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秩序之礼

2014-07-01王玲娟刘云

关键词:夹江忠县巴蜀

王玲娟,刘云

(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

试析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秩序之礼

王玲娟,刘云

(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沙坪坝401331)

巴蜀地区汉阙建筑在建筑群整体规划中具有重要位置。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空间部署、规模等,充分反映了阙主身份,同时以不同的规格等级,凸显出汉代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和贵贱伦理观念,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尊卑秩序之礼。

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秩序之礼

巴蜀汉阙是汉代巴蜀地区建筑中典型的礼制建筑。阙,是立在建筑群、宅子或墓的前边,标志着建筑群入口的建筑物。刘熙《释名》载:“阙,阙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1]。取名叫“阙”,是因为中间有空缺,成为了通道。

一种建筑类型及其整体构成的完善,总是从简单的物质构造和功能开始,逐步衍生出复杂的形态,附着上相应的意识形态或某种特定的观念。汉阙建筑形态所反映的观念,就是它的一种“礼”,即尊卑秩序之礼。《荀子·富国》从礼的本质的层面定义礼曰:“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等,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便是规定贵贱等级、长幼差别,以及由贵贱等级和长幼差别所决定的贫富尊卑的制度[2]。从此来看,阙的含义,已超越其建筑样式的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贵贱等级之礼的承载,同时代表门户,以及阙主在社会中的经济水平与身份地位。巴蜀地区的汉阙建筑,是传统中国提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有主有次、长幼有序的礼仪文化之重要代表。

一、巴蜀汉阙的整体构成

巴蜀汉阙跟其它地方的汉阙一样,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阙就像门,具有区别尊卑的意义。《白虎通义》:“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3]所以巴蜀汉阙在建筑群的整个平面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中国古代建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汉阙所蕴涵权力、财富的尊卑等级之礼,主要是通过其整体构成规模的大、高、多三个特点来体现的。也就是说,所立的阙越大,层楼(观)越高,阙数越多,越显得壮美、华丽,就越说明主人身份显赫。

一般而言,阙的规格有一出(也称单出)、二出、三出之分。“不同身份、不同建筑的大小,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不同,阙的大小也不一样。”[4]“单出阙”是只有单阙;“二出阙”或称“子母阙”是在主阙外侧连接低于主阙的子阙;“三出阙”是一正一副。阙的规模形制与墓主人等级地位有关。“一出”为一般官僚所用,“二出”为太守以上享二千石俸禄者所用,“三出”为皇帝专用,也就是说一般只有皇帝居住的宫殿、死后藏身的陵墓才可使用。这种性质的阙一般称城阙和宫阙。他们在功能和结构上比较一致,都是作为等级标志,下部往往有100厘米高的夯土台基,上面建阙楼,有的阙楼甚至高至两到三层,具有皇家的风格,既高大又雄伟,非常壮观。汉代霍光之妻在霍光死后,将已造好的阙改为三出阙,筑神道,被当时人视为奢侈。奢侈和越制虽不是一回事,但还是反映出阙的建筑使用应与其身份符合的观念[5]。

阙形制的大小,决定其空间精神功效的强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分别站在一出阙和三出阙的面前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是有强弱之分的。晋人崔豹《古今注》:“阙,观也,古者每门树两观于前,所以标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人臣将朝,至此所思其所阙”[6]。意思是人臣若是站在朝阙面前,就会自然地想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且顿时悚起对皇权的惧怕和敬畏之心。这说明汉阙作为“礼制建筑”,在建筑群整个空间场所的规划中,确实有效地发挥它的精神功用。

当然,现存巴蜀汉阙也具有上述特点,且表现突出。据周学鹰《解读画像砖石中的汉代文化》一书统计,目前,国内现存汉代石阙为30多处,巴蜀地区现存墓阙就有22处[4]34。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认为,四川汉阙数量居全国之首(包括重庆)并非偶然。他指出:“至于四川,在两汉时代,工业发展,屠(奢)侈之风由久”[7]。这就是四川多汉阙的关键原因。

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基本情况。据徐文彬等编著的《四川汉代石阙:[图册]》一书统计,巴蜀汉阙中有相关数据记载的阙如下表1和表2(注:表格中数字后面的单位均为“厘米”,阙的宽和进深笔者统计的是最大数值,下同):

表1 巴蜀汉阙中有相关数据记载的阙的整体构成情况

名称主阙(左)子阙(左)主阙(右)子阙(右)基身楼顶基身楼顶基身楼顶基身楼顶梓潼高62203失失贾氏宽425180131进深27010083阙通高265265298(与左阙主阙相同)290(与左阙子阙相同)梓潼高25李业宽157进深80阙通高注:此阙基上仅存一独石,通高270,最宽处157,进深80雅安高35260失失46264145135失16010430宽290165327162232267107123158高颐进深18592150901602785397163阙通高295已失去590294庐山高残6441樊敏宽350120152进深266100154阙通高495270(除了基石、阙身)已失去已失去庐山高42135失失岳家宽210120坝无进深16575铭阙通高已失去195已失去已失去西昌高20140无52无铭宽14290168 110进深1025311070阙通高212无子阙(形制与左阙主阙相同)无子阙夹江高352751523335杨氏宽170139169280268进深14090113183164阙通高515已失去(形制与左阙基本一致)已失去重庆高33226156失盘溪宽195115134无铭进深1306485阙通高已失去无子阙415(现已失去)无子阙梁县高3526010362冯焕宽21096136216进深1206289121阙通高460已失去已失去已失去梁县高4027412150沈氏宽215116165270进深14078119236阙通高485已失去与左阙部件及形制略同已失去梁县高3026513045蒲家宽175117162238湾无进深14584123204铭阙通高470已失去已失去已失去梁县高40266144失赵家宽260118159村壹进深13072112无铭阙通高450已失去已失去已失去

名称主阙(左)基身楼顶子阙(左)基身楼顶高3 5 2 7 0失宽2 4 0 1 2 2进深1 3 0 7 3梁县王家坪无铭阙通高4 6 2已失去已失去已失去梁县赵家村贰无铭阙通高已失去已失去4 3 0已失去高3 8 2 9 0 1 3 4失宽2 6 0 1 2 0 1 4 7进深1 2 5 7 8 1 0 6主阙(右)基身楼顶子阙(右)基身楼顶

表2 巴蜀汉阙中有相关数据记载的阙的整体构成情况

以上是笔者根据徐文彬等编著的《四川汉代石阙:[图册]》一书中的第24页至47页的相关内容统计出巴蜀汉阙整体构成的基本情况。首先要说明一下,笔者用表1和表2分开统计,是因为表1里统计的阙的建筑形制与表2里统计的阙的建筑形制有关键的不同。表2统计的两个忠县的阙有腰檐,而表1里面的阙却没有。从以上对巴蜀汉阙整体构成情况统计发现,两个表里面有一出阙3处和二出阙17处。一出阙有西昌无铭阙、重庆盘溪无铭阙和忠县涂井溝无铭阙。二出阙有绵阳杨氏阙、雅安高颐阙、梓潼杨氏阙和夹江杨氏阙等。巴蜀汉阙中有母阙和子阙(也有主阙和耳阙之称,即“二出阙”)者居多。一般有母阙和子阙的,说明阙主人的身份绝非凡夫俗子,一般的官职为太守以上享二千石俸禄。现存的地面墓阙其墓主身份可考者多为两千石以上的官吏[8]。巴蜀汉阙可考墓阙较多,且均为二出阙,并与阙主身份相符。说明立二出阙的阙主身份、地位不可能是低微的。

据统计表1、表2的数据,得知整个巴蜀汉阙的保存情况残损严重。梁思成先生也曾有这样的记录“有子阙者仅雅安高颐阙及绵阳平阳府君阙。其余梓潼诸残阙,及梁县沈府君阙,冯焕阙及数无铭阙;并江北县无铭阙,均无子阙。”[5]与笔者列出的统计表的内容是相符合的。其中遗憾的是雅安高颐阙仅存的西阙(母阙和子阙),于2013年4.20芦山大地震中被损毁。

二、巴蜀同一规格汉阙中的秩序之礼

我们可以通过对巴蜀汉阙中阙主身份可考者,且有准确数据记载的阙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同一规格的阙(指均属二出阙或一出阙),规模越大,尺寸越高,越显得壮美、华丽,就越说明主人身份显赫。

从表一可看出,绵阳杨氏阙是目前四川现存汉阙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汉阙,但是其阙主不能确定,也没有相关的推测,因此不作进一步的比较。根据徐文彬等编著的《四川汉代石阙:[图册]》一书统计,现存地面巴蜀汉阙其阙主身份可考者有:德阳司马孟臺阙、雅安高颐阙、庐山樊敏阙、夹江杨氏阙、梁县冯焕阙、梁县沈氏阙和忠县丁房阙。德阳司马孟臺阙,仅存右阙主阙,右阙主阙的阙基数据不准确,阙顶数据不详,因此不能参与比较(表一)。庐山樊敏阙,左阙的子阙阙基和阙身数据不详,因此也不能参与比较(表一)。因此,其中巴蜀汉阙中阙主身份可考者,且有准确数据记载的汉阙有:雅安高颐阙、夹江杨氏阙、梁县冯焕阙、梁县沈氏阙和忠县丁房阙,均属同一规格的二出阙。其中忠县丁房阙阙主身份有两种推断,一种是朝阙,一种是墓阙。具体分析如下:

四川雅安高颐阙(图1),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建立的,位于四川雅安县东北10公里,在姚桥“高孝廉墓”前。朝向为南偏东12度。此阙原有东、西二阙,均有母阙和子阙,两阙相距1 360厘米。从高颐阙图片来看,“二出阙”的母阙和子阙是连在一起的,都是由阙基、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构成。石质为红砂石。母阙共有十三层石材,通高590厘米。子阙共有六层石材,通高294厘米。有铭文刻在阙顶部四周排列着的24根石椽上,每椽一字,文为“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方”(图2)。铭文中最大官职是“益州太守”。郡的设置早至春秋早期,到秦汉成为一级政区。每郡设太守一人,二千石。要特别说明的是,四川雅安高颐阙是汉武帝为了纪念霍去病的战功而立的阙。是皇上对臣子的厚爱和对其功绩肯定的一种礼制表达方式。

图1 雅安高颐阙右阙正面(徐文彬等编著《四川汉代石阙:[图册]》第102页)

图2 四川雅安高颐阙铭文(高文主编《中国汉阙》第42页)

四川夹江杨氏阙,位于夹江县东南10公里甘露乡双碑村附近。左右均仅存主阙,相距1 138厘米,方向为北偏东,石质为红砂石。通高515厘米。之前也有诸多学者对夹江杨氏阙的阙主身份进行考究,较多的学者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完全同意陈明达先生的看法,此阙阙主“很可能正是继高颐之后的一任太守”[11]。说明夹江杨氏阙阙主的最高官职与高颐阙阙主的最高官职是一样的,但有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四川雅安高颐阙是汉武帝为了纪念霍去病的战功而立的阙,而且夹江杨氏阙阙主是高颐阙阙主任益州太守的继任。陈明达先生在《汉代石阙》一文中,从建筑学角度进行了考察。他说:“此形制也与雅安高颐阙相似,惟全部權衡教高颐阙瘦削,风格、手法似晚于高颐阙”[11]。说明夹江杨氏阙的整体构成规模小于雅安高颐阙。

梁县沈府君阙,在梁县北80公里严峰场侧的沈君墓前。双阙母阙均存,但子阙均失去。两阙相距2 178厘米,方向为南偏东26度。沈府君阙铭文有官职“都尉”和“左都候”(图3、4)。府君不是一种官称,而是一种尊称,据考证沈府君的最高官职是左都候[12]。“都尉”的郡国都尉,其职责置老三,比两千石。“左都候”是卫尉的属官,官秩六百石。东汉改刺史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州与都同级,所以左都侯与州牧同列,势均力敌。沈府君官至州牧,其墓立双阙不亦宜乎![12]

梁县冯焕阙,位于梁县北约30公里的土溪镇赵家村。从表一可看出该阙现存左阙主阙,其子阙及右阙均已失去。该阙材质为黄沙石。通高460厘米。曾任尚书、侍郎及豫、幽州刺史,其中最大官职是“幽州刺史”,汉代时期称刺史为使君,官秩二千石。

忠县丁房阙,此阙在忠县东门外人民路北侧,方向为南偏东30度。此阙的大体形制在巴蜀诸阙中较显独特。巴蜀汉阙中,只有忠县的两个阙有腰檐,与山东的武氏阙近似。但细部多有与四川诸阙相似的地方。也是二出阙,但子阙均已失去。近年来,有建筑学家对此阙的归属有这样的判断:认为该阙可能是巴王朝朝阙。这一观点是值得重视的。[13]也有人根据宋代王象之《舆地纪勝》著录,该阙上题名有“汉都尉丁房”,均认为是墓前阙。这一问题仅能存疑。可以说,此阙可能是朝阙,也可能是墓阙。[13]该阙通高626厘米(没有包括阙基的高度),高于之前的诸阙。

以上是对雅安高颐阙、夹江杨氏阙、梁县冯焕阙、梁县沈氏阙和忠县丁房阙的阙主身份及官职的分析。而各个阙的具体数据记载统计如表3、表4所示。

表3 巴蜀汉阙中有较完整的尺寸、且能确定阙主身份的二出阙

表4 巴蜀汉阙中有较完整的尺寸、且能确定阙主身份的二出阙

表3和表4是对巴蜀汉阙中可考者、且阙的各个部位有较准确的二出阙的相关数据统计。表三中高颐阙的主阙(右)、夹江杨氏阙的主阙(左)、梁县沈氏阙的主阙(左)、梁县冯焕阙的主阙(左)和表四中忠县丁房阙的主阙(左)的各个部位数据较为完整。汉阙的左阙和右阙遵循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对称法则,因此,可以对以上五处阙作进一步的比较。此处主要是对各阙的高度进行比较。由于忠县丁房阙的主阙(左)有腰檐,建筑形制与其它四处有所不同,加上笔者在统计各阙各个部位的宽度和进深时取的是最大数值,如果对各阙各个部位的宽度和进深作相应比较的话,可能会有出入。但是,这五处阙的各个部位的高度是按实际统计的,没有一点波动,而且高度是阙的规模中很明显的特征之一。由此,表3、表4中,按各阙的通高从高到低依次为:忠县丁房阙的主阙(左)通高626厘米,高颐阙的主阙(右)通高590厘米,夹江杨氏阙的主阙(左)通高515厘米,梁县沈氏阙的主阙(左)通高485厘米,梁县冯焕阙的主阙(左)通高460厘米。这样一组数据结合之前对各阙阙主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忠县丁房阙的主阙(左)通高626厘米,还不包括阙基的高度,在所有巴蜀汉阙中其高度最高,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高颐阙(通高590厘米)。倘若忠县丁房阙是墓前阙,官职“都尉”,比两千石。低于高颐阙和夹江杨氏阙的官职“太守”,两千石。但其规格又比诸阙高那么多,不得不引起思考的是该阙的规格和阙主身份是否符合?反倒是近年来建筑学家把此阙归属为巴王朝朝阙更讲得通。其背后肯定有相应的秩序。

高颐阙的通高是位居第二。高颐阙的主阙与夹江杨氏阙的主阙、梁县沈氏阙的主阙和梁县冯焕阙的主阙的身份相当。至于高颐阙通高远高于其他3处阙,其最关键原因就是高颐阙是汉武帝为了纪念霍去病的战功而立的阙,其中承载着皇帝对他的厚爱。而且其铭文上还刻有“举孝廉”一词。“孝廉”是汉代时期创立的一个特殊称号。凡“孝顺之子,顺从之子,有德之女,正直之妻,生则以济世之男子,以及成为人们楷模的人,都可被当吏推荐为“孝廉”。[14]它是汉代选拔官吏的方式——“察举”(由高级官员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的考试科目之一。在“察举”考试科目当中,“举孝廉”是最重要的仕途,指推荐“孝子”和“廉史”到朝廷任职。被推荐为“孝廉”很不容易,一般都被视为名利双收。四川高颐阙和山东武氏阙阙身上特书此出身,其实质就是官职、权利的等级体现。既是对阙主身前功勋的记录及肯定,也是对后人的垂示。此阙不仅高大,而且雕刻也相当精美,极显华丽。而其他3处阙阙主身份相当,其高度也相差不大,如表3所示。

以上可以说明,同一规格的阙,规模越大,其尺寸越高,越显得壮伟、华丽,而阙主身份就越显赫。那么不同规格的阙,体现得更明显。

三、巴蜀不同规格汉阙中的秩序

巴蜀汉阙中,不同规格的一出阙和二出阙有明显的等级之分。而这种等级就是阙主身份与地位在当时社会的显现。

表5和表6是对巴蜀汉阙中一出阙整体构成的统计。巴蜀汉阙目前可考者的规格只属一出阙或二出阙。从表5和表6的一出阙:西昌无铭阙、重庆盘溪无铭阙和忠县涂井溝无铭阙来看,均属无铭阙,且残损较大。虽然阙主的身份不能确认,但从整体构成的规格来看,比起之前的二出阙,不仅仅是侧面少了子阙,而且确实比有较完整的数据记载的二出阙矮、小得多。如西昌无铭阙,此阙在西昌市东南方向约1公里处发现此阙,位于西昭公路东侧约两百米的田间。两阙相距约800厘米,左阙出土三石,右阙出土一石。考察出土诸石,可发现:此阙无子阙[15]。可判断此阙为一出阙。此阙亦属墓前阙[15]。现存阙基、阙身和顶部,通高为212厘米(表5)。因损坏严重,无楼部,无法确认它的整个通高,但从诸墓阙楼部统计数据推测,即使西昌无名阙的楼部和二出阙中夹江杨氏阙的楼部一样高度152厘米(夹江杨氏阙楼部高度是巴蜀诸汉阙中较高的,最高也没有超过160厘米),它的通高也只有不到380厘米,比起前面那些二出阙,确实显得矮小了许多。同时,更显出二出阙的威严与华丽,则阙主的身份得到充分的彰显。尊卑等级,皇权至上的观念也尽在其中。这就是巴蜀汉阙中的秩序,是“礼”的显现。也曾有人有同样的看法。根据主人的身份,分别修建单出阙、二出阙以至三出阙,出阙数越多地位越高[16]。

重庆盘溪无铭阙位于重庆市嘉陵江北。此一出阙的阙顶在做测量统计之前就已失去,因而没有相关的数据记载,现可知重庆盘溪无铭阙的阙基、阙身和楼部的通高为415厘米。关于此阙的整体构成在徐文彬等编著《四川汉代石阙:[图册]》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比较川中诸阙,此阙阙体特小,雕刻亦较简朴而粗糙”。说明重庆盘溪无铭阙的整体构成相对之前分析的几处二出阙的整体构成而显得小且不华丽。

比起重庆盘溪无铭阙和西昌无铭阙残损情况,忠县涂井溝无铭阙是所统计的3处一出阙中各部分数据较为完整的一处(表6)。但该阙的形制比较特殊,所以将其与其整体建筑造型相同的丁房阙进行比较。首先从规格来讲,涂井溝无铭阙属一出阙,而丁房阙属二出阙。其次,现有数据记载的通高,各自的最高通高,涂井溝无铭阙就比丁房阙矮。关于此阙的整体构成在徐文彬等编著《四川汉代石阙:[图册]》一书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此阙整体建筑造型,特别是重楼、重檐形制与本县丁房阙相同,各部装饰雕刻与梁县诸阙风格一致,为较简朴。”由此,该阙比起阙主身份显赫的二出阙的大、高、多的特点,更是显得小、矮、少。

虽然以上3处的一出阙都是无铭阙,其阙主身份不明,但都属巴蜀汉阙中的墓阙。曾有学者这样说:“有人认为这些无铭阙,不像唐代武则天皇帝乾陵前的无字碑所要表达的深意,所以无铭阙的墓主是商人或是社会政治地位低微的人。我们认为这一推测是对的……”[17]。意思是无铭阙的墓主是商人或是社会政治地位低微的人。不过巴蜀地区汉阙中的无铭阙有一出阙和二出阙的规格之分,那么之间必有等级差异。之前所提到过,现存的地面墓阙其墓主身份可考者多为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巴蜀墓阙居多,可考者居多,且均为二出阙,身份也与其相符合。由此可推,巴蜀地区汉阙中二出阙的无铭阙阙主都有可能是两千石以上的官吏。而巴蜀地区汉阙中一出阙的无铭阙阙主才真正有可能是商人或是社会政治地位低微的人。巴蜀汉阙中,不管一出阙、二出阙,还是朝阙和墓阙,都根据它们的整体构成按各自的归属遵循秩序。

表5 巴蜀汉阙中有较完整数据记载的一出阙

表6 巴蜀汉阙中有较完整数据记载的一出阙

四、结语

综上,无疑能说明巴蜀汉阙阙主的身份、地位不仅直接体现在一出阙、二出阙的规格上,更体现在同一规格阙的规模中。巴蜀汉阙在其整体构成中所筑的建筑形态——秩序之礼,得以充分显现。这确实就是“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

[1]刘熙.释名·释宫室,四库全书[M].文渊阁本卷122:55.

[2]陆建华.先秦诸子礼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01.

[3]张道一.画像石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4.

[4]朱存明.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65.

[5]刘自兵,戴天柱.巴蜀汉阙的历史文化考察[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22.

[6]周学鹰.解读画像砖石中的汉代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453-454.

[7]翦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82.

[8]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9.

[9]徐文彬.四川汉代石阙:[图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38.

[10]巫鸿.武梁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197.

[11]高文.中国汉阙[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53.

责任编辑:罗清恋

Analysis on the Whole Order of Ceremony Structure of Bashu Hanque

WANG Lingjuan,LIU Yu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Shapingba Chongqing 401330,China; College of Fine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Shapingba Chongqing 401330,China)

The Hanque architecture of Bashu area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building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Bashu Hanque space deployment,scale and so on,fully reflects the primary identity of the owner the Que,at the same time with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and grades,it highlights the supreme imperial power concept and poor ethics of the Han Dynasty,as well as Chinese traditional pecking order of the ceremony.

The Hanque of Bashu area;overall composition;order of the ceremony

K879.1

A

1673-8004(2014)06-0121-09

2013-10-22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现象与观念——历史艺术学视角下的先唐艺术文献研究”(项目号:13YJA760047)的阶段性成果。

王玲娟(1970-),女,湖南安仁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文化、艺术文献研究;刘云(1986-),女,重庆渝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史论研究。

猜你喜欢

夹江忠县巴蜀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夹江立足国内求发展
夹江颠覆传统 红坯砖才是出路
夹江深陷多重困境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