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被遗忘的“三美”式的爱国诗
2014-07-04孟利
摘 要:闻一多的诗歌是对他的诗学主张的切实践行的结果,他的诗具备了严格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古诗在韵律上以及形式上的特点。本文通过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思想、诗学主张和诗歌,同时结合现在社会发展特点,来探索闻一多诗歌在现今社会中的传播性弱的原因。
关键词:闻一多;徐志摩 诗歌;传播性
作者簡介:孟利(198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01
一、引言
闻一多先生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作为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既为新月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他的新诗又让“新月诗派”与众不同。他的诗歌正是对他的诗学主张的切实践行的结果,他的诗具备了严格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古诗在韵律上以及形式上的特点。闻一多“带着镣铐跳舞”的诗无疑是给当时恣意疯长的新诗一种反对与批评,同时还诗歌以高雅与端庄。而同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的徐志摩,虽然支持“三美”,但却与闻一多有所不同,徐志摩的诗更多的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的情感方面,他的诗歌更自由。本文通过比较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思想、诗学主张和诗歌,同时结合现在社会发展特点,来探索闻一多诗歌在现今社会中的传播性弱的原因。
二、闻徐二人的思想发展历程和特点
诗是诗人思想的结晶,精神的依托。闻一多的一生是曲折复杂的,这便使得他的思想的发展坎坷不已,充满了矛盾、冲突。他十五岁起在清华学校的留美预备班中,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这在他人生的起步阶段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向往资产阶级的文明,同时又有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消极颓废的浪漫精神。当他带着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崇拜之心奔往美国留学后,他的幻想、他的崇拜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资产阶级的独裁、普遍的种族歧视,让他明白了所谓的人的自由与平等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罢了。情是贯穿徐志摩一生的主题。在北方上大学期间,他亲身感受到军阀混战的现实,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的社会,故而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之情,奔向美国学习西方文化经典,以期成为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当“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美国留学生群中,他因着自己的爱国热情,积极地参加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他有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三美”的严谨与“自由”的飞扬
闻一多和徐志摩同为新月诗人,也是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新月派追求“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因而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闻一多便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是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于“音乐美”之外,又要求“建筑美”,同时结合中国诗画想通的传统又提出“绘画美”。闻一多忧郁、内敛的性格加上他的专业以及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倾向于“和谐”、“均齐”的传统美,在他的诗中,努力地追求韵律以符合“音乐美”的标准,极力地讲求均齐、一致以符合“建筑美”的标准,而在诗中对颜色的频繁使用和挑剔又是为了符合“绘画美”的标准。闻一多对新诗“音乐美”的追求体现在诗中,便是音组C尺连续排列的韵律节奏,样的节奏要比之前的白话诗在音节上的要求严苛的多。闻一多的审美倾向是严谨、整饬、坚实、明艳、直露、爽朗,体现出一种实在、厚重的和谐。
但要是看到闻一多所作的诗歌的另一面,闻一多诗歌大量地采用象征手法,他认为中国古典诗歌自始至终追求的就是这种“隐”的美学传统。闻一多的新诗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在创作中引入了法国前期象征主义的象征手法,这便沟通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言不尽意”与西方象征诗的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如在闻一多的诗歌中,常以有声有色的物象暗示抽象的精神现象,没有呐喊,没有平衍,更没有描写,而是以意象来烘托情感和哲理。
但徐志摩的诗则不同,他热烈的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剥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徐志摩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他执著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徐志摩总是抓住每一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这与闻一多的刻意追求音律的整齐有更多的自由,也更有韵律,容易理解,也朗朗上口。故而他的诗便是含蓄、委婉、柔和、淡雅、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空灵、飘逸的契合。
由于闻一多的诗是“三美”式的诗,过于整齐,甚至有时候显得死板,无法显示出新诗的自由,在人们对诗歌的热情逐渐冷淡的今天,也就远离这种格式化的诗歌,而更愿意追求诗中的自由以及诗的形式的自由了,空灵、飘逸的徐志摩的诗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追求,因而读者更愿意去欣赏徐志摩的诗歌,闻一多的诗也便逐渐受到冷落了。
现今社会的和平稳定为社会的各方面非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以经济建设的社会大潮流在不自觉地淡化普通大众对于政治的关注,同时强调经济方面的发展和自身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闻一多的诗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也正是他的局限性,时移世易。而徐志摩的诗则更多地侧重于对人的普遍精神需求方面的阐释,更多地写人的爱、思念、忧愁等情感方面的东西,而这些情感却最普遍地存在于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之中,因此也是要传播的更广一些的。
四、结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不能说某种诗歌的传播性弱就否定它的价值,闻一多的诗在今天虽然被吟诵的次数少一些,但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是向我们展示一种脊梁式的精神,是一种敢于为自己的信仰而坚持到底的精神,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能肩负重任的脊梁式的人物,这就是闻一多诗歌能够永久流传的理由。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闻一多诗文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7.
[3]吴满珍,李秋芸.最近30年闻一多诗歌研究综论. 汉江论坛.2009.8.
[4]王薇,论闻一多诗歌实践的局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12.
[5]蓝棣之.闻一多诗全编.[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6]周彦.中西合璧的宁馨儿——闻一多诗歌色彩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J].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