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青年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4-07-04侯英梅宋斌华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德校园文化道德

侯英梅 宋斌华

摘要: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对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内在一致性出发,从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等方面提出强化青年教师专业道德形成的具体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专业道德建设校园文化路径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以身作则进行“传道”。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学校的教师,而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其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更取决于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

一、校园文化及其内涵

自1986年4月上海交大在第12届学代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校园文化”后,校园文化就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何为“校园文化”?潘懋元教授在《新编高等教育学》中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以别于其他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它应包括智能文化(学术水平、学科设置、科研成果等)、物质文化(文化设施、校园营造等)、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精神文化(价值体系、精神氛围等)。因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创造而形成并为其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把校园文化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该校的校训上,并通过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道德建设的一致性

“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加强教师建设的基本精神价值诉求,是教师专业的精神蕴含与文化表征,是教师专业的现代性意义与价值的确证方式”。[3]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质也是一种大学文化建设。专业道德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既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要求。一方面,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辩证关系。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彼此交融。专业道德的建设是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专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所以,加强富有师德内涵的大学文化建设也必将彰显学校的人文精神,赋予师德建设相应的文化涵养,促进教师专业道德发展。另一方面,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人格,实现教师的良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可见,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二者统一于和谐校园建设。

三、大学文化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青年教师刚从课堂走向讲台,他们具备学历高、思想活跃等优良品质的同时也在师德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充分利用大学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地融入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创造性地实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浸润于精神文化之中养师德

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息对教师的专业道德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实践中,精神文明的传承、培育与弘扬尤为重要。要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契合点,进一步把专业道德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一是要求教师阅读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用传统文化去叩问良知、净化灵魂、启迪心智,不断丰富教师的道德内涵。二是在感召引领中提升形象。积极倡导教师争做传授知识的“经师”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人师”,成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忠实践行者。

2.熏陶于物质文化之下修师德

大学物质文化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直接接触到的有形载体,包括优美的校园、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布局等。它既学校发展历史的体现也代表了学校的实力。在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中,首先,大学要科学规划校园,建设充满文化气息的高品位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育人,使教师的言行受到文化的熏陶。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歌、校训、校徽等有形载体,强化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置身于活动文化之中炼师德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锤炼广大教师的师德风范,整体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感。一是在每年的“学风建设月”和“教学质量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传承与奉献”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读书报告、演讲辩论、教学反思、教师心语、师生心灵对话等方式,进一步积淀了广大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位。二是开展师德课题研究活动。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德育体系的构建,以教师专业道德的现状为出发点,开展调查研究,以研促改、以研促建,推动项目研究与工作实际的有效对接。三是开展师德师风考评活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把师德作为重要的考查点,并且严把“评议关、定级关、审核关、监督关和复核关”五个关口,对广大教师进行道德专项考核。

4.规范于制度文化之下强师德

一种富有人文精神、蕴含人本关怀、彰显人性关爱的制度文化对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至关重要。有研究证明:“蕴含人文关怀,富有人文精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能调适教师的行为,更能使教师获得足够的精神与人格的尊重,获得职业幸福,产生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职业道德得以提升。相反,如果学校管理制度只一味追求效率,而缺失公正、平等、宽松、民主等伦理精神,就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湮灭教师的职业理想,使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困难”。[4]因此,在实践中,秉承“教育与管理齐抓,激励与监督并举”的原则,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联动配套机制。一是强化激励机制。每年开展的“教学质量月”活动中,都引入师德建设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修身立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同时,设立了“青年教师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奖”、“科研新星”等荣誉称号,结合教师节等庆祝活动,大力表彰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督评机制。制订出台有关制度措施,进一步把师德师风纳入

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序列进行管理。此外,在教师专业道德评价中,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给予教师外在的压力,而是服务于专业发展。并坚持实践性、全面性、主体性、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促进教师自我道德完善。三是落实惩处机制。将师德作为首要内容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对师生反映强烈、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启动问责程序。

总之,大学校园文化通过春风化雨的感化对教师专业道德形成施加影响。在润物细无声中教师逐渐融入并认同学校的价值观,把校园文化的内化为内在体验,提升专业道德情感,进而外化于专业道德实践。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1.

[2]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3]刘俊.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道德[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23).

[4]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的专业道德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 20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道德形成研究”(项目编号:JY12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德校园文化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