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综合评定与斑块稳定性研究
2014-06-30缪薇严勇韩剑虹贾文姬殷梅朱榆红
缪薇 严勇 韩剑虹 贾文姬 殷梅 朱榆红
作者简介:缪薇,女,1980.04,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 朱榆红,女,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摘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斑块稳定性。方法:对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斑块形态结构、动脉内膜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饮酒、 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P﹤0.05)。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相关(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饮酒、高脂血症、餐后血糖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與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相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性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61-02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从CAS的病例临床评价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全面系统地评价CAS危险因素及其斑块稳定性,有利于缺血性卒中的分层管理,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危险因素调查:入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排外心源性脑栓塞),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血液学检查。
1.2 颈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入选者均由超声诊断科室专业人员行颈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检测IMT、斑块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等。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美国惠普影像之星彩色超声仪,探头5-7.2MHZ;
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
3 结果
3.1 CAS的危险因素评估:CAS的发生与年龄(P=0.044)、饮酒(P=0.012)相关;
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血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
组别餐后两小
时血糖甘油三酯脂蛋白a纤维
蛋白原高敏C
反应蛋白CAS组8.00±3.662.07±1.2919.36±18.503.70±1.170.77±0.93非CAS组6.78±2.482.10±0.8710.85±8.763.09±0.380.19±0.18P值0.0320.0030.0000.0000.0003.2 CAS不稳定性斑块评估:脂蛋白a(P=0.029)、高敏C反应蛋白(P=0.020)与CAS不稳定性斑块相关。
4 讨论(Discussion)
动脉管壁硬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步增加[1],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动脉内皮损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导相符,年龄是CAS最主要因素,高血压、饮酒、高脂血症、餐后血糖升高与CAS的发生密切相关。空腹血糖统计P值接近0.05,考虑增加病例数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代谢综合征、高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等是CA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3]。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物,通过下调内皮氧化亚氮合酶的转录等途径参与AS的发生与发展[4]。血浆纤维蛋白原、ApoA、ApoB、LDL、HDL和LP(a)增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5、6]。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与CAS密切相关,提示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是CAS的重要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 陶成丽,王沙南,老年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动脉硬化指标观察,山东医药2008,48(1)58-59.
[2] 孙立勤,于春艳,傅文中等,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6(6)57-58.
[3] Pankow JS, Kwan DK, Duncan BB, et al.Cardiometabolic risk in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toleranc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diabetes care. 2007:30:325.
[4] Wilson AM, Ryan MC, Boyle AJ. The novel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risk marker or pathogen[J].Int J Cardiol 2006;106:291-297.
[5] N.A. Le, M.F. Walter, The role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atherosclerosis, Curr. Atheroscler. Rep.2007;9:110-115.
[6] Mauriello A, Sangiorgi G, Palmieri G, et al.Hyperfibrinoge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histocyt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Circulation. 2000,101(7):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