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危机内生论*

2014-07-03屈云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资本家内生总量

屈云海

(徐州粮食局工会,江苏 徐州 221018)

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即以资本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占主导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来,经济危机及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便与其始终相伴随。而对于经济危机的成因、生成机理及治理措施的研究也成为现代经济学围绕的核心。依据经济危机的成因和生成机理,笔者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划分为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和外生型经济危机两种类型。

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是指由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出来的一种经济危机。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会呈现出必然性和周期性;私人资本主义外生型经济危机是指与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的外生因素 (如商业投机、社会经济政策等)而引发的一种经济危机。私人资本主义外生型经济危机一般说来总是呈现出偶然性和非周期性,这和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所呈现出来的必然性和周期性截然不同,其完全是由两种经济危机的不同成因和不同生成机理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和外生型经济危机通常又总会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混合型经济危机,使得人们更难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随着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越来越发展成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使我们有可能纯粹地研究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本身,并进一步揭示出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的成因和生成机理。在西斯蒙第之前,所有经济学者都至多承认由经济结构失衡所引发的结构失衡性生产过剩。西斯蒙第实际上是第一个发现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的古典经济学家,这也是西斯蒙第把自己的学说称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的根本原因。凯恩斯虽然在古典理论之外发现了第三种失业状态 (即非自愿性失业),从而在事实上也发现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现象,但凯恩斯不懂得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总量失衡的内生机理,从而最终把经济危机的成因归结为偏好、预期等主观因素。现代自由主义也至多只是承认由经济结构失衡所引发的结构失衡性生产过剩和结构失衡性经济危机,并把这种结构失衡性经济危机的成因归结为政府的错误干预,根本不懂得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由总量失衡所引发的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和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现代经济学各个流派由于都不能区分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和外生型经济危机,因而使经济学领域的分歧和对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经济领域,任何客观规律一般都不是在纯粹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因此,认识这些客观规律就会变得十分困难。经济学领域尽管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去创造一个接近纯粹状态的实验条件,但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对于研究经济规律在纯粹状态下的表现形式同样具有科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为了揭示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的生成机理,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状态的经济模型,其具有以下特征:

1.该经济体是一个封闭经济体,即暂不考虑对外贸易;

2.该经济体只存在单一的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不存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各种社会生产方式,不存在以劳动者自己拥有生产资料和自我劳动为特征的个体商品生产方式,只存在以资本的私人所有权和工资性自由劳动为特征的私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

3.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全部用于即期消费,而这正是现代经济学渴望实现的极限目标;

4.全部社会成员只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即把一切依靠税收、地租、利润等收入形式作为生存条件的社会成员都归结为资产阶级的家庭成员;

5.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一切发展顺利,即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商业投机、政府干预等问题。

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时必须首先区分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这两个概念,或者说,必须首先区分预付资本价值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本价值。例如:假定预付资本价值为10000个价值单位。其中,固定资本为6000个价值单位 (即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分十年折旧完毕 (即每年耗费600个价值单位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为4000个价值单位(包括每年耗费3000个价值单位的原辅材料和1000个价值单位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如果考察年产品就可以看到,全部预付资本价值为10000个价值单位,而每年耗费的资本价值为4600个价值单位 (4600=4000+600=3000+1000+600),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两个不同的量。如果全部固定资本不是分十年折旧完毕,而是在一年内全部折旧完毕,在考察年产品时就会看到,预付资本价值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完全一致。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具有直接的和决定性的意义。在作了以上说明以后,就可以把建立在纯粹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或者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公式)表述如下:

无论是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还是考察单个资本的运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要想正常进行,商品价值中的第一个部分必须足以用来补偿社会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C),商品价值中的第二个部分必须足以用来补偿社会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力价值 (v),商品价值中的第三个部分为剩余价值 (m)。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在正常情况下必须大于零(即m>0)。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中,如果m≤0,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也就自然被消灭了。必须注意,在资本的现实运动中,单个资本家完全有可能维持短期亏损经营,但这绝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正常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经济中,产品不需要经过交换,但在商品经济中,产品必须首先经过交换。因此,在剩余价值大于零的情况下 (即m>0),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有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资本家阶级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家庭即期消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 (仅从价值角度进行考察)上重复进行。这种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通常被称为简单再生产。这样一来就会看到:

市场总供给=c+v+m

市场总需求=c+v+m

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 (即不存在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问题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从而也就不存在由总量失衡所引发的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

第二种情况:资本家阶级将剩余价值 (m)的一部分用于家庭即期消费 (m1),而将另一部分货币 (m2)用于窖藏 (即m2既不用于投资也不用于消费,更不转化为社会储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这样一来就会看到:

市场总供给=c+v+m

市场总需求=c+v+m1(m1<m)

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总量失衡问题 (即产生了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问题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当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产生由总量失衡所引发的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

以上两种情况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般来说并不存在,因而只具有纯粹抽象的理论意义。

第三种情况:资本家阶级将剩余价值 (m)的一部分用于家庭即期消费 (m1),另一部分货币 (m2)用于追加投资 (或直接进行追加投资,或通过储蓄再转化为追加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种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叫做扩大再生产。这样一来,社会就业量就会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仍然假定社会就业总量和资本总量按同一方向变动)。如果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切发展顺利 (即不存在商业投机或结构失衡等问题),这种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就会一直持续到社会经济体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形成一系列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由此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又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经济模型。为了简便起见,可以进一步假定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价值(V)和产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 (m)保持1:1的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劳动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工资额相等),并且假定资本主义原始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200个价值单位 (即C=200),资本主义原始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力价值为100个价值单位 (即v=100)。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第一个生产过程 (即原始生产过程)表述为:

200c+100v→200c+100v+100m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第一个生产过程 (即原始生产过程)中,共耗费了200个价值单位的生产资料和100个价值单位的劳动力,从而生产出400个价值单位的商品。再假定100个价值单位的剩余价值 (即m=100)中,资本家阶级拿出40个价值单位的剩余价值 (即m1=40)用于家庭即期消费,其余60个价值单位的剩余价值(即m2=60)用于追加投资。为了简便起见,再假定新追加的投资仍按2:1的比例分为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新追加的劳动力。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第二个生产过程就表述为 (ΔC:ΔV=2:1=40:20):

240c+120v→240c+120v+120m

因此,在资本主义第二个生产过程开始时的市场供求情况为:

市场总供给=200c+100v+100m=400

市场总需求=240c+120v+40m=400

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

再假定资本主义第二个生产过程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此后的新增投资必然会因为无新增劳动力而停止增长。这样一来,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第三个生产过程就只能在第二个生产过程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也就是说社会经济体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在此之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至多只能在最大的就业规模上重复进行。

我们知道,资本家阶级的家庭消费有两个界限:一个是资本家阶级所拥有的货币量,这是资本家阶级家庭消费的社会界限;另一个是资本家家庭成员的生理需要,这是资本家阶级家庭消费的生理界限 (或者叫自然界限)。由于资本主义第二个生产过程所产生的120个价值单位的剩余价值 (即m=120)既不能完全形成资本家阶级的家庭消费 (m1<120,这是由资本家阶级家庭消费的生理界限决定的),也不能形成新的追加投资 (即m2=ΔC+ΔV=0,这是因为社会经济体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从而导致新增投资因无新增劳动力而停止增长),所以在资本主义第三个生产过程开始时就会形成如下的市场供求状况:

市场总供给=240c+120v+120m=480

市场总需求=240c+120v+m1(m1<120)

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只要资本家在社会经济体已经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能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家庭消费,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 (即有效需求不足)就产生了。如果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在社会经济体已经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断地重复进行,那么,这种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的规模就会不断累积。当这种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的规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总量过剩性经济危机(即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就必然爆发。也就是说,社会经济体处在充分就业状态的过程恰恰就是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不断累积的过程,从而是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的生成过程。追求充分就业这个目标同时成了追求总量失衡性经济危机 (即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本身。这是私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出来的二律背反。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看到,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一切发展顺利 (即没有商业投机、没有结构失衡、没有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就业总量就会一直随着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社会经济体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市场供给总是等于市场需求。

市场总供给=c+v+m

市场总需求=c+v+m1(资本家阶级的消费需求)+m2(资本家阶级追加的投资需求)

=c+v+m(m1+m2=m)

如果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发展不顺利(即如果社会经济体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出现商业投机、经济结构失衡、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等……),那么社会经济体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就完全有可能爆发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这也正是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和外生型经济危机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混合型经济危机时所出现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是在私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很少能看到纯粹形态的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公式一下子就把私人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 (即总量失衡性生产过剩)的内生机理揭示出来,从而也把私人资本主义内生型经济危机的生成机理揭示出来。必须说明的是,在经济模型中所设定的一切数字比例关系都是任意假定的,因此,无论这些数字比例关系在社会经济现实中的大小如何,都绝不影响我们所做结论的科学性和普遍意义。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庇古.福利经济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熊彼特.经济分析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伯南克.大萧条 [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8]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哈耶克.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弗朗索瓦·沙奈.突破金融危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猜你喜欢

资本家内生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