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法语教学
2014-07-03陈曦
陈曦
摘 要:高校外语教学的对象是汉语知识体系完备,并且具备多年英语学习经历的成年人,他们在学习法语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和英语的影响,迁移规律在法语语言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法语教学。
关键词:迁移规律;相同要素学说;概括化迁移理论;正迁移;负迁移
在高校法语语言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体会:初学阶段,识记法语字母时很容易,因为26个字母和英语完全相同,但是读音却完全不同。有时会把法语字母Uu
[y] 读成“优”,字母Vv [ve] 读成“威”;这实际就是教育心理学当中学习的迁移现象。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叫做正迁移,也称为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也叫做干扰。
作为高校法语教学对象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零基础的,但实质上,他们是具有稳固的母语学习知识,并且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成年人。在不具备法语语言环境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利用母语和英语的思维,借助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法语;对法语的所有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规则等的理解,都需要通过母语或第一外语作为媒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法语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迁移现象不可避免,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来促进法语教学,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迁移规律的相关理论
(一)相同因素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二十世纪初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因素说,认为只有存在共同要素的条件下,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即产生迁移)另一种学习。在语言学习时,一方面,母语和第一外语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比如在汉语当中,不强调时态,对于过去和将来发生的动作,只要加上时间状语,或者在动词后加一些副词来区分现在时:譬如“过”,“了”,“好”等表示过去;“会”,“要”,“将”等表示将来。举个例子:汉语中表示现在发生的动作:“我去看电影。”表示过去时:“我去看过电影。”表示将来时:“我会去看电影。”因此学生在学习法语的时态过程中,通常借助第一外语英语的时态来理解,相同的动词在三种时态中有相应的动词变位。
另一方面,在法语本身的学习中,掌握了未完成过去时(imparfait)和简单将来时(futur simple),再学习条件式现在时(conditionnel présent)就容易得多,因为条件式现在时的构成就是简单将来时的词根+未完成过去时的后缀。因此,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来学习的内容产生迁移,从而减小了学习的难度。然而,桑代克的相同因素学说后又被证明存在片面性,共同因素固然是使迁移现象成为可能的客观条件,但仅存在共同因素并不足以保证迁移的发生,甚至还会产生干扰作用。
(二)概括化迁移理论。在批评桑代克的相同因素学说的过程中产生了另一种迁移理论——概括化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相同因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形成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可以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规律。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就是要从个别的语言现象中抽象出一般原理。这一理论强调经验的概括作用,而把两个学习活动间相同要素的作用降到最低,认为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法语学习当中,对于意义不同的动词,可以分析概括共同成分,简化结构,掌握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将规律迁移及其他。法语中prendre,comprendre,apprendre这三个动词的共同成分是prendre,因此,只要掌握了prendre的变位,无论哪种时态或语态,其他两个都只需要加上相应的前缀就可以了。拿过去分词来说,prendre的过去分词是pris,comprendre的过去分词只要加上前面的com变成compris,apprendre加上前面的ap 变成appris。
(三)正迁移与负迁移。前文提到过,在语言学习当中,已经掌握的语言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如果两者之间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那么学习者则会很自然地把这些相同或相似的规则迁移到目标语言当中去。这样的迁移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学习负担,促进目标语言的学习,就是正迁移;以在汉语和英语当中也有广泛应用的委婉语为例,法语的委婉语,就可以借助迁移到汉语或英语情境中的方式来理解和使用。例如法语中委婉地表达女性怀孕,可以用 dans une
situation,即汉语中说的“有了”或“有喜了”;用quitter le monde来表达mourir,就如同汉语中用“走了”来委婉地表达“死亡”,英语中用“pass away”来表达“die”。
相反地,汉英和法语之间除了共性还存在着差异,并且差异还远多于共性,那么前者就会对目标语言的习得产生干扰,阻碍目标语言的学习,即产生负迁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干扰作用会远大于迁移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法语时会机械地套用汉语或英语中的规则和模式,从而导致出现法语语言使用的不规范甚至错误。例如英语和法语中都存在的单词excellent,再比如法语中的exemple学生经常拼写为英语中的example,exercice错写为英语的exercise。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中,“相同因素学说”强调学习迁移取决于客观事物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概括化理论”则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能力;正迁移与负迁移则要求在实际教学和学习当中,正确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二、迁移规律对法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法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在学习中触类旁通,使得顺利迁移到新知识成为可能;若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的旧知识不足或者脱节,学习则有可能出现困难。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密切相关,一般基础课程学得扎实的学生,专业课程也相对轻松;反之基础成绩差,专业课程也不会很好。因此,掌握基础知识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首要条件。其次,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实质上就是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迁移成正比,即分析概括能力越高,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作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责任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背单词为例,很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究其原因,其实是他们记单词往往孤立地去记单词,而不善于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方式来总结单词的构成,发音及用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词汇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由机械记忆转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联想记忆,通过迁移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比如可以利用同类联想记忆:一年四季saison
printemps(春),été(夏),automne(秋),hiver(冬)。词汇系统如此,语法的系统性则更强。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概括,那么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断提升。最后,正因为迁移规律的作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正迁移,积极规避负迁移。具体表现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和英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比它们与法语的异同,借助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抽象的语言现象,不断分析总结,进而加深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发挥迁移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不能过分依赖汉语和英语,我们应当让学生自觉克服已有知识经验的不良影响,尽快建立法语思维的意识,进而养成用法语进行思维和交流的习惯。当学生因为负迁移的作用而受到影响时,应当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渐渐熟悉和习惯法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淡化干扰作用,最终达到用法语恰当地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容忽视。高校学生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母语汉语和第一外语英语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的共性,克服学习障碍,提高法语学习效率;负迁移虽然会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只要正确地把握好迁移规律,从错误中认识到原因,就能够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