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2014-07-03莫为文
莫为文
摘 要: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对人与对事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做到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人才为本,尊重个人价值。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加快“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步伐,促进人才与企业共荣辱的思想观念形成,确保企业在快速经济的船帆中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国企;需求层次理论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
'shierarchyofneed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都决定着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生理需要主要表现为:吃、穿、住、用、行、医等。企业想要员工持续努力工作,最起码要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满足上述六个基本需求,这也是今天很多求职者在职业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因。(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表现为员工在企业中要求获得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高一层次,当员工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渴望这种安全需要。(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指员工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与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需求比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更细微,这种需求是无法度量的,相对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来说是比较难以满足的。(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表现为员工希望自己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充满信心、有实力、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员工希望有尊贵身份、有高等地位、受他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种创造需求,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属于最高等级的需求。自我需求是员工在工作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在这个需求层次,员工的工作已经不需要企业用规章制度去强制完成,他们能够接受自己和接受他人,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事,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积极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在自我实现需求层次,工作使员工感到最大的快乐,他们竭尽所能,力求完美,使自己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社会所期望的人物。
了解员工的需求是企业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求充满差异性与不定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经常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激励。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对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要求企业从根本上去创造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员工与自然、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同事之间和谐发展的道路。论文主要针对后两者进行详细探究。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生产力。企业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全面发展人才。企业通过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员工的需求,以满足员工需求为管理方向,按需设立各种知识、管理、技能的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参加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提升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技术创新。
(二)有利于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思想。从“人的本质是自私”这个思想角度来分析,企业员工如果是为了企业为了提高生存条件而工作,那么从人的自私本质来讲,员工在勤奋与懒惰之间更容易选择懒惰,这样的话企业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别说求发展了。在这种的条件下,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恰能够解决员工懒惰不积极的难题。企业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阶梯式满足员工的需求,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与重视,从而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当员工在企业遭到外部冲击或者企业获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感到愤慨或者由衷的骄傲的时候,员工的主人翁态度便形成了,一旦形成主人翁的思想,员工就会积极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改变、革新。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植员工内心,员工所做的事情就像是为自己做的一样,无论是出于人自私的本性还是出于大无畏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员工的积极、勤奋、忘我境界都是企业难以估量的。企业借助于员工集体的智慧与勤奋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减少内部消耗,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增强综合实力,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四、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一)招揽人才。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伯乐的角色。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不是见人就觉得是千里马,而是在市场人力资源充足的现状下物色好合适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将其发展为公司的拔尖人才。国企在私营企业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日渐增强的竞争背景下,不做出积极的改革是无法避免落后被淘汰的命运的。现代经济背景下,国企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是光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就可以解决的,关键还要靠改革,靠科技的创新,靠管理体制的改善,靠招纳人才。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面向高校、内部培养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国企只有注入新的生命,塑造新的企业思想,切实去为求生存求壮大而做出努力才有机会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立足发展。
(二)把员工当企业的合作伙伴。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转变到如今的人才竞争。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动机。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要求适时招揽人才,还要求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在合作中达成默契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员工不应该只是企业的工具,更应该是其中的一份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智能团。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许多员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企业发放的薪资与津贴奖励,他们要求的更多是自身在企业的存在感与价值的体现,而有这些需求的员工往往是怀着长远发展的思想留在企业,希望在企业能够大展宏图,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实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以员工为服务对象。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是服务于员工的,企业为了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而服务。企业在团体创造的大蛋糕里面分切一部分蛋糕给员工满足员工基本的生理需求,吃饱的员工才有力气为企业建造大房子和实现更雄伟的目标。国企应该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对员工定期进行需求调研,以答题卡的方式询问员工目前的需求、愿望以及对企业的建议。不要小看这种提问式的调研,它能够体现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期望与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有助于促进员工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推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国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创新模式,是在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斌.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必由路径[J].2010,(10):6-8.
[2]匡建华.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观念[J].2010,(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