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企合作之路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动力
2014-07-03陈国明
陈国明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职业院校要关注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着手,论述了围绕现代产业化建设,调整传统办学思路,着眼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一体化教学,以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观点,以及采取顶岗实习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阐明加强校企合作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办学思路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天,众多职业院校已成长起来,但真正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独占鳌头者却屈指可数。那么,如何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办学经验,认为职业院校要用创新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加强校企合作着手,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增强技校自身的吸引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一、围绕现代产业化建设,调整传统办学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技能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载体,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要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必须围绕现代产业化建设,调整传统的办学思路。
1.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发展的信心与动力
201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精神为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报告对“现代”两字的强调,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2.创新办学思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近年来,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会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应抓住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与当前市场产业化的需要,改进或改革传统的专业设置、授课方式,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着眼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
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就业,服务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着眼人才培养目标,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1.搞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
认真搞好市场调研,紧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与产业集聚区企业的合作方式。
2.结合企业需求,做优传统专业,拓展新的学科
一是坚持做优传统专业。如车工、钳工、电工等专业一直是职业院校的传统专业,这些专业所涉及的工种通常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环节,而产业集聚区对这类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在培养基础技能型人才方面,学校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做“精”优势专业。二是细化优势专业。针对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化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如把车工专业细化为数控车工加工技术、车工技术等专业,把钳工专业细化为模具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把电工专业细化为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经过细化调整的专业进一步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满足了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校企合作打下了必需的专业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在改革办学模式的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培养“到岗即用”“到岗能用”的合格人才。要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整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课时比例
职业院校传统的课时分配,往往是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比例基本相当。为适应现代企业用工的需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加大实习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的比例,适当增加实习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与实操训练。
2.拓展实习实训场所
学生实习一般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进行,与企业合作后,生产实习可安排在企业进行。同时,采取与企业共同制订生产实习授课计划的方式,以实现实习教学效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3.健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一体化教师比例
一体化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培训专业教师。比如,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和教学水平;利用寒暑假分批派遣专业课教师外出学习,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和学术活动,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此同时,还可聘请有关教学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对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将理论与实操进行更好的衔接,彻底打破理论课与实操课在授课教师、授课场所方面的界限,将两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为职业院校注入活力。
四、采取顶岗实习方式,以校企合作促就业
顶岗实习是指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或用工单位实习的一种方式。其不同于普通实习之处在于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履行岗位的全部职责。在企业里,学生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生产线,在具体的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态度、技能水平,也为实习单位发现可用之才提供了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找到长期合作的契合点。因此,切实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是学校努力的目标。endprint
一是做好制度保障。学校要根据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全方位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动态管理学生。学生从离校参加顶岗实习到毕业前的一段时间,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学校仍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例如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库、制作《学生情况登记电子表》等,以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三是保障学生权益。为保障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权益,学校要派专职教师跟踪服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岗前教育和安全教育;同时,用书面协议的形式约束用人企业的行为,切实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四是注重对口安置。学校一旦确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后,一方面要加强同传统优势企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与新的有发展前途的用人企业沟通联系,把学生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岗位锻炼实习,为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五、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目前,尽管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了一些合作尝试,但从某种程度上看,还只是在满足学校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基础上的单一的校企合作,而校企之间资源合理配置、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实现共赢的局面还未形成。因此,职业院校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学校和企业以及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
一是国家应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维护学校与企业双方利益。当前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主要在企业,企业在用人方面居于主动地位。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也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学校与企业要科学安排学生的轮岗计划。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使实训时间相对集中,便于企业安排轮岗,科学的安排有利于学校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又有助于企业实现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三是改革在校生管理模式,使其做好适应未来岗位的准备。通过举办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以及培养责任安全意识等,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引导他们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教育只是步入企业的一个开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会有一个转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效益,更能从实际生产中领悟到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还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企业文化,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因此,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只有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才能使职业教育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才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技工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