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省背景下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研究

2014-06-28哈清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

哈清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便公共图书馆能更好地为全社会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援助和教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弱势群体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设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会制度的产物,同时作为一种正规的国民教育的补充,图书馆广博的知识信息贮藏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范围,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能具备和无可替代的。

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互动的。江苏历来是文化大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水平,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信息传播、信息咨询、文化休闲等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国外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与实践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文化攀荣的基础, 经济发展有助于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对经济建设能起到催发、带动作用。

早在1966年,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最低标准中已经指出,为所有人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谢里尔编撰的论文集《图书馆服务于未服务到的人群》中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馆界如何延伸服务于弱势人群;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也制订了行业内通行的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标准。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的调查发现,92%的人把社区公共图书馆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显示出社区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开展了“链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计划, 旨在消除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即使规模再小的图书馆,也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和活动空间用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同时,投资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无论在什么规模的图书馆,都可以看到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从而帮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环境里尽快熟悉社会并融入社会。

英国在2008年发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图书馆行动计划”。公共图书馆需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缩小社会鸿沟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贡献,支持福利、鼓励阅读、传播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技能,让所有不同年龄、背景和文化的人对图书馆有宾至如归之感。

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式与服务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国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依然有着相当的差距,还需加强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图联有个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南京市人口总数突破800万,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408人,占9.51%;15-64岁人口为6507221人,占81.2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051人,占9.2%,南京市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区、街道、社区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这就造成图书馆服务网点数量少,图书馆覆盖密度与国际图联标准尚有一些距离。实际能够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第一的是六合区图书馆,读者占服务区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宁区图书馆,这3个区在南京市相对偏远和冷僻,但其读者的利用率却是最高的,市区读者是否因为社会生活丰富,读者去图书馆借书或看书的反而少了。图书馆事业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娱乐倾向,对图书馆事业息息相关。

目前, 虽然南京市政府正积极投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但是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事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文献品种少、文献更新慢,并且文献资源过于集中于少数图书馆,难以满足公众需求。(2)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但各个区县图书馆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着文献资源的利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3)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利用率低。(4)公共图书馆社会知名度不高,服务宣传不够,图书馆想扩大自身的影响, 还是要靠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使图书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逐渐名声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图书馆拓展公共服务的策略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开大门,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机关不能与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开放程度较高、城乡一体化趋势较明显的地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构建城市的公共教育体系,进行和发展终身教育实践,既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也是公共图书馆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服务职能的新的生长点。

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常规服务外,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改进服务。

3.1 深化面向全体读者的服务

各区、街道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一切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如课外阅读计划活动、专题讲座、提供音乐欣赏、美术展览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会上层用户的影响力和经济能力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如个人对图书馆的捐助,目前还不多见,借此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进展。

3.2 加强面向特殊读者群体的服务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层面,包括失业者、贫困者、残疾者、打工者、老年群体等,知识结构也参差不齐。在文献借阅的基础上,还要把书海中的情报信息挖掘出来为弱势读者所用。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捕捉和分析现代城市面临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现代化的趋势,针对社区服务需求量大、临时性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向他们发布就业预测及用工信息,使他们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主动接受图书馆的再教育、再培训,把为他们的培训变成图书馆的经常性的工作。

3.3 创建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积极引导读者休闲阅读

公共图书馆还必须重视其休闲职能,推出作为专业文化服务机构独特的服务品牌。可以借鉴国外书吧的发展模式,建设集网络、视听媒体、简易餐饮等服务和阅读、文化会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询等活动为一体,成为综合性休闲文化场所,实现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向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的延伸,挖掘释放潜在的服务空间和潜在的社会效益,开辟公共图书馆更为广阔的新的服务领域,真正服务于人民。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这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公共图书馆所给予人的是:安全、舒适、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王嘉陵.美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0(1):6-8.

[2]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5-107.

[3]陈晓美,毕强.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印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16-18.

[4]王世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以香港马鞍山社区图书馆为例[J].社区图书馆,2005,3:44-46.

[5]关于印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责任编辑:丁艳]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便公共图书馆能更好地为全社会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援助和教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弱势群体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设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会制度的产物,同时作为一种正规的国民教育的补充,图书馆广博的知识信息贮藏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范围,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能具备和无可替代的。

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互动的。江苏历来是文化大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水平,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信息传播、信息咨询、文化休闲等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国外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与实践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文化攀荣的基础, 经济发展有助于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对经济建设能起到催发、带动作用。

早在1966年,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最低标准中已经指出,为所有人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谢里尔编撰的论文集《图书馆服务于未服务到的人群》中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馆界如何延伸服务于弱势人群;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也制订了行业内通行的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标准。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的调查发现,92%的人把社区公共图书馆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显示出社区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开展了“链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计划, 旨在消除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即使规模再小的图书馆,也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和活动空间用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同时,投资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无论在什么规模的图书馆,都可以看到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从而帮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环境里尽快熟悉社会并融入社会。

英国在2008年发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图书馆行动计划”。公共图书馆需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缩小社会鸿沟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贡献,支持福利、鼓励阅读、传播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技能,让所有不同年龄、背景和文化的人对图书馆有宾至如归之感。

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式与服务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国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依然有着相当的差距,还需加强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图联有个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南京市人口总数突破800万,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408人,占9.51%;15-64岁人口为6507221人,占81.2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051人,占9.2%,南京市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区、街道、社区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这就造成图书馆服务网点数量少,图书馆覆盖密度与国际图联标准尚有一些距离。实际能够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第一的是六合区图书馆,读者占服务区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宁区图书馆,这3个区在南京市相对偏远和冷僻,但其读者的利用率却是最高的,市区读者是否因为社会生活丰富,读者去图书馆借书或看书的反而少了。图书馆事业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娱乐倾向,对图书馆事业息息相关。

目前, 虽然南京市政府正积极投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但是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事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文献品种少、文献更新慢,并且文献资源过于集中于少数图书馆,难以满足公众需求。(2)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但各个区县图书馆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着文献资源的利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3)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利用率低。(4)公共图书馆社会知名度不高,服务宣传不够,图书馆想扩大自身的影响, 还是要靠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使图书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逐渐名声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图书馆拓展公共服务的策略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开大门,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机关不能与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开放程度较高、城乡一体化趋势较明显的地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构建城市的公共教育体系,进行和发展终身教育实践,既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也是公共图书馆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服务职能的新的生长点。

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常规服务外,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改进服务。

3.1 深化面向全体读者的服务

各区、街道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一切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如课外阅读计划活动、专题讲座、提供音乐欣赏、美术展览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会上层用户的影响力和经济能力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如个人对图书馆的捐助,目前还不多见,借此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进展。

3.2 加强面向特殊读者群体的服务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层面,包括失业者、贫困者、残疾者、打工者、老年群体等,知识结构也参差不齐。在文献借阅的基础上,还要把书海中的情报信息挖掘出来为弱势读者所用。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捕捉和分析现代城市面临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现代化的趋势,针对社区服务需求量大、临时性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向他们发布就业预测及用工信息,使他们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主动接受图书馆的再教育、再培训,把为他们的培训变成图书馆的经常性的工作。

3.3 创建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积极引导读者休闲阅读

公共图书馆还必须重视其休闲职能,推出作为专业文化服务机构独特的服务品牌。可以借鉴国外书吧的发展模式,建设集网络、视听媒体、简易餐饮等服务和阅读、文化会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询等活动为一体,成为综合性休闲文化场所,实现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向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的延伸,挖掘释放潜在的服务空间和潜在的社会效益,开辟公共图书馆更为广阔的新的服务领域,真正服务于人民。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这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公共图书馆所给予人的是:安全、舒适、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王嘉陵.美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0(1):6-8.

[2]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5-107.

[3]陈晓美,毕强.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印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16-18.

[4]王世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以香港马鞍山社区图书馆为例[J].社区图书馆,2005,3:44-46.

[5]关于印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责任编辑:丁艳]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南京地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便公共图书馆能更好地为全社会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援助和教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弱势群体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设立的保障信息公平的社会制度的产物,同时作为一种正规的国民教育的补充,图书馆广博的知识信息贮藏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范围,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能具备和无可替代的。

城市发展与公共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互动的。江苏历来是文化大省,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水平,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信息传播、信息咨询、文化休闲等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国外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与实践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文化攀荣的基础, 经济发展有助于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对经济建设能起到催发、带动作用。

早在1966年,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最低标准中已经指出,为所有人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谢里尔编撰的论文集《图书馆服务于未服务到的人群》中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馆界如何延伸服务于弱势人群;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也制订了行业内通行的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标准。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的调查发现,92%的人把社区公共图书馆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显示出社区图书馆是美国学校教育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 加拿大政府即开展了“链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计划, 旨在消除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即使规模再小的图书馆,也有足够的阅读资源和活动空间用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同时,投资移民的增加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无论在什么规模的图书馆,都可以看到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各种各样的讲座信息,从而帮助新移民在陌生的环境里尽快熟悉社会并融入社会。

英国在2008年发布了“面向2013年公共图书馆行动计划”。公共图书馆需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缩小社会鸿沟而提供有效和充分的贡献,支持福利、鼓励阅读、传播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技能,让所有不同年龄、背景和文化的人对图书馆有宾至如归之感。

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式与服务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国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依然有着相当的差距,还需加强研究,逐步探索城市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新模式和新路子。

2 我市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图联有个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南京市人口总数突破800万,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1408人,占9.51%;15-64岁人口为6507221人,占81.29%;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051人,占9.2%,南京市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南京市区、街道、社区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这就造成图书馆服务网点数量少,图书馆覆盖密度与国际图联标准尚有一些距离。实际能够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人只是城市中的一小部分人。

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排名最前的是浦口区图书馆,服务人口人均借阅量第一的是六合区图书馆,读者占服务区域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江宁区图书馆,这3个区在南京市相对偏远和冷僻,但其读者的利用率却是最高的,市区读者是否因为社会生活丰富,读者去图书馆借书或看书的反而少了。图书馆事业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城市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城市的文化娱乐倾向,对图书馆事业息息相关。

目前, 虽然南京市政府正积极投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但是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公共图书馆事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文献品种少、文献更新慢,并且文献资源过于集中于少数图书馆,难以满足公众需求。(2)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但各个区县图书馆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着文献资源的利用,难以发挥最大效益。(3)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利用率低。(4)公共图书馆社会知名度不高,服务宣传不够,图书馆想扩大自身的影响, 还是要靠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使图书馆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逐渐名声在外, 深入人心。

3 公共图书馆拓展公共服务的策略

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资历、职业等条件的限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向一切求知者敞开大门,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机关不能与之相比的。

南京市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开放程度较高、城乡一体化趋势较明显的地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课题,而且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构建城市的公共教育体系,进行和发展终身教育实践,既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也是公共图书馆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服务职能的新的生长点。

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常规服务外,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改进服务。

3.1 深化面向全体读者的服务

各区、街道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一切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如课外阅读计划活动、专题讲座、提供音乐欣赏、美术展览等,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会上层用户的影响力和经济能力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如个人对图书馆的捐助,目前还不多见,借此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进展。

3.2 加强面向特殊读者群体的服务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层面,包括失业者、贫困者、残疾者、打工者、老年群体等,知识结构也参差不齐。在文献借阅的基础上,还要把书海中的情报信息挖掘出来为弱势读者所用。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捕捉和分析现代城市面临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现代化的趋势,针对社区服务需求量大、临时性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向他们发布就业预测及用工信息,使他们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主动接受图书馆的再教育、再培训,把为他们的培训变成图书馆的经常性的工作。

3.3 创建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积极引导读者休闲阅读

公共图书馆还必须重视其休闲职能,推出作为专业文化服务机构独特的服务品牌。可以借鉴国外书吧的发展模式,建设集网络、视听媒体、简易餐饮等服务和阅读、文化会展、文化交流、信息咨询等活动为一体,成为综合性休闲文化场所,实现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向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的延伸,挖掘释放潜在的服务空间和潜在的社会效益,开辟公共图书馆更为广阔的新的服务领域,真正服务于人民。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这也是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公共图书馆所给予人的是:安全、舒适、自由、平等和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王嘉陵.美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0(1):6-8.

[2]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5-107.

[3]陈晓美,毕强.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印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16-18.

[4]王世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以香港马鞍山社区图书馆为例[J].社区图书馆,2005,3:44-46.

[5]关于印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2-2-13].ht tp://www.nanjing.gov.cn/zwgk/zfgb/1201/120101/201202/t20120213_352777.htm.

[责任编辑:丁艳]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