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任职教育教学观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4-07-04王云辉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观念创新

王云辉

摘要:搞好任职教育,就要在教学活动中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本文从分析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对现在任职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入手,提出在任职教育中转变和创新教学观念的措施,以供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 教学观念 创新

教学创新并非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核心观念。推进教学创新,重在转变观念,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具体应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转变片面追求知识数量的观念,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往往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深浅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树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观念,就是要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构成中的核心成份,把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强弱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念,更多地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也就是需要院校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式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方面面进行优化和改革,使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与学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教学相长”的关系。只有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对待教学双方的关系上,往往强调教的主导作用有余,重视学的主体作用不足。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学生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在教学研究中往往重教的研究,轻学的研究,一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往往也是从教的角度来考虑,以利于教师把知识讲出来为原则。而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等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从而获得“自主意义建构”。并通过教师指导,自身努力学习,进行诸如推理、探索、解惑等一系列活动,完成“自主意义建构”,任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岗位指向性等特点,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正是“自主意义建构”实质所在。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强化学生学的主体意识,必须在重视教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学生“自主意义建构”。对于任职教育,要搞好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把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当作改进教学的归宿。

三、转变均衡发展的观念,树立促进个性优良品质发展的观念

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比较注重教育对象的共性发展,而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程式化、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方法模式化等等,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齐步前进,虽然这对学生的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就形成了对学生上岗前总体评价的局面。但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学生的成长、成材有较大部分是由他们自身的专长来引领,换言之是由他们自身的专长来帮助打开其成长的第一扇门。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性、成长环境和经历,以及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他们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智力能力等必定存在着差异。在大学教育阶段,院校必须从教育顶层设计开始,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跟上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只能要求每个学生得到充分提高和最佳发展,不能强求所有学生同步前进。如果强求学生同步前进,势必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抑制了个性也就抑制了创造性。任职教育必须破除均衡发展的观念,在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优良品质的充分发展。

四、转变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观念

以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播知识。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说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一直以来,我们虽然很强调教书育人,主要强调的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知识传播之中,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主要是传授知识。教师被看作盛知识的大容器,学生是盛知识的小容器,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多装知识,才好把知识倒给学生。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都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只拥有丰富的知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必须能够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的任务从原来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转变。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做到教师从教学实施的主导者、权威者和主宰者向组织学生不习的督促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转变;教学过程中从讲授的“主演”向引导的“导演”转变;知识信息传递要实现从单向交流向双向互动式交流转变。真正让讲台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舞台”。

总之,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创新知识。古人的话到了今天应演变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与导创也。”这就是创新教育的教师任务观。

五、转变比较单一的逻辑——演绎的思维模式

目前高校的许多教材以及课堂教学,偏重于逻辑——演绎的思维模式。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教学中许多人都偏好这一方法。在写教材或在课堂讲解中总是习惯于从一般的概念、原理、原则或定理出发,一步一步推理,去获得对特殊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严谨、系统、有说服力,能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但这种方法对大学教育而言,所带来的弊端就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结论都是现成的,学生很难从中有自己的发现。同时,现代教育的着眼点不再是让学生获得现成知识、求得一般能力的发展,而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探究式学习,必须把学生从“教”的对象转变为“学”的主体。大学教育特别是任职教育,重在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关键是学习能力。

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院校可以采用与演绎相应的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它从一系列的具体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用归纳法教学,先抓住现象,然后从现象中抽出其中精髓,再用基本的深刻的原理来论证,建立起新的概念、规律或原理。归纳法虽然不如演绎法严谨,有时甚至还可能走弯路。但运用归纳法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思考和创新,归纳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2]赵长明.浅谈继續教育与任职教育之异同[J].继续教育.

猜你喜欢

任职教育教学观念创新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