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研经费补贴在企业研发中的作用探讨
2014-06-30宋玉
宋 玉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在上海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互合作的创新体系中,企业科研经费支出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已经由2000年的54%提升至2012年的62.7%。为进一步了解企业获取及使用政府科研经费补贴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是否获取政府经费补贴”、“企业规模”、“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等主要指标属性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开展典型调查。为使调查工作更有针对性,此次调查选择的未获取政府资金补贴企业样本均为有自主科研投入的企业。
一、企业开展科研活动情况
2012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有2104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1.5%。通过按企业规模分类可以发现,大型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承担了主要的研发任务(表1)。
表12012 年规上工业企业分企业规模开展科技活动结构情况 (单位:%)
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最多,占总体的比重为49.8%。其次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40.5%。内资民营企业虽然企业数量占比达到39.5%,但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仅为9.7%,研发活动并不活跃。
二、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执行情况
根据规上工业企业年报汇总结果,2012年使用了来自政府部门科技活动资金的企业共有53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4%。共使用政府资金34.69亿元,占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6%。
1.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来源。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受访企业填报的政府补贴来源涉及国家级、上海市级、区县级3级政府机构以及高新园区管理部门;涉及部门除包括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条线外,还包括针对特定行业进行资助的行业主管部门,如工信部、交通部条线等。
其中,国家级资助项目主要有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创新工程项目等。上海市级资助项目主要包括科技“小巨人”专项、上海市骨干型创新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
与国家级经费主要补贴重大项目不同,上海市级经费补贴还包括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补贴以及对人才培养的专项资助,补贴惠及范围更广。
2.政府科研经费补贴划拨方式。经费划拨在具体操作上有3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将经费一次性划拨给企业,不与项目审核挂钩。如“张江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团队研发补助”以及各种税收优惠等;第二种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阶段划拨经费,如“国家863计划项目”、“上海市战略新兴项目”等;第三种是项目通过鉴定或评定后给予,如“科技进步奖”、“创新成就奖”等各类科技奖励。
3.政府科研经费补贴资金监管。目前政府部门对企业使用科研经费补贴情况的监管主要包括项目进行时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中期审计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时进行资金审计、项目验收。为提高监管水平,还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并出具审计报告,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项目资金。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到政府科研经费补贴的企业一致反映政府对补贴资金监督严格、管理到位,还有个别企业在意见建议中提出政府对资金监管过严,监管程序和手续过于繁琐,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一些自有资金较为充裕的企业为避免政府监管牵扯过多精力,会选择放弃部分政府科研资助项目。
三、企业获取和使用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情况及特点
从受访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各级政府给予上海市企业科研经费补贴情况与企业实际开展科研活动情况基本匹配,并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政府科研经费补贴已覆盖企业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对政府科研经费补贴的使用已经涉及企业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除用于项目开发、科研人员工资、项目设备购置、材料购买、实验检验费用等常规研究开发费账目外,还有企业使用政府专项补贴建设仿真实验室,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和专利维护等,政府经费补贴范围向科研工作前后两端扩展,已基本覆盖企业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
2.国有和集体企业是政府科研经费补贴重点。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民营企业研发活力不足,即使有研发活动,其创新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少获得政府科研经费补贴。而在科研活动较多的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政府出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考虑,更倾向于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补贴资助。此次调研中获得政府资金补贴的企业基本都具有国有或集体资本背景。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发现政府对企业的科研经费补贴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马太效应”。大型优质企业可以享受到来自各级政府多个部门的补贴项目,形成“通吃”局面。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补贴也相对有限。
3.外资企业和央企在沪分公司难以获得政府科研补贴。自身研发投入较高但不能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境外资本比重较大的企业。部分研发较为活跃的外资企业会在某些项目上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补贴。例如某中外合资车企2006年曾获得上海专利新产品项目奖励。但这类补贴项目属于凤毛麟角,而且获得补贴的企业本身一般也含有国有或集体资本成分。
另一种是实行研发活动统一管理的央企在沪分公司。其中有部分企业在研发活动并入集团统一管理之前,每年均可获得上海市级科研资助。但自从研发活动纳入统一管理,研发资金结构中就以总部拨款取代了政府资助。由于这类企业的总部可以获得国家级政府资金补贴,在沪分公司获得总部下拨资金可以视作间接享受政府资金补贴。
4.企业自筹科研经费增速高于政府补贴增速。上海市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呈逐年增长态势,2012年达到2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速。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自2005年起得到较快提升,2012年达到5.9%,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但是通过对比企业两年间获得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数额可以发现,政府科研补贴增长速度在两年间普遍低于企业自筹资金增速,相当一部分企业享受到的政府科研补贴绝对值也出现下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首年,企业项目申请和科研补贴划拨比较集中;另一方面,出于提升高精尖研究水平考虑,政府部门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支持力度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对减弱。2012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增速分别为35.5%和12.5% ,企业研发经费增速只有7.5%,已经连续两年低于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平均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1.完善政府科研经费补贴工作细节。有受访企业反映,对政府相关补贴政策不甚了解,尽管企业有意申请政府补贴但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也有企业提出,当企业获得多项政府科研项目资助时,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在下达拨款时未注明资助项目名称,那么项目验收时企业需自行为经费匹配项目,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工作负担。相关政府部门在今后的科研经费宣传和划拨工作中应进一步细化工作,特别是针对研发活动较为活跃的企业应重点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2.优化政府科研经费补贴监管方式。当前的政府科研经费补贴监管工作严格到位,但也有部分企业反映监管工作繁琐会牵扯企业过多精力,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继续改进工作方法,在不影响监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例如对于信誉良好的企业,可以建立免检白名单制度,以抽检取代全面检查。在常规检查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改进文风会风,削减企业的文书工作量和会议工作量。
3.发挥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杠杆作用。政府经费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研发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对于企业而言,政府资金在研发经费中所占比重一般较小,更多地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科研经费补贴调动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带动企业自身科研投入提升。另一方面,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则希望借助政府经费补贴得到支持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自身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而言,政府科研经费补贴数额是次要的,其所带来的荣誉和创新激励作用才是企业最看重的。随着产学研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目前已经成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究经费的另一个主要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自筹科研经费增速高于政府补贴增速不是问题,政府资金在保持对企业杠杆激励作用的基础上,可以更多地投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对于企业较少开展的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找准政府对于企业科研经费补贴的定位,可以使有限的政府资金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