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的改革
2014-07-04修建新张磊范晓敏袁建清付陆荣
修建新 张磊 范晓敏 袁建清 付陆荣
摘要: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使我国高校学生能适应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培养我国创新型复合高级人才,针对目前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高等学校的评价形式、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过程化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的考试制度。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考试制度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当前高校的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来看,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弊端,制约和影响着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就必须加强考试改革对创新人才的探讨和研究,尽可能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使考试这种手段真正为培养大量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服务[1]。
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考试目的趋向于功利化,唯分数而考试;
(2)考试内容含盖面窄,且只局限于教材内容;
(3)考试题型注重形式逻辑,试题标准化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4)考试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以上关于考试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2]。为使我国高校学生能适应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培养我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高级人才,针对目前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迫切的需要建立一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本文主要从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过程化评价等方面对目前高校的考试制度进行了探讨和改革。
(1)按照各学科特点和学制要求设立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可以按照各学科特点和学制要求来制定评价形式,使评价方式更好地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此推动考风考纪建设[3]。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形式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等形式,还应探索更多实践性方面的考查的形式,诸如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研报告、成果答辩等形式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学生在所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实际应用,就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能力。
(2)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制定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评价的方式、方法,采用灵活的考試形式。除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采用的闭卷笔试以外,可以适当的采用开卷笔试、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可以更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不同的素质和能力。
(3)考试内容不断创新,以迎合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的要求
考试内容应当作为测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机制的有机构成部分,应当更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考试命题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考试效果。一是将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二是权衡各种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制定课程考试中考点所占的分值。三是考试题型要创新,且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创新兴趣为主[4]。考试的题目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并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4)重视过程化评价,将过程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要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加强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可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使得那些平时不努力、考前再突击的学生难以得到好成绩。这种成绩评定方法在考察学生智能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等学校的评价形式、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过程化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的考试制度。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中,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等学校的全面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的步伐,保障和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大量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争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黄伟泷.论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的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7(12).
[3] 戴家干.创新考试制度 服务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4] 赵芳枝.以大学考试制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4).
基金项目:黑龙江东方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