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西南部薹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4-06-28倪栋
倪栋
导读:薹蒜是沛县西南部地区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薹蒜套种接茬玉米,经济效益显著。每667 m2蒜薹产量600~850 kg,产值4 000~5 500元;干蒜头产量600~700 kg,产值600~1 500元。每667 m2总产值不低于4 600元,平均效益约3 000元。当地目前主栽品种为率丰2号和峨眉丰早,产品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市场俏销。
沛县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薹蒜种植区之一,薹蒜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通过近几年对薹蒜生产销售的调查研究,薹蒜蒜薹平均667 m2产量600~850 kg,产值4 000~5 500元,干蒜头平均667 m2产量600~700 kg,产值波动稍大,平均600~1 500元,总体667 m2产值不低于4 600元,平均667 m2效益约3 000元。薹蒜套种接茬直播玉米,整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薹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蒜种准备
1.1 品种选择
种子要选用优质蒜种,根据种植和收获时间分为正月早(寒蒜)、二水早(一般薹蒜)。目前适宜当地的两个品种是率丰2号和峨眉丰早。率丰2号是主要推广的一个收获早期蒜薹的蒜种,它不仅有云蒜的早熟性,又有川蒜的生长优势,休眠期短、耐寒、抗病、长势特强、抽薹早而齐、蒜薹青绿鲜嫩。薹蒜新秀峨眉丰早,适应性强,适宜各种土壤和气候,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市场俏销,667 m2产蒜薹750 kg。
1.2 优选蒜种
寒蒜蒜种需当年新购买,薹蒜蒜种一般农户自留较多。蒜种需提前准备,一般在7月底8月初,蒜农就开始购买蒜种;自留薹蒜蒜头,也是在8月份剥开蒜瓣,优选蒜种。
蒜种大小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种蒜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的形成影响很大。蒜种愈大,长出的植株愈茁壮,所形成的鳞茎愈肥大,即“母壮子肥”。因此,收获前要选头,播种时要选瓣。种植的蒜瓣,需剔除蒜头中间小蒜瓣,仅留周围大蒜瓣,并且不能破坏蒜根和蒜芽。选用每头蒜蒜瓣有4~6个或7~8个的一、二级蒜种,选肥大、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蒜瓣备好后,晒干,装入网袋,不接触地面放置。
2 施肥整地
薹蒜无主根,属浅根性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在25 cm以内的土层中,横展直径为30 cm。成龄植株发根数80~100条。其生态特性是喜湿、耐肥、怕旱。
2.1 灭茬
灭茬是指将上茬农作物残留秸秆清除。薹蒜前茬作物是玉米,可以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打碎后均匀撒在田里,打碎的玉米秸秆雨淋后和表层土壤混合在一起就沤成了有机土杂肥。这样,一方面完成了灭茬,同时也通过秸秆还田施用了有机肥。
2.2 施足底肥
大蒜根系入土浅,要求表土营养丰富,因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施肥不便,加之养分淋溶减轻,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灭茬后,耙地前,施足底肥。一般667 m2施优质有机肥(粪尿肥、鸡鸭猪羊等粪肥均可)2~4 m3,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捣碎铺匀;豆饼50~55 kg或麻籽饼100~110 kg。同时,施大蒜专用肥或三元复合肥(15-15-15)50~60 kg。如不施用有机肥,其他肥料667 m2用量可以增加到1.5~1.8倍。
为了防止地蛆、蝼蛄等地下害虫,667 m2用5%辛硫磷颗粒剂3~4 kg拌饼肥或细土50 kg撒施于播种沟内。
肥料均匀、土质松散,一般耙地两遍,人工用耧耙将地头地脚土地耙平。然后,根据地膜宽度(1.8~2 m)按长方向(一般南北向)将田地整成畦田,这样既方便覆盖地膜又方便浇水和田间管理等。
3 播种
3.1 播种时间
提倡适期播种,沛县西南部地区薹蒜最佳播种期秋分(9月23日前后)开始,一般在9月20~30日。播种过早,薹蒜因休眠和高温的影响,出苗延迟,反而出苗慢;播种过迟,越冬前不能形成壮苗,不能安全越冬。
3.2 蒜种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用辛硫磷1 000倍液浸泡蒜种(具体操作是:每50 kg水对药剂50 g,可以浸泡种子50 kg),时间48 h为宜,浸泡水只用一次。
3.3 播种量和播种密度
每667 m2需优质蒜瓣100~150 kg。播种行距18~20 cm,株距5~6 cm,每667 m2栽4.8万~5.4 万株。
3.4 播种方法
开沟播种,播种时蒜瓣直立,蒜芽朝上、蒜根朝下,播种深度3~4 cm。播后将沟用土覆平,覆土深度1.5~2 cm,为保住墒情,要用脚顺垄踏实。播后,视天气情况,浇一次水。为防止杂草生长,播后5天内喷1次除草剂,一次用药一般可全程控制草害。
4 田间管理
4.1 覆膜
播后7天左右均匀出苗。近年来,秋季温度颇高,一般出苗后再覆盖地膜。覆膜具体方法是:用宽2 m、厚0.004 cm薄膜,一端埋入畦田的土中固定,然后将地膜紧贴地面向另一方向滚开,边滚边在两边撒上土,为防鼓风吹起地膜,中间也可以撒些土。
4.2 钩苗
覆膜后,紧接着就要钩苗,钩苗即将蒜苗从薄膜下面钩出来。方法是:用一根五号钢条,一头弯成直角或小钩状,顺垄将薄膜钩破,将蒜苗逐一钩出来。一般蹲着或挪动小板凳坐着,一次4~5行。此工作需要细心,尽量不要钩断蒜苗。
4.3 肥水管理
冬季田块一般没什么病害。进入1月,蒜苗一般会出现叶尖发黄,可在1月25日左右,根据天气情况撒施尿素,如遇有雷雨天更好,667 m2施10 kg左右为宜。
2月,薹蒜种瓣内的营养物质,逐渐消耗殆尽,蒜母逐渐干瘪成膜状物,生产上称之为“退母”。退母后植株开始独立生长,花芽和鳞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对肥水的要求显著增加,当新蒜瓣形成以后,需要钾肥量增加,可根据苗情、墒情,在退母前5~7天浇水追肥。近年来,沛县地区冬季下雪一般在2月初,雪后可每667 m2施尿素12~15 kg,保持土壤肥沃湿润,促进蒜薹迅速生长和鳞茎膨大。
3月20日左右,可以喷薹蒜抽薹剂。蒜薹抽薹前半个月左右,一般再浇一次水,促进出薹,提高蒜薹产量。
4.4 病虫害防治
立春(2月4日左右)后,随着温度升高,蒜苗逐步返青,地下害虫有所发生。首先应防治好蚜虫,可667 m2用60%康润2号(病毒A)8~10片、2%宁南霉素100 mL、抗毒丰800~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2~3月,为保持蒜苗健壮生长,一般交替喷施多菌灵、疫霜灵、代森锰锌等杀菌药,可以预防和治疗蒜苗叶面的斑点病、软腐病和炭疽病等。
薹蒜叶枯病防治:从3月中旬薹蒜叶枯病发病初期,667 m2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等杀菌剂交替使用,5~7天喷1次,连喷2~3次。
薹蒜紫斑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薹蒜叶斑病防治: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蒜蛆防治:4月上旬幼虫为害初盛期,可结合浇水冲施药剂,667 m2用40%辛硫磷乳油750 mL、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500~750 mL。严禁使用高毒或剧毒农药如3911、1605、甲胺磷、呋喃丹、甲基异柳磷等及其混配制剂。
5 采收
5.1 采收时间
及时采收蒜薹不仅能获得质地柔嫩的产品,同时还能节省养分,促进鳞茎迅速膨大。采薹过早降低产量,采薹过迟蒜薹品质下降。采薹时,尽量不要损伤叶片和叶鞘,以免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输送,降低鳞茎产量。
沛县西南部地区,4月10日左右,薹蒜蒜薹陆续开始采收。先是寒蒜采收蒜薹,然后是薹蒜。采收期15~20天,4月27~30日,蒜薹收获基本结束。5月10日左右,薹蒜蒜头开始收获。
5.2 采收方法
蒜薹采收一般采取“剥取法”,工具是前端砸成刀片状的钢条(直径一般0.5~0.7 cm)等,当蒜薹露出剑叶15~20 cm,在露出蒜薹基部顺蒜主茎向下将基部表层剖开至底部距离地面5~6 cm处,旋转钢条工具将蒜薹切断,取出蒜薹。将采收的蒜薹撸直,捆成直径20 cm左右的捆,放在清水中以防失水变形,出售时,将水甩出即可。
蒜头收获,既可以卖鲜蒜,也可以卖干蒜。薹蒜鲜蒜头667 m2产量1 000~1 200 kg,干蒜667 m2产量一般减半。
6 套种玉米
4月30日左右,可在蒜地套种直播玉米,一般隔3垄蒜套种1垄玉米。
参考文献
[1] 李茂廷,李丁仁,王军,等.薹蒜单、复种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5(5):89.
[2] 李金侠,李金华.玉米—薹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J].吉林蔬菜,2006(5):12.
[3] 李芳.薹蒜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168.
[4] 田厚军,张浩,徐前进.早熟薹蒜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77-180.
[5] 葛华,程少敏.薹蒜—无籽西瓜—甜糯玉米栽培模式及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23):92-93.