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邯郸市夏玉米新虫害耕葵粉蚧的防控技术

2014-07-02王曙峰孟祥平郭锦昌

河北农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蜡粉虫源禾本科

王曙峰 孟祥平 郭锦昌

邯郸市夏玉米新虫害耕葵粉蚧的防控技术

王曙峰1孟祥平1郭锦昌2

邯郸市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500万亩左右,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的45.5%,总产量占全年粮食的61.7%,夏玉米的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夏玉米在邯郸市的粮食上台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耕葵粉蚧是近几年为害较重的夏玉米田新型害虫,2006年首次在邯郸永年发现,后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同时它又属于群居性害虫,2011年在邯郸市永年县西苏一块有争议的夏玉米田调查鉴定,该块夏玉米田虫株率100%,最少的一株有虫4头,最多的一株有虫106头,且世代重叠严重。据统计2013年全市有180万亩夏玉米受耕葵粉蚧为害,其中50万亩受害严重。由于2013年基数较大,2014年必须加大除治力度,抓住防治的最佳时期,做到早发现、早除治,把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耕葵粉蚧的世代交替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耕葵粉蚧有雌雄虫之分.雌成虫体长3—4.2毫米,宽1.4—2.1毫米,长椭圆形而扁平,两侧缘近似平行,红褐色,全身覆一层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1.42毫米,宽0.27毫米,身体纤弱,全体身黄褐色。卵:长0.49毫米,长椭圆形,初橘黄色,孵化前浅褐色,卵囊白色,棉絮状。若虫:共有2龄,一龄若虫体长0.61毫米,无蜡粉;二龄若虫体长0.89毫米,宽0.53毫米,体表被白蜡粉。蛹:体长1.1—1.2毫米,长形略扁,黄褐色,触角、足、翅明显。

耕葵粉蚧的发生规律为一年三代,在田间残留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月—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孵化期半个多月,初孵若虫先在卵囊内活动1—2天,再向四周分散,寻找寄主后固定下来为害。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保护层,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雌若虫老熟后羽化为雌成虫。雌成虫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内,第一代发生约在4—6月中旬,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基部吸食汁液。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旬—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6月中旬末,卵孵化为若虫,爬到玉米植株上为害,这时玉米植株抵抗力差,造成危害最大。第三代于8月上旬—9月中旬为害玉米,这时玉米植株抵抗力增强,因此对其造成的危害较小。

二、玉米植株受害症状

玉米耕葵粉蚧是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寄主的汁液,呈现白粉絮状聚集为害,受害玉米初期叶鞘发黄,叶片从叶尖、叶缘开始发黄,自下而上逐渐卷曲、干枯,生长缓慢;重者使植株短小细弱,根部有许多小黑点,根茎部变粗、肿大,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严重时不能结穗,甚至整株死亡。

三、耕葵粉蚧为害逐年加重的原因分析

1、小麦—玉米连年种植,为玉米耕葵粉蚧的周年为害提供了大量虫源及有利的生存条件。由于该虫只危害禾本科植物和杂草,同属禾本科作物的小麦、玉米连年种植加重了其危害程度。

2、干旱的土壤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耕葵粉蚧的生息繁衍。邯郸是干旱程度较重的地区,伏旱时常发生,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干旱的土壤条件及干燥的气候环境为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据调查,凡浇水灌溉及时、土壤墒情好的玉米田发生就很轻,虫株率3—5%,每株含虫量在10头以下。而土壤墒情差,表现旱象的玉米田则发生较重,虫株率40—60%,且每株含虫量在50头左右。所以通过浇水灌溉也可大大压低其虫口密度,控制其为害程度。

3、田间地头禾本科杂草的扩张蔓延为耕葵粉蚧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由于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小麦、玉米田的禾本科杂草呈扩展蔓延趋势,而禾本科杂草的泛滥蔓延,即在田间优势种群的确立,为耕葵粉蚧的繁殖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四、防控措施

1、农业防控措施

(1)轮换倒茬。由于邯郸市普遍采用小麦—玉米双熟制,为玉米耕葵粉蚧的传播提供了大量虫源及有利生存条件,且该虫只为害禾本科植物,故可采用轮作倒茬,将受害较重的夏玉米地块改种豆类、棉花等双子叶植物,可控制其扩展蔓延。

(2)深耕浇水压低虫源。玉米收获后,小麦种植前虽进行旋耕,但茎秆根茬仍留在田间,为玉米耕葵粉蚧提供了大量越冬虫源。建议虫害重度发生地块间断秸秆还田并深耕20厘米,将整地耙出的根茬带出田外焚烧,消灭覆盖在土壤下的越冬卵卵囊及害虫栖息场所;冬季小麦田浇足冻水,在土壤湿度过大时,该虫受霉菌感染而发霉腐烂,影响存活,也可间接减少虫源。

(3)加强玉米田间管理。精耕细作,中耕除草。对玉米田已使用除草剂后田间的禾本科杂草,要采取中耕和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除草,结合施肥浇大水能恶化害虫的生存条件,以达到控制其扩展蔓延的目的。

2、化学防控措施

(1)喷雾法。由于该虫2龄以后的若虫体表附着1层蜡粉,适应性较强,故防治适期在2龄若虫以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48%毒死稗乳油(乐斯本)1000倍液灌根(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克,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

(2)灌根法。在玉米耕葵粉蚧孵化后及1龄若虫期亩用辛硫磷微胶囊剂1公斤,随水浇灌或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0毫升随水浇灌。

(3)撒毒土法。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地达)2—3公斤或6%林丹粉1.5公斤加细潮土20—30公斤搅拌均匀;撒施于行间或者每株根部堆放5—6克,然后浇水进行防治。

五、工作防控措施

1、搞好虫情监测预警

植保部门应根据耕葵粉蚧的发生特点,在小麦收获后搞好虫情动态测报。夏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幼虫数量以及玉米被害情况调查,达到防治指标后,及时发布防治信息,指导防治。

2、搞好宣传发动

耕葵粉蚧是夏玉米田新发害虫,首先在地下根茎部为害,具有隐蔽性,防治关键期短,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缺乏认识,防治上难以把握关键时机。要教育农民克服看到虫后再防治的被动防治法,在防治最佳期内防治。各县市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场培训会、印发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耕葵粉蚧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和科学的防治技术,真正实现防控技术进村入户。力争做到户户有张明白纸,家家有个明白人。

3、组织治虫专业队进行统防统治

耕葵粉蚧隐蔽性强、具有群居性和暴发性,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玉米的严重损失,为此,要求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抓住玉米6叶前1龄幼虫期的关键防治环节,组织治虫专业队开展统一防治,同时,切实搞好效果调查,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不留死角,确保夏玉米苗全苗壮,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1.邯郸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广平县农业局植保站)

猜你喜欢

蜡粉虫源禾本科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禾本科植物遗传中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
凯米拉宣布亚太市场的烷基烯酮二聚体(AKD)蜡粉提价
禾本科植物之王
马尾松毛虫虫源地的发生规律与预防控制方法
嫁接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与砧木的相关性及其硅吸收分配特性
食用菌虫害抑制法
不同脱蜡粉类型砧木对嫁接黄瓜生长及硅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