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2014-06-28刘爱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涵语文教学培养

[摘 要]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小学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内涵;创新;培养

一、立足课堂教育,创设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生在校时间中,大部分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语文教师如何立足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花。”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贵的探求精神,多启发,多质疑,多创造。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上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二、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能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丰富学生个性的内涵。

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教师首先须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教师的广泛阅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尊敬之情,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产生做老师那样有着丰富知识的人的愿望,从而进行积极的阅读。

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报刊等。不要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扼杀美丽的童心。

三、鼓励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这样的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知道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作文题目局限,一些作文命题,由于限制过死或范围过大,不是使学生无法展开思路,就是使学生觉得漫无边际,捉摸不定,不知从何入手。而有些作文题目过于陈旧,使学生望而生厌。作为语文老师,何不选一些学生最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呢?如:《如何消磨时间》、《孤独》、《回家》、《你行吗?》、《对作弊者的忠告》、《假如我是校长》等等,这些题目难道还不比《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假期生活》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吗?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学生的文章应该坚持“少改少砍多指导”的原则,让作文成为学生个性发挥的又一个天地。尤其是小学生,老师应该带他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四、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

“讲解法”,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法。可怜的是我们有些老师还在大力地单一地使用。它具有一种“八股”式的程序:作者——背景——字词解释——分析课文——归纳中心——罗列写作特点。常常是学生在草草的接触课文之后,老师便开始大量的灌输式的讲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鉴于对“讲解法”流弊的认识,许多人开始了新的尝试:“自学辅导法”、“分组教学法”、“读读、议以、讲讲”、“导读法”“评点法”、“问题——思维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这些方法的产生对“讲解法”是观念上的冲击。与“讲解法”相比,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化,由重教师的讲解向重学生的活动转化。但是,任何一种课堂教育模式,如果只是简单照般,模仿抄袭,再聪明的老师都会弄巧成拙。

“教有法、教无定法”,作为要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首先要有自己教的个性,不要盲目追从。作为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讲,要反对单纯的知识传授,反对冗长的分析,反对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准”结论;问,要精心设计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辐射性较广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

此外,作为语文老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如:适当地运用录音、电视机、网络、幻灯片等电教设备,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的提高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刘爱华,女,河南确山县人,大学本科,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内涵语文教学培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