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毕业生就业心理反观当前独立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14-07-04劳健盈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劳健盈

摘要: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渐入人心,职业指导工作相继开展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809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求职业过程中暴露出的心理问题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就业现状及成因,针对不同的就业心理尤其是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讨了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心理独立院校就业指导

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也得到了政府深切和持续的关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学教育 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演化程度的加深,大学生群体,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就业的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652万,且这一数据在11年到14年这几年间还在不断刷新着。而在这中间,独立院校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中身份稍显特殊的一类,其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应该充分认识到2005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接受的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将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不再是占有特殊社会资源的精英入职者。

1.1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大学生群体尤其是独立学院毕业生群体就业困难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数据统计显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而需要就业的总人数达到了2400万。实际情况是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以下基层地区、广大农林地区缺乏人才的现象很严重。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即使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漂在大城市,也不愿意到基、到偏远地区或者中小城市就业。

1 .2就业制度性障碍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缺乏导致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由“统包统分”变成“双向选择”,各高校的双选会、各地方的人才市场招聘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有序、信息公开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体制性障碍还有进一步消除的空间。高校教育策划和需求预测明显滞后,市场化反应迟缓,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出现许多学校专业同化和课程同类的现象。高校不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一定程度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其是独立院校中间,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1 .3就业和职业生涯指导滞后导致学生就业观的不成熟

就业指导工作是伴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向毕业生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式转变而出现的。在转变过程中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变化,体现在就业指导目标定为有偏差;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片面;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低;就业指导途径、方法单一等方面。虽然各院校多有购买职业测评工具,但实际的测评工作开展的并不广泛和深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当前就业现状下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在就业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矛盾,这些挫折和矛盾常常会引发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伴随学生在准备求职、求职过程及就业初全程中所表现出来由于心理平衡被打破所引发的情绪、心理变化等障碍。

2 .1认知心理问题

就业心理认知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职业环境认识和两者关系评价的心理活动。自我认知偏差是這个阶段经常发生的心理变化,容易导致两类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自负心理导致偏执。表现为择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的主观评价明显高于客观事实。不切实际的向往高职位、高薪水、高起点,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

自负心理导致逆反。表现为无法吸取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建议,对职业指导人员的正确信息、善意规劝不相信、不听取,甚至抱有戒心反其道而行之。

自卑心理导致恐惧。内心表现为明显弱化自身能力,同时不断强化求职过程的艰难,觉得自己什么能力都不具备,无法竞争到合适的职位。而外在表现为无法正视就业形势,感到择业无望,一蹶不振。

2 .2社会心理问题

从众心理。表现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没有对自身职业特征做出客观的评价,没有对自身职业生涯 发展 做出认真的思考,反而过度在意周围人群的求职过程,面对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结果往往在入职初期才发现自身职业特征和岗位要求不匹配,或大材小用,或能力不及。攀比心理。表现为学生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择业,而以周围人群的择业坐标来定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明明此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总因为某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最终错失良机。

3.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3.1将“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将大多数学生引导向专业相关行业就业的主流,避免因为对专业前途的误解导致在求职时产生的认知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的发生。

3.2将“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综合运用心理咨询专技巧和职业指导观念来解决毕业生求职期间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多加运用鼓励式的心理调试、系统脱敏等方法,缓解整体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如果条件允许为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设立心理档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介入辅导。

3.3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系统化,纳入求职心理辅导内容 以系统的观念规划实施高校就业指导内容,除了职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素质培养等模块内容外,将职业心理辅导同样摆在重要位置。没有好的心态其他内容的训练效果无从谈起。

3.4坚持就业指导全程化对大学新生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新生人学教育中加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在中间年级开展广泛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扎实的专业基础指导实践工作,提高技能,巩固基础。为大三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内容包括就业心理档案内容。为大四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实用的就业指导,开展诸如面试技巧、简历 制作等培训专题。

参考文献:

[1]李朝晖.论新时期高校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曹新美,曾泽鑫.论高校就业工作向“四化”模式的转变[J].党史文苑,2004年12期.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