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07-04温青娜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学院校人才

温青娜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以培养专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以培养新型的职业人才为目标来开展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优势来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职业岗位之间“无缝”对接的一种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高职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政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也可以说高职教育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担负这重要的责任。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显著提升,近些年来,我國高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如政策不完善、高职院校办学不规范、办学特色凸显、教学投入与回收效益不对等问题。而在众多问题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以及培养的人才特色不鲜明等是阻碍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新时期,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能够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努力探索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的教育政策、理念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教学指导,为了能够实现特定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某种教育教学的运行形式和教学方法。它是对特定教育阶段所需要培养的人才的内容、过程、目标等内容的一个概述。简单地说,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应该怎样培养人才”、“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两个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相重叠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目标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带有很强的教学目标的,它与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符合的,通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体现的目的来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得到彰显,担负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二.主体性。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包括建筑、服务、管理、交通等各个行业的职业社会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应该根据各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愿望来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坚持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等进行共同商定的原则,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三.实践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手段等,并且贯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规划以及教学手段等都要尽可能地满足其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中吸取实践经验并且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学习更扎实的专业技能,以便于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四.

多样性。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原则和属性是一致的,都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的,但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地区、学校性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所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多样化的。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1.积极确立“复合型的职业能力”人才的培养理念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仅仅将职业教学局限在具体的岗位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将培养复合型的职业能力作为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复合型的职业能力”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将职业技术、生产模式的变动以及社会职业的流动性等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点内容来抓。同时,对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其使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在发展“职业能力”理念的引导下,各大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增强了高职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训练。目前,我国不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都积极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完善,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本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并且积极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变化特点来调整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例如不少高职院校根据新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来积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增加提升高职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课时,通过教学方案的修订,不仅极大地优化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同时也使高职教育的培养复合型的职业能力人才的培养理念得到落实。

2.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实践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高职生形成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创造能力为教学目标。在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力争打破专业和学科的界限,通过职业岗位活动的实践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进行分析和评定,在此基础上来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核心就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主要依据,以培养高职生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为目标的。因此,在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3.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纷纷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工学结合就是指将高职生的学校学习与企业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成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实施的。它主要是以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其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突出社会适应性、灵活性和区域性特征,即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灵活自主地设置适应性强的专业,使融入产业、行业和企业要素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有目的地培养和选择所需要的人才,缩短未来员工同企业的磨合期,有利于企业减少人才培养的成本。总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职业技能、技巧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培养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去,此外,工学结合也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需求考虑在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他的岗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人的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结果并不理想。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也成为阻碍高职教育持续输出高质量的职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根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总结出未来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培养人才,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高职教育。这种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将企业对特点类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也能使学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得到熏陶,尽可能地缩短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困难。此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学生阶段就提早接触到企业文化教育,促使其尽早感受到职业氛围,接受职业文化。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双证教育,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胜任其工作岗位。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的协议,企业提出其对人才培養需求的建议,与学校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此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以及一定的学生实习的机会等,设置优秀学生技能奖学金,为合作院校的学生提供择优录取的机会等。通过这种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推动高职教育以及企业的共同发展。

2.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的教学内容应该凸显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理论性特点,要切实转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体系。努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考虑进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要从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的变革着手,打破原有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方法体系。此外,还可以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探索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特点,探索实践加学习的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两年的在学校学习,在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工作要求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后,毕业前一年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此外,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行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努力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加强对教学管理的重视

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学管理的重视,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成本意识,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数量的增长和教学规模的扩大,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注重办学特色和成本概念,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量入为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也要注意质量管理的建设。要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还要努力加强专业课的建设,对当前的教育教学进行一定的优化,创建相应的教学模块,通过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学科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并通过这种特色化的专业教学来为学校在社会上打开知名度。

从上世纪末到今天,我国的高职教育也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以及我国教育政策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可以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否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此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也与高等教育为社会的人才输出有密切关系,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宝芳,韩振生,杜长征.国内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2]赵润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

[3]夏德慧,刘芳,宋波.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搭建轻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平台[J].广东化工,2011(03).

[4]魏明.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02).

[5]张勇强.基于胜任力的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猜你喜欢

工学院校人才
人才云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工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