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与控制

2014-06-28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交底模板工程施工

邱 敏

0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施工阶段),就是把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概述

1.1 质量管理体制缺陷

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不可能完全达到所有人的要求,它着实有它本身的缺陷。 对过去旧的质量管体系继承性的改革完善就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制。由此形成的管理体制势必造成他的局限性,影响其公正严明性和开放性,更阻碍了有效制约机制的建立。这也就为当今普遍存在的违规和腐败行为创造了可能性。再加上,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风行,使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由此造成的悲剧时有发生。

1.2 施工过程管理欠缺,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当前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管理不落实到位的情况,首先是在工作作风上,体现的是管理粗糙。 在很多建筑工程都涉及开挖施工,因此,在开挖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开挖的技术工艺,而在支护上却很少下功夫,如果这样,很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出现安全事故。

其次,管理分工混乱。 通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均须实事求是地记录相关技术问题以及时间,因此,在记录上存在相关分工混乱,数据十分不完整,导致最后隐蔽工程、竣工报告等资料及其难做。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2.1 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建筑施工全局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 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编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低投入来换取最合理的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有时甚至差距很大,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齐商共讨,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出台后,在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及时调整,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实际紧密结合,做到不用假的、空的、套搬的方案画饼充饥。

2.2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项目技术交底制度,实行三级质量技术交底,即公司向项目交底。 项目总工程师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自分管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分项工程责任工长向各特别是对工程的重点、从思想上加强操作者质量意识教育,使操作者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任务明确,心中有数,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2.3 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

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学习相关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尤其是对轴线、标高的测量控制方面,在测量员施测完毕后,及时通知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责任工长、质安员进行复核,复合无误后,才能在建筑物上做出标记,作为控制建筑物轴线、标高的基准。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 方能进入下道工序。针对本工程特点,各工序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设立质量控制点,对工序质量进行重点监控。 并制定质量管理奖惩制度,从班组到个人实行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的职能,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和监督。

2.4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施工过程中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市峻,若发现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坚决进行返工,直至合格后才准转入下道工序。

2.5 严格执行技术复核制度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施工在采用的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等进行复核,以保证用于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准确无误。 重要工序的施工也应该进行技术复核,地基验糟、隐蔽验收工程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工程的测量放线由专职测量员进行施测后,专业工程师、质安员进行复核,经复核合格后用于施工控制。对于重要部位隐蔽工程应经项目自检后,由发包人、监理单位、设计院、质监站等检查合格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6 进行多层次的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质检组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产品坚决返工,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接受公司对房屋的主体工程、屋面工程等分部工程的检查。

3 案例分析

某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0182m2,建筑高度21.5m。 地上六层,局部有半地下室,基础采用振冲复合地基和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本文主要介绍该工程主体结构模板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该工程上部主体结构形式均为框架结构,其结构简况如下:框架柱为方柱,现浇板厚度为90mm。 由此,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上部主体结构形式采用以木模板为主的模板体系,并引入较为先进的模板早拆支承体系。

3.1 现浇构件模板类型的选择

框架矩形、异形柱,外模采用木模,纵向侧模板厚40~50mm,横向侧模板厚25mm,木档间断为50×70mm,柱箍采用双根中48×3.5mm 的脚手钢管拼制而成。密肋或井字楼盖的模板梁底模、侧模用小钢模拼制而成,用中48×3.5mm 的脚手钢管支撑加固。 现浇板底模采用6=12mm 覆膜胶合板,铺设在断面为50mm×100mm 的方木上,对于120mm 厚楼板搁栅杨的间距为360mm。 对于150mm 厚楼板搁栅杨的间距为330mm,对于150mm 厚楼板搁栅杨的间距为400mm。 楼梯段模板的底模,外帮板,踏步侧板,反三角木均采用木模。 按照设计尺寸制作成型,现场拼装。

3.2 现浇构件模板的支承体系

矩形框架柱模板支撑采用扣件钢管做柱箍,间距不大于400mm,柱子截面大于800mm 时, 纵横双向加设-40×3 的扁铁作为对拉片间距400mm,柱子上中下三道钢管柱箍与梁板支架或操作架结成一体。楼板采用钢管架支撑体系,并配合使用早拆体系。 钢管架立杆间距用1200 和900 两种布置, 早拆头支点设置按沿梁每1.8m 左右设一点,并在每块井字楼板中间设一点,模板在支点留空,以使后拆支杆的上顶板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

3.3 模板施工要点

所有框架柱模板安装前,先弹出模板边线及控制线。 柱子模板在安装完成后吊线检查垂直度,并拉通线校核轴线位置。楼板支架搭设好后,应复核底模标高位置是否正确,楼板梁板跨度超过4m,应按1/450~500 起拱墙,柱模板均在高度中间设300×300 的下料,墙下料口间距不大于2000mm。 模板安装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如误差超过误差范围,则应进行调整修正处理。 模板侧模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 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使用早拆体系的梁板可在混凝上强度达到50%时拆模, 但后拆支撑则应在混凝土等级达到要求值后才能拆除。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在项目部这一组织层面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确保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项目按预定的计划轨迹运行,从而达到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及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效果非常显著。

[1]齐耀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J].民营科技,2008,1.

[2]张杰.论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J].四川建材,2009,3.

[3]杨涛.浅谈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J].甘肃科技,2009,3.s

猜你喜欢

交底模板工程施工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交底工作实践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
基于合同交底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