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2014-07-03王志强
王志强
摘 要: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企业审计机构或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业务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政策性强等特点,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行评价,是经济责任工作难点之一。審计结果事关领导人员升迁去留和任用,是一项责任大、风险高、要求严的工作。但就目前而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个难题,争议颇多,国内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还没形成,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成为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深入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现状,比较国内各类经济评价指标优劣,探讨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科学、规范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分析
一、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源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的理论基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动因是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对受手托经济责任评价和监督。由于资本所有者受到精力、专业知识、时间、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就会委托专业经理人员去执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职能,从而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经营者业绩,使经营者和所有者两者的目标一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投资回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安排,制约经营者的行为,避免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侵害所有者的利益,督促经营者提高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含义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企业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期期间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评判和界定的行为。为此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审计评价原则的内涵。在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应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行业统一标准,并注意对同一类型的被审单位和同一类型的经济事项、问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审计评价;
二是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应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围绕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所体现的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能超出审计的职能范围评价;
三是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应统一,应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局来评价,对于损害国家利益攻取单位集体利益,不仅不能给予肯定评价,还应通过审计的事实和数给予充分揭露。
三、 国内主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目前,国内各行业、部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构或部门在进行审计评价时,主要参考以下三方面评价体系:
一是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1986年12月,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其规定的评价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被审单位的评价,评价内容围绕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展开,同时对资产质量情况评价,并对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对被审计人的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负责人应承担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评价,同时对企业负责人重点经营决策的合规性、效益性评价和遵守财经法规纪律情况进行评价。
二是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企业经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即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于1999年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该规则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即对企业的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初步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等在内24项绩效评价指标,可以说目前国家各行业绩效评价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三是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2006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第14号令)及其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规定企业综合绩效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其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占到70%,主要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占到30%,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国资委发布具体绩效评价指标与上述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企业经营效绩评价指标不尽相同,但其形成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参考的依据。
四、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
(一) 确定审计评价指标。内部审计在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参照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中内审制定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内容,在审计评价方法上将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与财务收支审计评价方法结合运用。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任期内业绩考核主要指标、以及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相关经营绩效指标等。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企业发展能力、重大经营决策以及法规政策执行等事项。
(二) 建立各类审计指标评价标准值及量化分值。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确定审计评价指标标准值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国家或各行业没有对相关评价指标形成统一的标准值,这也就成为内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所面临的瓶颈之一。那么如何确定各项审计指标评价标准值及量化分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确定定量指标标准值。在确定定量指标标准值过程中,首先要对本单位所处行业参照国家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行业经营绩效水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然后再对照本单位近几年财务、统计数据,计算出审计评价指标结果并与行业水平对照,再最后综合确定每项审计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2. 确定定性指标标准值。对定性指标的评判主要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如何减少或降低主观因素,应从在确定定性指标标准分值开始,可以将每项定性指标涉及评价内容划分出不同情况,不同的情况下得出不同的标准分值。在设定各标准分值的过程中,要征求企业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会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大家集中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决定标准分值。
3. 确定审计评价指标量化分值。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标准进行量化。可以采用千分制也可以采用百分制。在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得分进行量化过程中,要体现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定量指标标标准分值占总分值的权重即增加客观因素的评价,相应降低定性指标标准分值权重即减少主观因素的评价。
4. 确定量化评价结论标准 在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时,对审计评价结果应按照评价得分、评价类型和评价级别进行区分,从而直观地体现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结论。应根据各项指标计算出实际得分的汇总结果,按照不同档位或级别进行标准划分。如评价得分以85、70、50分作为类型判定的分数线;评价类型是根据评价分数对企业综合绩效所划分的水平档次,用文字和字母表示,85分以上为优秀(A)、70~85间分间为良好(B)、50~70分间为基本称职(C)、50分以下为不称职(D)四种类型。
五、 结语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通过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可以预先让领导干部知道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应建立的制度、应遵循的程序。通过对照检查、防漏补缺,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的目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将组织部门的要求融人到具体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中去,为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简明、清晰的决策信息。内部审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还应不断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从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目标迈进。(作者单位:冀中能源邯矿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