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推进议论文教学

2014-06-28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毛毛虫论据论点

吴 赟

(龙岩技师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文化课基础薄弱,同时,由于基础课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普遍热情不高。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作文成绩既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成绩,也影响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表达、处理能力。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最直观地反映在其作文水平当中。然而,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简易工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也没有单独开设作文课,阅读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此,作文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最为明显。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以议论文教学为例,谈谈近几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推进作文教学的一些作法。

首先,推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用事实证明道理是议论文常见的说理技法,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然而,中职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习惯,利用网络了解资讯的意识也相当淡薄,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即便列举了不错的材料,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针对上述现象,我在语文课中增设了“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一互动环节。由于本校的课程安排是“一科两节制”,即每一科目都是一次上两节连堂课,因此,时间较为充足,而整整90分钟的课堂时间,如果都由老师讲授课文,学生也会懒怠听,所以,增设互动环节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次课程的“你说我说大家说”环节中,由一名同学分享他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是热点新闻,可以是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可以是名家名言,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这样,每个人付出收集一份材料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了几十倍的收获。在材料分享结束后,我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拓宽素材运用的方向,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车祸发生的瞬间,冲上去推开了学生,而自己却被卷入车底……”通过课堂上的头脑风暴,同学们发现了这一素材可以用于“大爱”、“舍己救人”、“习惯”、“勇敢”、“师德”、“理想与追求”等话题。

虽然中职学生的语文课堂时间有限,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长期坚持,必将有助于学生议论文水平的提高。

其次,训练学生掌握分析说理的方法。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鲜明,通过对论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中职学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写议论文的时候,常常没有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不能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针对上述现象,我总结了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并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一,因果分析法: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推求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课文《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阐述道“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这种错误,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办法很简单。他只消请他的夫人把嘴张开亲自数一数就行了。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自以为是。”

通过课文实例,学生们觉得原本文绉绉的“因果分析法”变得浅显易懂了,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我自然是趁热打铁,当然,为了不挫其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我尽量降低作业难度,只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几句话来阐释论据与论点的联系,即使是“东施效颦”,也不失为鼓励学生练笔的一个好机会。

第二,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

同样以课文《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因果分析法”后,我适时引导他们用“假设分析法”来改写上面这一小段论述。经过思考和讨论,有部分学生精彩地分析道:“如果亚里士多德不那么自以为是,那么他就会请他的夫人把嘴张开,然后亲自数一数,那他还会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吗?正是自以为是,使之犯下这种自以为知道而实际上并不知道的致命错误。”

同样的论点,同样的论据,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呈现出不同的论述过程,对比鲜明,印象深刻,一些原本不知如何改写的同学也恍然大悟,露齿微笑。

第三,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构成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

如:课文《论毅力》中阐述道:“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第四,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课文《吃饭》中阐述道:“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这篇课文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当然,对于如此深奥的论题中职生在学习理解上难免有些费力,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受到启发指引自身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努力为其联系实际以降低难度。在进行课文《吃饭》的阅读教学前,一位学生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环节中分享了这样一则材料:“法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首尾相接,并在花盆周围撒了一些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围着花盆转。走了七天七夜,毛毛虫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其实,只要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偏离这个圆圈,就会发现花盆周围的松针,而避免死亡的命运。”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到结论:“毛毛虫在七天七夜后饿死,是因为它们循规蹈矩,没有一只走出与众不同的第一步。可见,只会机械化做事,缺乏创新精神是不行的。”因此,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这一论题,并进行引申类比的示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高,却卖不出去,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新意;我国的许多学生在校成绩一流,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佳绩,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缺少“创新”二字;许多服装质地很棒,却不受他人欢迎,也是因为缺乏创新精神,款式不新颖。因此,谁会创新,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引用的事例出自学生之手,引申类比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再返回课文进行对照,不仅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阅读教学,也在提高自身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上更进了一步。

最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议论文写作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也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功夫,通篇的错别字和病句势必会让得分大打折扣,因此,我选择让学生互改写作练习,然后我再针对他们的修改进行点评,适时加入相关联的病句修改训练,这样,学生们既避免了容易出错的细节,又掌握了正确的表达方式,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遣词造句能力。

当然,就好像有的人天生丽质,而有的人相貌平平,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是多年累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是相貌平平的女生也能通过化妆、造型等技术手段变成光彩夺目的明星,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即使在有限的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时间内,同样能够实现学生议论文水平的显著提升。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1]邱学华.尝试教学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丛平.中专作文教学拾零[J].安徽文学,2009,03∶169.

[3]徐静娟.中职语文教学如何从传授变为交流[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猜你喜欢

毛毛虫论据论点
毛毛虫,动起来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恰当使用论据
可爱的毛毛虫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