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4-07-04任维钧陶积德
任维钧 陶积德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使得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要。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已日益重要。为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着眼点,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创业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培养体系的革新,师资队伍与创业教材建设具体措施的改进,进而来破解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和受教材约束的现状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大学生
近年来,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使得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要。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探索、冒险、创造精神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乃至创办新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注重把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和学术性、职业性同等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 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纷纷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 从而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及其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当前形势下,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适时进行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和提高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相对于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具有起步晚、层次低等特点,仍处于萌芽探索阶段。近年来,国家虽积极倡导,但受政策与法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内容与模式和师资构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实施创业教育,两个发展方向要做到协调统一,一是要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向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有专业知识教育,又要做到职业教育,做到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个性化和创造性能力。
目前,在教育形式上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育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封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传承,知识内容更新速度慢,知识传承方法简单,既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也不能满足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就业导向占主导地位的培养模式下,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期望通过专业培养使学生具有面向特定专业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为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课堂教育教学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下,虽然已有知识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传承,学生获得了一定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打下了立足社会的生存基础。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受到了制约,已不适应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现状。目前,知识经济社会不仅需要掌握高新技術、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优秀专业人才,而且需要能够创造工作岗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才,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捕捉机会的决策能力、资本筹措的融资能力、组建团队的用人能力、组织管理的协调能力、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面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务实求变的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构成。基于此,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只通过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知识储备、专业实验或实习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还需要一种环境,一种能通过实践实现或验证学生某种构想的环境,一种能将创新思维转变为产品开发的环境,一种能推进产品市场化服务的环境,一种能发挥学生创新潜在特质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是目前人才培养体系所不具备和不能提供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再建构
应用型本科实践性强,所以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当从课程的革新、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入手,开拓教育视野,不断推出新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来完善传统教育中的不足。
(一)革新课程体系,开设创业教育内容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施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为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时间约束,必须从占据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时间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调整入手。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创业有关的相关课程 (如经营、管理、财务、法律等),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中,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课程体系必须兼顾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成功创业者案例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与创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理财、公共关系、法律法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
2、在课程体系中应有一门创业教育的综合课程,并适当加大有关创业知识的选修课比例,实行弹性学分制,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主选课;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不断总结课程体系改革经验,努力实现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学科、其他学科课程与创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二)革新培养体系,走出课堂、放眼社会
创业是一种行动,是一种主动行动,创业活动中既有感性的行动又有理性的思考,且理性的思考往往在感性的行动中得以实现并日趋成熟。为此,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环节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而设置的。创业既然是一种行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就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创业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适于创业活动的行动环境,并在这个行动环境中设计和开展一些创业训练活动。因此,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是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既然是一种行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就要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适于创业活动的实践平台。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可以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还可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园,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模拟或真实开展经营管理等各种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革新培养体系过程中,应注重如下几点:
1、发挥第一课堂创业知识传授的主渠道作用,凸显创业课程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实现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2、发挥第二课堂创业能力培养的训练作用,一方面精心设计开发创业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另一方面开展创业沙龙活动,开展创业知识、技能和计划大赛活动。
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心理和技能训练活动、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与创业教材建设,破解师资与教材约束
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必然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丰富的创业经验,尽管不排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极个别教师具有这样的能力,但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这种要求在目前及短期内都是不可能达到的。为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对教师进行专门化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促使教师获得创业的体验,不断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组织教师与创业者联合开发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创业系列教材,提高在校教师对创业的认知水平。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聘请企业的创业者到学校讲授创业课程,讲授其亲身经历的创业过程及创业体验。这种“现身說法”的活案例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业的意识,授课效果远远好于传统课堂的讲授。而且,这些曾经走过创业路的人本身所具有的直接经验难得可贵,这些知识仅靠课堂传授是难以实现的。
3、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创业活动及社会创业者的创业活动,积累创业经验。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课程系列教材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获得创业知识并培养创业素质,在目前缺少创业课程系列教材情况下,抓好创业课程教材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创业课程教材建设要突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要理清创业知识的构成要素,要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各种与创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理财、公共关系、法律法规和风险控制等内容。同时,还应尽可能让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实干家参与创业课程系列教材的规划与编撰。
参考文献:
[1]徐建成,李庆章,宋月芬.培养创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大学教育,2009,(1).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论释与应对[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魏所康.培养模式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钱国英.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6]程勉中.谈应用型工程本科的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8,(5): 34-38.
[7]马树杉.应用型本科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