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蔬菜田杂草种类及防控措施
2014-06-28梁巧玲陈祥陆平
梁巧玲+++陈祥+++陆平
导读:伊宁市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水土光热资源,2013年该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 813.3 hm2,蔬菜田中杂草种类繁多,共有19科44种,其中藜、马齿苋、荠菜、反枝苋、马唐、稗子草的总量和占绝对优势。夏初杂草群落为荠菜+早熟禾+藜,夏秋杂草群落主要为马齿苋+凹头苋+狗尾草。防治上主要采取杂草检疫、机械防除、人工防除、农业防除、生物防除、化学防除等防控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伊宁市位于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0.5℃,年均降水量245.1 mm,无霜期190天,年均日照3 080.8 h,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2013年伊宁市露地蔬菜面积1 813.3 hm2,主要有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蔬菜,大白菜、甘蓝、花菜、萝卜、水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胡萝卜、香菜等伞形科蔬菜,韭菜、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黄瓜、冬瓜、葫芦瓜等葫芦科蔬菜,豇豆、四季豆等豆科蔬菜。蔬菜田中的杂草不仅占据田地空间,与蔬菜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还可传播病、虫,恶化菜田环境,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1,2]。我们于2013年4~9月对伊宁市主要蔬菜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2013年4~9月。在伊宁市周边的塔什库勒克乡、喀尔墩乡、达达木图乡、汉宾乡、英也尔乡5个乡的蔬菜栽培区,每个乡选择1~3个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杂草种类调查。调查的主要蔬菜栽培品种有大白菜、马铃薯、胡萝卜、菠菜、甘蓝、油麦菜、油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西葫芦、冬瓜、洋葱、韭菜、花菜等。采取定点取样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定点取样面积为0.5 m×0.5 m=0.25 m2,详细记录每个定点取样面积内的杂草种类、株数、平均高度等。
2 调查结果
2.1 蔬菜田杂草种类
调查发现,伊宁市蔬菜田杂草共有19科44种。菊科5种,刺儿菜、苦苣菜、苣荬菜、蒲公英和小飞蓬;十字花科5种,独行菜、野油菜、荠菜、芥菜和葶苈;豆科5种,野苜蓿、红花三叶草、白花三叶草、野花生、野豌豆;禾本科4种,狗尾草、稗、马唐、早熟禾;茄科3种,龙葵、酸浆、曼陀罗;藜科3种,藜、灰绿藜、地肤;锦葵科3种,苘麻、野西瓜苗、圆叶锦葵;苋科2种,反枝苋和凹头苋;紫草科2种,狼紫草和假狼紫草;旋花科2种,田旋花和菟丝子;蓼科2种,萹蓄和水蓼;石竹科、马齿苋科、唇形科、木贼科、车前科、桑科、罂粟科、玄参科各1种。其中阔叶杂草占91%,禾本科杂草占9%。
2.2 优势杂草
伊宁市各类蔬菜田杂草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为害程度也不同,但总体来看,蔬菜田杂草种类较多,群落结构复杂,但为害不重,个别田块由于管理不善,杂草发生较重。藜、马齿苋、荠菜、反枝苋、马唐、稗子草在不同菜田里的数量总和占绝对优势,为伊宁市蔬菜田优势杂草。夏初杂草群落主要为荠菜+早熟禾+藜,夏秋杂草群落主要为马齿苋+反枝苋+凹头苋+狗尾草。
3 建议防控措施
蔬菜田杂草防控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杂草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既可保证蔬菜产量品质,又不为害人体健康[3]。
杂草检疫。通过农产品检疫可以防止外来杂草进入我国,也可防止地区之间的检疫性杂草和外来杂草的传播。
机械防除。采用各种农业机械,包括手工工具和机动工具,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方法,消灭菜田不同时期的杂草。主要为结合机械中耕除草。
人工防除。目前仍是大部分蔬菜田采用的除草方式,尤其是撒播的蔬菜田,因为撒播蔬菜田不能用机械方法清除杂草,只能靠人工拔除,在人力不足的条件下,蔬菜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
农业防除。包括轮作灭草、精选蔬菜种子、施用腐熟的厩肥、合理密植等。
生物防除。利用家禽、昆虫灭草,或以菌灭草,还可采用植物化感作用等防除杂草,既可减少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化学防除。是蔬菜田杂草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往往因为蔬菜种类繁多,各种蔬菜的耐药程度不同,造成蔬菜田化学除草难度较大。因此应依据蔬菜种类、防治对象、生态环境、防治时期等选择合适、安全的除草剂品种、用药量、用药时间和施药方法,以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防除草害、增加收益。蔬菜对除草剂的要求是选择性强,能对多种蔬菜安全;降解迅速,在蔬菜中无残留;广谱兼治多种杂草;在土壤中易分解,持效期及残留期短,对套种、复种的蔬菜无毒害作用[4]。
参考文献
[1] 尹长清.菜田杂草防除技术[J].山东蔬菜,2007(3):37-38.
[2] 江蛟,祁少华.菜田常见杂草及综防技术[J].长江蔬菜,2002(8):27-28.
[3] 袁东学,王继岭,孙自喜,等.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措施[J].吉林蔬菜,2003(3):48.
[4] 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