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研究型教学师资培养方案
2014-07-04严滔周长华
严滔 周长华
摘要:高素养高技能学生是企业选用人才的标准。本文从做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师浅析了如何把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成为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研究型教学师资队伍。
关键词: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 研究型 教学师资 方案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养、高技能、创新型复合性人才。企业在选择用人方面更倾向于高职商高技能的人才,这种导向性十分明显。“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人才”,教师是“质量工程”的源头,高素养高技能型的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教育目标已被高职院校普遍认可并实施,这无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重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只要专业技能过硬,工作岗位是很容易找的,现如今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工作岗位越来越精细化,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用人需求除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看重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软性素质,这些软性素质包括职业个人修养,沟通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等,面对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用一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去对学生做输入,只有这样,输出出来的学生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如何培养我们的老师成为一名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研究型教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所学所践,浅谈几个做法:
一、 多学习,做学习型教师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优秀学生的标准是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这都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就是老师在学校这个大环境里用自己的“技术”塑造出来的“产成品”,老师的水平直接会导致“产成品”质量和成色,本人认为重点有以下三方面:
1) 专业方面的关注与学习;现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工作岗位也越来越细化,无论什么专业都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作为老师,我们要去关注自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及专业课程目标的分析与定位、发展动向及企业对专业的要求。还要经常关注自己专业最前沿的资讯。作为教育者,主动去关注这些信息并及时给予到学生一些观念性的引导和实践性的指导。比如:新学期的第一课,老师引导学生去剖析本门课程的重要性、知识点以及将来就业中岗位的职业特征,时常灌输学生今天所学的某一门课程将来可能就是你未来谋生的手段;这些引导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2)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環境相对优越;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资源也相对丰富,学生普遍个人自主意识很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对当前的专业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目标,更谈不上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自我成长的动力和目标、甚至个人行为认知能力出现偏差等,像用过去那种权威式教育育人法在如今学生完全行不通,必须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要适时用到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甚至成功学的观念去引导和激励学生。
3) 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教师除了研究钻研提高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些学习有关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知识,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目标方向、就业目标方向以及可以拓展的择业方向要提前关注,能指导学生如何让专业与职业相匹配,把课堂教学中如守时、认真聆听、配合老师等联系升华到职业素养,让学生清晰自己的专业技能目标及主动地、提前地做好职业规划;这样的教与学才是与时俱进,与社会相接轨的;老师要变成引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创造力学习型老师。
二、 多实践,做实践型教师
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和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等等,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必须要深入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对专业的具体岗位需求、专业发展趋势及方向,专业就业动态,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设计作更优质的调整。因为为保证教学任务有条不紊进行,不可能所有老师会下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那绝大部分老师往实践型方向发展,也只能靠自身的自觉努力。
1) 经常关注地方性的大型“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网”和“人事信息网”,了解现阶段社会招聘的与我们专业相关岗位及岗位要求,比如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有哪些,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是有哪些,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否与社会职位相匹配,课堂上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点又是否与岗位要求一致等等,掌握诸如此类的信息就可以及时修订某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会主动输入给学生一些这样的信息;让学生学习目标和择业目标更加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能更好做到教学利益最大化。
2)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职业应聘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职业方向以帮助自己定位职业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更大程度锻炼学生的择业、沟通的能力,提前得到一些必要性的训练为毕业前的择业做准备。
三、 求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新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多方面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所以首先我们老师自身要能意识到并做到这一点。
1) 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要充分发掘并去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势,要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必须植入内心,我们在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及职业生涯设计中反复向学生灌输: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向学生宣传计算机类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是干什么的,我们应当怎样规划化自己的人生之路。
2) 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今天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多是93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有主见更注重自己内在的情绪感受,过去那种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已完全不受用,他们更在乎课堂体验,课堂气氛要是快乐的,才学得起劲。一个懂得教学,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会把课堂气氛调动到极高点,能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到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位优秀老师要做到的。比如:我在担任交通工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基本都是纯男生的班级,学生不爱听、静不下心来听、干私活开小差,很懒散,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状态,我在这些班级中应用到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改善课堂效果十分明显。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更配合了,更听话了。具体做法是:每一节课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会有清晰的课堂目标,课堂作业或是实验任务量由少增多,难度从浅至深,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来,辅以作业展示、学生示范等形式,长期实践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配合度高,课堂效果好。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能过硬,有着优秀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整合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造型高职人才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与技能研究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