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7-01陶志勇王如龙张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竞赛案例

陶志勇王如龙张锦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陶志勇1,2王如龙2张锦2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培养对象缺乏学习积级性和主观能动性等问题,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方法。通过以技能竞赛案例形式来驱动教学。事实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培养对象学习的激情,提升了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案例;技能竞赛

一、引言

随着职业院校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培养对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是实行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促进网络专业学生专业技术与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开始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院校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1][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网络专业而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更为关键。但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障碍,包括: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采用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级性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完一门网络专业的课程后,对于该课程的内容不知所云,更谈不上通过该专业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2)学生缺少持续性的学习激情

当学生从紧张和充实的高三学习氛围进入大学校门时,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有着自己的规划与设计,对于自身的专业充满希望和憧憬。再加上入学时进行的专业教育,让每位培养对象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优势、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更加激发培养对象热爱自己的专业,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大一学习环境宽松,加上专业课程开设较少,慢慢地消磨了当时进大学时的激情,感到迷茫,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多数学生在进入大二时,当时进校时的学习激情已经消失殆尽。缺少了学习激情,导致学生无法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而技能竞赛是提高网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的、实用的教学模式。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网络专业教学与实践方法的构建

为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级性,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得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探讨,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整套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虚拟公司教学法、信息检索与分析技巧(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ISAS)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课程的需求、实训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方法,关键是教学实践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保证案例的选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把一个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子案例,通过子案例来积累知识和实战经验,再通过竞赛大案例把各个子案例知识点串联起来,巩固内容的同时,融会贯通这些专业知识。同时,竞赛也促进了老师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的增强,竞赛中的内容都是IT行业比较前沿的技术。老师在指导学生前,必须自己先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才能指导好学生[4][5]。

具体来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网络专业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图1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图

这种培养模式以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比赛的案例贯穿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并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去参加比赛。以竞赛的形式驱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学习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及取得的成绩

自2009年至今,我院计网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四项;在H3C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分别获得预赛和复赛第一、决赛第十一的好成绩;在思科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一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训模式,该培养模式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竞赛为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

网络应用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如同一座风向标,竞赛中对选手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指引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网络应用技能竞赛是以具体的案例和模块任务为载体进行的,它注重对学生根据现有的网络环境,通过已掌握的专业技能解决网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案例或模块任务为载体来选择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否可行,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应用竞赛主要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重视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此外,网络应用技能竞赛既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就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以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竞赛成绩要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指导方法息息相关。网络应用技能竞赛体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网络应用竞赛项目涉及不止一门专业课程,因此需要各专业老师之间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对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以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应用比赛是以具体的案例和需求为载体进行的,通过比赛,把平时教学中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融为一体。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是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的。通过比赛,可以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参与竞赛项目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将学习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竞赛的任务上。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的同时,给别的同学树立了榜样,带动了整个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1、应多渠道构建“以赛促教”的指导教师队伍

网络专业的技能大赛内容都是较前沿、较先进、较实用的技术。应多途径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让指导老师紧跟前沿IT技术潮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进修培养计划,鼓励指导老师到企业进行脱产实习、实践,参加企业具体案例的规划与实施。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让指导老师了解到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能培训方面为老师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为实践教学提高了保障,推动网络专业的学科建设。

2、应多途径营造“以赛促学“的实训环境

当前网络专业发展所遇的瓶颈是缺少与之配套的实训环境。网络专业的专业知识原本就抽象、枯燥、难于理解,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悟,完成实践任务,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的问题,无法保证实训时每位学生有设备操作,甚至有的院校压根就没有硬件设备。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应最大限度地开放实训室,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对于无硬件设备的院校,尽可能地要求硬件厂商提供虚拟的实训条件。

实践证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适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讲,改革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将进一步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紧密结合行业要求,将行业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提高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

[1]代英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1):155-156.

[2]邵艾群.我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 (12):82-83.

[3]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4]安彬.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2,(6):51-52.

[5]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61-63.

G712

A

1671-5136(2014)01-0094-02

2014-03-07

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项目《面向集成的VPN构建策略研究与实现》(课题批准号:13C1051)的研究成果。

陶志勇(1980-),男,湖南宁乡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通信、企业信息化。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竞赛案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我看竞赛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创新思维竞赛(3)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