性,构建学校诚信道德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使研究生在无形中受到诚信道德的规范。鼓励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诚信道德教育,使各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体现诚信教育,让学生能够遵守学术道德、恪守科学精神。

3.发挥研究生辅导员作用

高校应注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全面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稳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让辅导员们能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用自身的成长经历来教育和影响研究生。同时,学校要大力支持研究生辅导员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鼓励研究生辅导员积极探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其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宋大伟,刍议研究生诚信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7):140-143.

[2]钱春芸,当代研究生诚信教育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

[3]赵晓珂,冯宝鹏,王林,苏宏伟,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研究[J].石油教育,2012(4):52-54.

[4]刘五景,回眸与展望:近年来研究生诚信教育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101-104.

[5]滕建华,娄厦,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78-81.

[6]门雨颖,论研究生诚信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1):56-58.

[7]徐冬先,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探析[J].经济师,2013(10):157-158.

[8]毕晓艷,唐小亚,范学工,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及其诚信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0):1021-1024.

[9]王萍,滕建华,梁秋,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128-130.

项目资助:本文受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诚信研究生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