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豆品系的产量比较
2014-06-29张志民王帅兵徐淑霞魏林楠
张志民,王帅兵,徐淑霞,魏林楠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不同大豆品系的产量比较
张志民,王帅兵,徐淑霞,魏林楠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新品系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间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在1.25万株/667m2种植密度下筛选出2个优良品系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22.82%、15.38%。6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系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
大豆;产量比较;农艺性状
大豆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之一。通过产比试验,试图筛选出比对照增产显著的优良品系,同时通过对大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产育种方向,为提高大豆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豆品系产比试验的材料,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从2011—2012年大豆新品系鉴定试验中选出的比对照增产显著的10个品系,加上对照,共11个品系,代号分别为A1、A2……A11,其中A1为安豆203,A2为安豆5532,A3为安豆4488,A4为安豆5161,A5安豆5618,A6为对照品种豫豆22号,A7为安豆5496,A8为安豆5127,A9为安豆4373,A10为安豆4420,A11为安豆4004。
1.2 田间试验方法
2012—2013年试验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柏庄试验点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行区,行长8.33m,行距0.4m,小区面积16.66m2,株距4寸,机器条播,单株留苗,密度1.25万株/667m2,重复间留走道1m,播种时留预备苗,收获时去边行,实收中间3行,计产面积10m2,收获前第1重复参试品种小区中间3行随机取样10株以备考种。
1.3 田间管理
试验地的田间管理与施肥水平同省级区试。该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前茬小麦,6月14日收获,6月16日切秆,6月17日犁地,施那威高复合肥(17-17-17)50kg/667m2。6月19日播种,6月24日浇水;7月2日定苗;7月2日治虫除草(氯虫苯甲酰胺35%水分散粒剂,4g/667m2;精喹禾灵10%乳油,40mL/667m2);7月5日开始补栽(带土移栽);8月3日治虫(一喷净,20mL/667m2);8月28日浇水。
1.4 性状记载与调查
1.4.1 物候期调查 记载播种日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
1.4.2 花色、茸色、荚皮色调查。
1.4.3 抗病虫性调查 以花叶病毒病为主,在盛花期至花荚期调查,分为5级(0、1、2、3、4)。
1.4.4 倒伏性调查 用目测记载倒伏,倒伏程度分5级(0、1、2、3、4)。
1.4.5 收获与室内考种 成熟后,收获。第1重复随机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测定株高、底荚高、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为确保测产数据准确,3次重复均采用人工单独收获,之后装入丝网袋中,并在丝网袋口和袋内挂上标签。运回晒场后单独晾晒,人工脱粒,单独计产,专人负责。
1.5 数据处理
分别采用Excel 2003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而对各组合间产量平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唐启义DPS分析软件对试验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分析
首先对不同品系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用新复极差法对参试品系产量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
2.1.1 品系产量方差分析 由表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F值为3.251 4,差异不显著,表明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品系间的F值为2.5441,因F>F0.05,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组合间产量有显著性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
表1 方差分析
2.1.2 品系间多重比较 由表2结果可知,11个新品系产量幅度在208.87~272.91 kg/667m2之间,其中对照豫豆22的产量为222.2 kg/667m2,参试的11个组合中有9个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0.43%~22.82%。增产幅度最大的是品系A1为22.82%,居第一位,其次为A5,增产15.38%,居第二位,另外品系A10、A4、A8、 A3、A11、A9、A7增产幅度分别为14.68%、7.62%、6.90%、5.91%、5.50%、0.91%和0.43%。另外经新复极差测验得出,在5%水平下A1、A5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1%水平下A1一个品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这2个新品系增产显著,其余7个品系增产均不显著。
表2 不同品系产量显著性检验
2.1.3 各品种的农艺性状间比较 由表3可知,10个新品系的株高变化幅度在64.5~85.5cm之间,对照A6的株高为104.2cm,所有品系的株高都比对照低,底荚高除A4和A9外均比对照低。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均比对照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也比对照低,但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
表3 大豆各品系农艺性状
2.1.4 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 由表4可以看出,生育期与亩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3180),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大豆生育期越长,大豆的亩产量越高;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亩产量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0.167 7,R=0.198 6);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与亩产量也呈较小的正相关。
表4 各主要数量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
3 各品系田间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所有品系的开花期均比对照早,生育期除A10和对照相当外,A1、A5、A4、A8、A3、A11均比对照短;A3、A5倒伏很严重;病毒病都比较轻。
表5 2013年大豆产比试验田间调查
4 结语
(1)参试的11个品系中有9个比对照品系增产,增产幅度为0.43%~22.82%。增产幅度最大的是品系A1为22.82%,居第一位,其次为A5,增产幅度为15.38%,居第二位,另外品系A10、A4、A8、A3、A11、A9、A7 增产幅度分别为14.68%、7.62%、6.90%、5.91%、5.50%、0.91%和0.43%。经新复极差测验得出,在5%水平下A1、A5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1%水平下A1一个品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建议进行高一级的区域试验。
(2)生育期与亩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318 0),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大豆生育期越长,大豆的亩产量越高;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亩产量的相关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0.167 7,R=0.198 6);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与亩产量也呈较小的正相关。
[1]张志民,徐淑霞,郭海芳.河南省夏播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3):91-92.
[2]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5~8.
[3]韩天富.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
[4]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0-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 趋 势 图 [EB/OL].[2012-12-30].http://www.feedtrade.com.cn/soybean/soybeanqushi/2012-12-30/2011874.html.
[5]王连铮,郭庆元.现代中国大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S565.1
B
1674-3547(2014)04-0018-04
2014-04-10
张志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育种工作,E-mail:13937226404@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