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凤来仪”水利兴

2014-07-03黄发晖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5期
关键词:来凤酉水来凤县

黄发晖

2014年3月中旬的一天,作为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检查验收组的一员,笔者来到湖北西南边陲的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检查验收2013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情况。在这个不到33万居民的大山深处,经济发展迅速,水利事业在国家的扶持下更是蒸蒸日上,不由得使我产生景仰之情。

龙心大悦 皇上欣然赐县名

来凤县东南与湖南省龙山县隔酉水相望,西南与重庆市酉阳县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来凤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汇聚 17 个少数民族的山区县,也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来凤县周时为巴子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大旺宣抚司,属四川行省;元末明初先后设散毛、大旺、东流、腊壁、卯峒、漫水、百户等七大土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改土司制度为流官制度),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来凤县。

在湘鄂两省交界的酉水河湘鄂情大桥上,紧靠来凤桥头新修建的牌坊上,“龙凤呈祥”“有凤来仪”几个大字特别显眼。来凤县水利水产局局长段绍鹏说,这几个字缘于一段传说,也道出了来凤的来历。

传说清乾隆元年,正值爱新觉罗弘历登基之日,在散毛宣抚司辖地的半边城上出现了“凤凰翔集,声鸣九天”的现象,时逢湖南永顺宣慰司经历、檄委协理恩施县事的于执中正在这里弹压土司,推行改“土”归“流”。他当即上书朝廷,以祥瑞之兆告之皇上,乾隆皇帝接报后龙心大悦,以为新君登基,有凤来仪,表明皇恩浩荡,化及“蛮夷”,于是御赐当时七大土司所居住之地为“来凤”,并建立了来凤县。

酉水探源 风景背后有水荒

酉水,是来凤县境内最大的自然河流,被土家族人称为母亲河。酉水,风光旖旎,文化底蕴厚重。蜿蜒于鄂、湘、渝、黔四省九县市,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最长的支流,古称酉溪。

据清同治五年版(1866年)《来凤县志》记载,酉水源出宣恩县与鹤峰县交界处的将军山,在宣恩境内因河水清澈,水底白色卵石清晰可见而称白水河,经来凤仙佛寺又称佛潭河,并且对酉水源头的多种说法进行了辨析。而《汉书·地理志》记载:“酉源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

那么,酉水之源究竟在哪里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同行告诉我,就在宣恩县椿木营堰塘坪及鹤峰县的酉源山。2011年10月,此观点被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织的穿越酉水文化科学考察活动确认,并在海拔高度1892米、东经109°45′20″、北纬30°1′2″处立下了酉水源头的石碑。

酉水河是来凤县的主干河,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由西北流向东南,犹如“佛手”汇入酉水河。酉水河两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集“山、水、洞、城、情”景观于一身,融“雄、险、奇、幽、秀”景色为一体,仙佛寺、土家民族风情园、“酉水三峡”(龙嘴峡、阿塔峡、卯洞峡)、百福司古镇等自成一景。特别是巴风土韵、民情风俗,造就了来凤“歌舞之乡”的美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摆手舞,从这里走向山外,成为土家族艺术的代表。

然而,山洪、干旱却是山区挥之不去的梦魇。《来凤县志》记载:土地多在山坡,只能在近水的地方用水车引水;岩谷有泉水的地方,则靠筑坝挑水解决数亩农田用水;沟壑不能接笕(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处,则任其泄放;没有泉水的地方,地皆荒废。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张冲在老虎洞及沙坨倡修引水渠道,则是最早的有记录的人工河流,只是解决了周边千余亩农田的用水问题。

民心所向 真情换来水利兴

新中国成立后,山区水利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经过60多年的建设,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万亩、人口32.3万人的来凤县修建了54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4座,堰塘295口,灌溉渠道470多公里,堤防501公里,小型提水泵站38座。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从2011年起,国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中央财政补助给来凤县的维修养护经费从无到有,由75万元逐年增加到134万元,地方政府每年安排18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而从2013年起,湖北省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资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仅此一项来凤县就获得354万元的维修养护补助。

段绍鹏告诉我,为了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他们对管辖的水利工程分类排队,逐一摸底,按轻重缓急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并严格实行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检查验收制。用真情办实事,解决了工程的“肠梗阻”,保证了资金用到实处、群众得到好处。纳入计划的红岩堡等5座水库、酉水河等3处共43公里堤防、甘洞桥和水寨二级泵站全部按计划得到维修养护,保证了这些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最大限度发挥。

段绍鹏形象地说: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就像一副“催化剂”,化解了民忧民怨,赢得了民心民意。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清澈的酉水河中群鸭正追逐戏水,不由得想起北宋诗人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来凤县水利事业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之“凤”,快马扬鞭,展翅腾飞。

猜你喜欢

来凤酉水来凤县
湘西酉水船工号子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酉水:奔腾的湘西血脉
酉水:武陵故地 山河故人
“90后”陈来凤:大别山中“带货”忙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关于酉水
那条鱼,在来凤古驿的往事里游弋千年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