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改革研究
2014-07-04何仁聘
何仁聘
摘要:将中职院校中的建筑工程专业进行改革,就应该放眼于实践中去,真正能够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训来提升学生素质,在相关性的职业课程的促进与延伸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细节的研究中,找到创新延伸的较好方法,为我国建筑事业培养更好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建筑工程课程改革
中职院校的学生还是要突出实践操作性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程研究与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但是这一过程又是比较困难的,要想将原有的课程进行灵活转变,真正将建筑工程的创新课程延伸下去,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来努力进行的,本文将这一事项进行了探究,为将来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中职院校提供了部分经验,以供参考。
一、 完善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来看,中职院校在教材选取与技术应用结合上,还存有部分问题,所以要打破这一僵局,就必须从理论与实践、校企合作与实习中找到落实的制度与方法,才能达到突破成功的效果。
(一) 教材与实践活动的完善结合
首先,应该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强化,找到理论先进性捕捉的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应该找到基础事项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对地基的牢固深化、对钢筋混凝土的细节应用,以及对电气安装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等,都是我们要进行分析的。教师在没有进行与实践结合的课堂上,应该抓住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讲述,通过画图、数据分析、应用思路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疑难杂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在今后的实践结合中,做好心理与技术更新的准备,从而能够灵活地掌握这些重点延伸技术。
其次,在教材知识的训练中,分析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的连接点,将技术性的指标提升上来,达到一种稳固强化的效果。比如在墙体与楼板的相应假设与修复的问题上,应该注意在钢筋混凝土的协助落实上下大力气,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所在,从而能够将自身存在的假设困难事项解决掉。这样的分析应该是经常性的,培养学生找到从初识到完善应用的全新技术手段,并将其牢固掌握。
(二) 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中的机会提升
学校应该加大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力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并且在先进的技术引导下,应该全面分析与捕捉最好的建筑企业在工作上获得的一些经验教训,讲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地将这些重点技术掌握起来。
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渗透延伸,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利用自己的学校能力,拉拢一些重要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二、 先进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的延伸发展
而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就必须借助在实习工作中的相关模拟训练来完成,在实践中完成这一重点突破,就必须从现场的指导与总结中获得更多的窍门。
(一) 技术应用与理论的完善结合
在学生的实习工作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将书本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内容中的重点环节,对上课时老师作图分析与实践内容指导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遇到相关的环节,就要进行准确的应用。同时,在技术施工的准确建设流程中,找到更加优良的突破口,利用自身的强化知识进行渗透,在分工合作与相关的技术延伸中,做出准确定位,使正确的技术内容能够与实践延伸中的重要环节相结合,从而能够达到准确统一。
(二) 劳动组织中的分工演示
建筑工程实践,是一个重大的项目,它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在技术渗透中,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而其工作过程又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将各专业知识进行先进运用,就应该找到融合性的建设延伸,将不同类型的专业能手进行分配,才能达到技术上统一渗透。另外,将管理层、技术层、施工层等多部门的人员进行完善分配,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施工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在技术上达到绝对统一,从而能够为现场的建筑工作施工实践带来较好的效果。
三、創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将建筑工作施工中的技术渗透问题进行研究,从内部与外部的实践结合中找到相关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延伸,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创新转换知识。
(一) 工作过程中的组织与评价
在模拟实习期间,学生应该将系统性的知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关注起来,从分工合作上解决部分问题,并且按照正确的施工流程来“施工”。
首先来说组织上的结构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中的整体框架与细节演绎认识清楚,捕捉各专业技术中存在的连接点,利用所学技术,将其对应运用。在地基、框架、墙体、楼板、梁柱的一系列事项的人员实施建设组织中,应该呈现出连贯性性。组织人员结构中,应该善于灵活调整现有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职。
在整体的工程施工评价方面,须谨慎对待,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创新性,并进行运用。利用现场测量、计算、调整、分析的技术方法,对现场的工程施工环境作出判断,从而能够较高地评价协调机制中的重要信息,对于正确的数据呈现、仪器工具的选定有着较为重要的帮助。
(二) 技术分析与整合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全面呈现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学生在模拟实习期间,一定要将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技术运用效果体现出来,不要死板运用所学知识,对基础渗透、协调控制、创新补救上做出判断,整合原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才能达到技术的一致性。
(三) 工作中的分配调节研究
建筑工程是要通过多人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而真正将技术协调起来的关键因素则是由各个重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有关的,将这一连贯性的工作强化起来,也要靠团队的分工。在模拟训练中一次设立总经理、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技术员、师傅与工人,将不同级别、同级别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反馈进行好,同时,在相互协调讨论中达成共识,才能下结论。具体就是通过以下图案的介绍来完成的。
四、技术与理论的再次结合分析
(一)理论的强化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研究与技术的协调演义中,我们必须对建筑技术的渗透上进行研究,将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中找到建设合作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工程施工中的部分缺失,在合作演绎中存在的部分失误也是值得注意的,包括对协调性的整体决策性失误、不良的技术渗透、控制内容不完整等问题要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找到相关解决办法,才能做出决定,为以后更好地促进这些事项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创新思路的延伸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开拓创新,弥补过失的同时,找到相关的内容提升标准,把握住关键性的因素,在建筑协调技术的延伸
中,促进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力度,掌握住先进的技术促进效果,从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供应角度出发,对于图纸研究、结构框架铺设、牢固化地基建设等关键内容认识清楚。大胆假设创新技术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技巧,在联合运用与单项实施的对比中,找到创新的方法,及时补救,才能及时创造出更好的技术规范来。
五、总结
加强以工作过程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建筑工程课程的应用,必须以联合技术的促进、经验总结、分工合作中找到相关协调性,从这些基础事项上弥补原有不足,促进学生在模拟试验中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实践,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
[2]苗现华,杨清.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 侯清珺 李卫;三大因素制约课程改革推进[N].中国教育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